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汨罗时刻报道(记者 欧阳林)“问我多大年龄啊?你猜猜看!”“我不会开飞机类,我又哦里会开飞机咯!”8月初,记者来到汨罗新市镇南岭生活小区余蔚娟的家采访时,一个97岁和一个81岁的两位老人跟记者“神聊”起来。如果不是事先知道情况,很难猜出这两位虽然高龄但精神矍铄的老人都患有阿尔茨海默病(俗称老年痴呆)。
得了阿尔茨海默病,甚至不认得朝夕相伴的家人,照顾这样的老人,家属常常会感到身心疲惫。然而,余蔚娟这一家子,时刻以“神聊”相伴,既将照顾老人变成了生活“乐子”,又活跃了老人的思维。
“婆媳”双双患阿尔茨海默病,孙儿轮流照顾
97岁老人名叫李妹莲,81岁老人叫余帝梅。两位老人年龄只相差16岁,却是俩婆媳,一起走过了70年的时光。余帝梅本是平江湖源洞人,因为家穷,10岁半的她被嫁到汨罗新市街李妹莲家中作童养媳。
5年前,余帝梅小脑委缩,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病。李妹莲本来脑筋正常,95岁以前还能打麻将,但或许是因儿媳的原因,或许是因年龄大的原因,慢慢地也变得糊涂起来。
“她们分别是我的奶奶和妈妈,同时照顾两个老人,精神压力大,我们六兄妹决定,轮流照顾。”李妹莲是独子多孙,1个儿子1个儿媳为她生了3个孙子3个孙女。余蔚娟年龄最小,今年6月开始,“婆媳”双双来到余蔚娟家里,她说,“奶奶以前把几个孙看得比自己的性命还重。”
将她们接到家中后,余蔚娟家原来热闹的“小两口”,变成了更加热闹的“小四口”。“有时候早上还只4点钟,妈妈就在外面敲门,‘满满、满满’,快起来,要去读书啦!”“有时候奶奶妈妈一大早就上演惊天‘二重奏’,两人争着都要这或要那……”
与老人“神聊”,在照顾中找乐子
记者到余蔚娟家里时,李妹莲老人正吵着要去外面见朋友。余蔚娟和其老公黄畅扶着奶奶下楼,转悠一圈后,老人爬上5楼,气喘吁吁:“唉,不该切的,人冇见到,还累起我不得了!”
“哈哈,娭毑,莫气到得,这次冇看到,就下次再切看咯。这样吧,你会唱歌谣,来帮我们唱几首噻!”“大姐坐轿回、二姐骑马回、三姐斜风细雨打伞回……”在余蔚娟的“劝导”下,老人唱了好几首歌谣。唱完后,老人意犹未尽,又说起了“对对子”。“雪在天上浑浑浊浊,落到地上清清白白,雪成水来容容易易,水成雪来难上加难。”
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余蔚娟家中上演。“想不通的是,老人虽然痴呆,但思维很活跃。”已“内退”的余蔚娟,每天除了生活上对两位老人无微不至地照顾,只要有空,她便会围着两位老人,不断提问,与老人“神聊”。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我家可是家有两宝。她们神聊起来,可以让你笑到合不拢嘴,笑到眼泪直流呢!”余蔚娟说,生活“乐子”是人找出来的,如果不想点办法,精神压力会非常大。
以“随笔”记录生活,想拍成电视剧
余蔚娟,是一名土生土长的湖南汨罗新市镇人,从小被称为“书呆子”的她,天天抱着书看,也十分热爱文字。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病的奶奶和妈妈,最近给了她许多灵感,她将这些生活场景以随笔的形式记录在朋友圈。
“妈妈吃着吃着就喊了起来,满满呢?怎么没有看见满满呀?我说,我在把你们的馊衣服臭衣服变成干净衣服香衣服呢!奶奶说,是的,你还把我们的臭鸡鸡变成了香鸡鸡。我……”
“没想到,这些随笔成了许多人茶余饭后的笑资。能以特殊的形式带给别人快乐,我也很满足呢!”余蔚娟笑着说,因为这朋友圈,她收获了不少“铁杆粉”。“有人留言,看完这些文字,能让他一整天都心情舒畅。”
“照顾阿尔茨海默老人困扰着不少家庭,我的这些点滴,希望能为更多这样的家庭提供照顾范本,能让更多这样的老人得到更好的照顾。”余蔚娟说,这些每天记录的随笔,可以改成剧本,就像以前的《一家老小往前冲》《家有儿女》《四世同堂》等一样能够拍成电视剧,能够给人带来快乐和深思,“而且,我们家还是全国都少有的五代同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