天天看点

MySQL内核月报 2014.09-MySQL· 参数故事·thread_concurrency

<b>提要</b>

  thread_concurrency参数用于向操作系统建议期望的并发线程数,参数在mysqld启动的时候使用。但mysql 5.6 从源码中删除了这个参数,不再使用。

<b>参数背景</b>

  源码:

  可以看到thread_concurrency的限制:

<dl><dd><dl></dl></dd></dl>

<dd>1. thread_concurrency不能用在gnu/linux平台上,而只能在old solaris versions &lt; 9才能work。</dd>

<dd>2. os层面只提供了hint建议,并不能提供足够的信息,控制和诊断都不够灵活。</dd>

<dd>3. os无法获得mysql层面提供的所有线程的状态,包括语句的执行,阻塞,当前事务状态等信息,所以os终究不能根据事务型软件系统量身定制并发控制。</dd>

  一句话,os层面无法把并发控制做精细,所以放弃使用。

  那么并发控制究竟在什么地方进行控制最好,控制为多少合适呢?

<b>并发控制</b>

  <b>并发控制点:</b>

<dl><dd><dl><dd>并发控制的目的是最大化提高系统的资源利用率,并减少管理和调度开销。在mysql实例中,主要处理sql请求,所以期望系统资源最大化提供给sql的执行过程。</dd></dl></dd></dl>

  sql的执行牵涉到server层和引擎层:

<dd>1. server层:比如cost计算,生成sql执行计划的过程</dd>

<dd>2. innodb层:比如根据执行计划,查找和更新数据page的过程</dd>

  所以在mysql实例中,有两个最佳的并发控制点:

<dd>1. server层:sql开始执行时。 mysql在5.6后,在server层引入了thread pool进行并发控制</dd>

<dd>2. innodb层:记录查找和记录更新时。 innodb存储引擎,使用innodb_thread_concurrency参数进行并发控制</dd>

<b>并发控制大小:</b>

<dd>设置过大:造成系统调度消耗过大</dd>

<dd>设置过小:不能完全的使用系统资源,造成资源浪费</dd>

  经验值:# try number of cpu's*2 for thread_concurrency

  但还需要配合具体的平台和业务系统进行测试,才能找到最佳值。

<b>innodb并发控制</b>

  innodb使用参数innodb_thread_concurrency控制并发线程的个数,源码中使用一对函数:

<dd>innodb_srv_conc_enter_innodb</dd>

<dd>innodb_srv_conc_exit_innodb</dd>

  innodb实现语句级的并发控制,在语句执行结束,stmt commit的时候,强制释放资源。

<b>权衡和优化</b>

<dl></dl>

<dd>1. 一方面进行并发控制,提高资源利用率,</dd>

<dd>2. 另一方还需要控制调度公平,防饿死等。</dd>

  innodb引入了n_tickets_to_enter_innodb参数,sql进入innodb执行时进行初始化,默认值500。

  在执行过程中,依次进行递减,递减到0时,强制退出并发线程,重新抢占。

  好处:

<dl><dd></dd></dl>

<dd>1. 一方面单条sql可能写入或者更新多条记录,节省每次enter innodb的线程抢占代价。</dd>

<dd>2. 另一方面防止单条sql过多的长时间占用并发线程,导致其它线程饿死的情况。</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