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册亨:创新水稻与木耳轮作种植模式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原创稿

今年,册亨县通过完善农业配套设施、加强技术培训、拓宽销售渠道,让水稻与木耳轮作的“稻耳”种植模式高质量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秋收过后,册亨县又迎来黑木耳种植季。今年,全县将种植800万棒黑木耳。在丫他镇巴金坝区,镇干部和施工方密切配合,加快巴金村300亩高标准黑木耳种植基地配套设施建设,各类大型机械开足马力挖土、平地、搬运土方,几十名工人忙着铺设喷灌水管、修建水渠。镇干部和施工方负责人仔细检查工程质量和进度,确保11月8号黑木耳菌棒按时下种。

册亨县丫他镇巴金村木耳基地施工方负责人薛国军介绍,每天投入6台挖机,2台铲车,2台推土机,以及30多名工人在现场作业。

去年,丫他镇在巴金村大规模发展黑木耳产业,让当地群众尝到了甜头,今年,当地以巴金村黑木耳基地为样板,规划在全镇种植400亩黑木耳,通过完善农业基础设施,确保黑木耳种植提质增效。

“紧盯11月8号时间节点,全力加快微喷灌、土地平整等基础设施建设进度,确保木耳产业高质量发展。”丫他镇副镇长候选人姜鹏说。

而在册亨县秧坝镇,企业与合作社镇组织群众及时将400万棒黑木耳菌棒种到地里,确保今年有个好收成。每天一大早,搬迁户黄江水就和村民一起到黑木耳种植示范基地上工。

黄江水高兴地说:“水稻收完了也不闲着,就来这里种木耳,一天有100块钱收入,很开心的。”

“要选择好的菌棒,否则以后就可能产生绿霉影响木耳生长,菌棒摆放斜度要有70度,这样木耳才会产量高品质好。”在秧坝镇昂套村,省级科技特派员则王勋忙着给群众讲解菌棒下种技术,从菌棒的选择、摆放到后期管护,他都讲得很仔细。

这是秧坝镇第二次大规模种植黑木耳,技术有保障,种植有补贴,企业还负责保底收购,群众也由观望变为主动种植,不少村民还成为种植大户。

退伍军人覃国胜就自己种了70亩黑木耳,他算了一笔账:“国家每亩能够补贴7000-8000块钱,一亩大概能产13000-15000斤鲜木耳,那么亩产值在3万块钱左右,我觉得做这个产业有奔头!”

贵州荣善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宗康表示,企业在去年发展基础上,优化产销细节和环节,加强对老百姓进行培训和田间管理,提升产品品质和附加值,延伸产业链,打造册亨黑木耳品牌。

今年,秧坝镇从9月中旬启动黑木耳种植工作,按照“政府 市场主体 基地 农户 金融保险”的发展模式,在全镇4个村种植400万棒黑木耳,预计带动就业4万余人次,产值超1000万元。首批木耳将在11月底采收上市。

“加强与企业、合作社的对接,在技术培训、组织协调和产销对接上下功夫,确保这项绿色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打牢基础。”册亨县秧坝镇人大主席钱秀民如是说。(叶方杰、田德胜、钟睿)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