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go-tour源码阅读下面先看下里面的目录从gotour/local.go看起下面就是使用http包做不同的路由了。先看goplay.go下面就看fmt.go

go-tour是一个web项目,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appengine:这个包是当你想把go-tour布置到gae上的时候使用的安装,我们这里只是使用本地安装,所以这里的代码可以不看

solutions:这个文件夹可以忽略,只是对文档中execise的答案,与go-tour网站无关

talks:这个是作者做的关于go-tour的演讲放在这里面,也可以直接忽略

static:这个文件夹是存放静态资源,js,css,html都是放在这里面

tree:这个文件夹存放程序自动生成一个树的代码包。这个是具体的功能才使用到的,与网站无关

wc:测试套件。这个是具体的练习题中才使用的到,与网站无关

pic:对图片的处理包。这个是具体的练习题中才使用到的,与网站无关

gotour:这个才是真正的go-tour的入口,main包在这里

直接在全局变量中写了两个参数http和html。

http说明是在哪个端口监听。

html是说明是输出html页面还是打开,这个html是没有用的,估计作者想做这个功能来着,还没做完。

init函数是将编译生成的可执行文件存放的临时文件夹设置好。

进入main函数,有个uniq的chan int,这个是为了给临时文件做唯一标示的,会不断增长的。

main中的uniq是一个id生成器,这个方法很常用

<code>var</code> <code>(</code>

<code>     </code><code>// a source of numbers, for naming temporary files</code>

<code>     </code><code>uniq = make(chan</code><code>int</code><code>)</code>

<code>)</code>

<code>func main() {</code>

<code>     </code><code>flag.parse()</code>

<code>     </code><code>// source of unique numbers</code>

<code>     </code><code>go func() {</code>

<code>          </code><code>for</code> <code>i := 0; ; i++ {</code>

<code>               </code><code>uniq &lt;- i</code>

<code>          </code><code>}</code>

<code>     </code><code>}()</code>

<code>}</code>

main中首先获取go-tour的目录,它是使用build包来获取,可以学之当做固定模板

<code>// find and serve the go tour files</code>

<code>p, err := build.default.import(basepkg,</code><code>""</code><code>, build.findonly)</code>

<code>if</code> <code>err != nil {</code>

<code>    </code><code>log.fatalf(</code><code>"couldn't find tour files: %v"</code><code>, err)</code>

<code>root := p.dir</code>

有几个不同的路由器:

/ ,  /favicon.ico, /static/ , talk/,  kill

kill是杀死一个running的命令。这里有个running是为了跑正在运行的程序

run函数很好的演示了如何运行系统命令,并且输出结果

好了,这里的main看完了,当你实际运行的时候你会发现,程序中对代码的编译实际上是使用/compile和/fmt两种。这两种访问路径是在goplay.go和fmt.go中定义的

直接在init()中写上了handlefunc,这样也能更醒目地告诉所有人,这里的包是为了编译使用

compile函数中的具体实现步骤是用compile函数(local.go中)来实现的,后面就是json编码后输出。

下面看main中的compile,main中有维持一个running结构,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它使用的初始化直接在struct定义的时候加个var,这个可以记一下

var running struct {

     sync.mutex

     cmd *exec.cmd

}

继续看compile,这个时候,参数request里面是包含要运行的go代码

先将go代码放到临时文件中,然后bin是目标生成文件,src是源码文件

第一步,将代码写入到src中

第二步,运行go build,并使用-o 参数,将目标文件生成到bin中

第三步,运行bin,输出结果(当然这个结果是有做一些处理,之类的commentre的作用)

第四步,删除src和bin这两个文件

对代码进行格式化应该也可以使用go fmt工具,但是这里不是这样使用的。

同goplay.go一样,在init的时候设置了一个handle

然后使用gofmt函数对代码格式化,进到gofmt函数

gofmt函数使用了go/token,go/parser对代码进行格式化,实际的工作就是:

1 顺序化import包

2 美化go代码

哈哈,这里就是说go的程序能对自身(go程序)进行美化和运行(自举),这个感觉太爽了,使用的就是go/xxx的包

这里的几个关键函数:

token.newfileset() : 创建fset结构

parser.parsefile() : 解析go编码(这步最后的mode能制定是解析到什么地步)

ast.sortimports() : 将import包进行排序

printer.fprint() : 美化工具

这下代码就结束了,至于页面上出现的分页的效果等,都是js和css作用的结果,与服务器无关了。

整个页面只需要3个代码文件(静态页面除外)!300行代码不到的量!(当然它更多的操作是在js中)少即是极多!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