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小暖探班艺术节丨平凡的文字,也蕴含无限的活力在本次征文比赛中,有哪些让您印象深刻的优秀作品呢?能否就其精彩之处和大家详细分享一下?对于广大职工及文学创作爱好者,该如何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和创作水平?能否请您为他们提出一些建议?

作者:首都职工之家
小暖探班艺术节丨平凡的文字,也蕴含无限的活力在本次征文比赛中,有哪些让您印象深刻的优秀作品呢?能否就其精彩之处和大家详细分享一下?对于广大职工及文学创作爱好者,该如何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和创作水平?能否请您为他们提出一些建议?

第十三届北京市职工文化艺术节征文比赛于今年4月份启动,活动得到了广大职工文学爱好者的积极响应。截至7月20日,组委会共收到274名职工337篇稿件。所有作品紧紧围绕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以“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为主题,以“为人民服务”与“敬业”为关键词,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生动展现了北京职工不忘初心、努力奋斗的精神风貌。

在如此宏大的主题之下,评审的严格性、专业性自然不言而喻。因此,本次征文比赛的评委会成员阵容也是空前强大,由中国作家协会、北京作家协会的多位著名作家、诗人、评论家组成。

今天,小暖就采访了本次征文比赛的评委——刘大先老师。

小暖探班艺术节丨平凡的文字,也蕴含无限的活力在本次征文比赛中,有哪些让您印象深刻的优秀作品呢?能否就其精彩之处和大家详细分享一下?对于广大职工及文学创作爱好者,该如何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和创作水平?能否请您为他们提出一些建议?

刘大先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民族文学研究》杂志副主编、编辑部主任、文学博士,兼任中国现代文学馆客座研究员、中国老舍研究会秘书长、中国少数民族现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

大家是不是很好奇呢

快和小暖一起来

听听刘大先老师的讲解

让我们通过他的介绍

来看看这次征文评审

背后的故事

和他的精彩点评吧

“立意宏大,自然标准严格”

据刘大先介绍,这次评审,考察的标准主要有三,即:作品的导向性、文学性、真实性。具体来说,一是作品体现的“三观”要正,道德立场要明确;二是作品要具备一定文学性,不能过于枯燥;三是作品要有真情实感,不能是“玩技巧”似的文字游戏。刘大先说:“那些没有作者切实体会的文字,是打动不了读者的,是没有感染力的。”

“朴实的文字也具有强大的力量”

“我是第一次参加咱们北京市职工文化艺术节的征文评审。”刘大先说,“之前也参与过其他征文、茅盾文学奖、骏马奖等项目的评审。评审过程中我发现,上交的作品中,明显感受到一种朝气蓬勃的时代气息。作品中就能看出,作者都不是专业作家,他们的文字非常朴实。但同时,作品表达出了非常素朴,又非常真诚的情感,这就体现出了‘修辞立其诚’,这是最能打动人的一点,我想文学的魅力就在于此。”

“文章是人精神的体现”

谈到评审过程中,对参赛征文作品的具体感受,刘大先说:“本次征文作品整体水平相当高,并且特点鲜明,能充分体现北京职工的精神风貌。一是作品中有生活,有丰富的、经验性的、与行业相关的内容,能看到作者生活工作的痕迹。比赛中的作品都很扎实,从中体现出了作者的生活和工作经验,这些经验本就充满活力、充满对生活的热爱,因此也就带出了文字书写的活力。二是我发现,咱们北京职工整体的文化水平、文学素养很高,作品体裁丰富。参赛作品中有一些小说,叙事技巧之成熟,令我十分意外。毫不夸张地说,其水平已经能媲美一些专业作家了。”

“期待艺术节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刘大先表示,首次参加职工文化艺术节征文评审,他看到了很多优秀的文学创作爱好者,非常期待今后能够再次作为评审参加北京市职工文化艺术节的活动。同时,期待着艺术节能够进一步扩大影响力,让更多人了解到这个活动,了解这个平台,让更多人知道,更多人参与艺术节。

他说:“影响力大了,我想不论是量还是质,都会有进一步的提升。期待着在北京市职工文化艺术节的征文比赛中,能够产生更多能立得住、能传得出的好作品。”

除了这些

小暖也向刘大先老师

提出了一些

大家都感兴趣的问题

快来看看他如何解答吧

本次作品比较多,其实评审时的阅读速度还是比较快的,但即便如此,仍然有一些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的内容。

《八月的一天》:构思巧妙,作品运用非常平实的语言,按照时间顺序描述了一名普通劳动者的一天。但在这“平淡无奇”中,就能够显示出,咱们普通人、平凡人的尊严。

《棚改那些事儿》:是一篇小说,形式创新,作品利用了蒙太奇的方式,在“小篇幅”中容纳了“大内容”。作品主旨鲜明,虽是主题写作,但是不露痕迹,利用文学的方式,表现出时代的主题,读完让人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灯,绽放夜的花朵》:作品从“灯”起笔,具有历史纵深感,同时又扩展到了北京整个电网的发展演变。作品点面结合,既有知识普及,也有个人体验与感悟,内容充实,感情充沛,结构清晰,情绪饱满。

《峥嵘岁月走大山》:作品以自述的形式,代入老兵自己的口吻,讲述人生经历,娓娓道来,篇末点题,非常自然。

《抗疫》:作品描写人物细节非常贴切,体现出的人在抗疫环境下的体验与经历也非常准确。虽接地气,但不流于套话,并且作品洋溢出了积极、青春、向上的气息。

一方面就是多读书,多读经典文学作品。虽然现在视觉文化冲击很大,碎片化信息充满生活。但事实上,我们需要抽出一定时间来阅读,这对于思维、审美都有提升作用。读哪些书?四大名著不言而喻,《论语》《孟子》《庄子》《道德经》《史记》,这些都是传统文化最精粹的部分,是每个中国人都该读的经典。

另一方面就是培养爱好,例如爱好写作,就没事儿多练一练、写一写。爱好艺术,就多看展览、听戏曲歌剧、读书、看经典艺术电影。终身学习,不断提升,多看、多读、多写,这就是最基本的提升方式。

“颂歌献给党”

北京市第十三届职工文化艺术节

“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

主题征文比赛已圆满落幕

本次征文比赛共计

收到作品337篇

评选出

一等奖5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15名

优秀奖30名、优秀组织奖14个

让我们期待下届艺术节

将会有更多

优秀的征文作品

和大家见面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