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洛阳西郊的比丘尼寺,一个尼姑打扮的瘦小女子,哄着三个孩子睡去。过去的几个月里,这母子四人穿过了尸横遍野的邓县战场,躲过了强盗山贼洗劫,假扮尼姑,偷渡过了封锁严密的两国边境。
从建康到洛阳,整整700多公里,对于第一次出闺门的江南女子谢氏来说,这简直是个奇迹。
半年前北朝使臣出使江南。
带来了谢氏的夫君王肃还活着的消息,听说王肃六年前只身流亡北魏后,从一无所有的南朝逃犯,凭着先帝孝文帝的赏识,一跃成为了执掌中枢,风光无限的大臣,并在短短几年里封侯拜相。
得知喜讯,谢氏很快带着孩子们踏上了万里寻夫路。
02
吏部尚书谢庄的千金,在十四岁那年,撞见了那个木屐宽袍,隆鼻厚唇的少年,一路撞进了心里,再也无法抹去。
两人一起暮春摘茶,盛夏赏荷,秋酿美酒,冬雪下共拥鹤氅恍若一对仙人,像含苞的并蒂莲,比翼的双飞鸟,整日形影不离,被笑话为“比肩人”,谢氏一连生了三个孩子。
那时王肃任太子秘书丞,父兄是军政要职,前途本是坦荡光明,但却谁也无法预料命运的黑暗和无情,噩梦猝然降临,担任雍州刺史的父亲,因为隐瞒军情,擅杀长史的罪名,联同王肃五个哥哥被一夜之间斩杀殆尽,只有王肃扮成了和尚,逃出了建康。
“岁去冰未已,春来雁不还。”
这一走就是六年。
谁见过谢家大小姐穿着被荆棘扯露出灰棉絮的破裙子,挨家给孩子们讨口糙麦饭吃,谁曾想一双弹曲作字的白净小手,会拿刀捅进夺财害命的兵痞丘八胸膛里。
寻夫路上,小儿子高烧抽搐的那个深夜,乱兵成群的邓县郊外,还有什么苦难更能磨炼这个弱女子心智,曾经十指不沾阳春水的贵族小姐如今已是什么苦都尝过了。
眼见过了潼关,离夫君越来越近,孩子完整的家,夫妇白头到老的承诺,长相厮守这一切都近在眼前,母子四个甜蜜的畅想着在陌生北地上的新生活,畅想着分别六年的父亲夫君如今的样貌,越接近洛阳,幸福感越强烈,心情也越忐忑。
03
透过寺院木窗,看着东南方跳脱出一轮昏黄的大月亮,泪水在她眼里憋成很大一泡,哗啦啦淌了一脸。
刚在洛阳落脚,就得知了王肃已娶陈留公主的消息,以王肃的身份,时隔六年再娶,本在意料中。
谢氏得体的写了一封信,叙述了重修旧好的意图,既然王府有了女主人,母子四人就是擅自闯入的不速之客。
他们只期盼着王肃见信后迫不及待赶来相聚,补回六年遗落缺损的亲腻时光,于是日日盼着,在落脚的小寺庙里翘首等着。
最后等来是一封公主代笔的冷酷回信,公主不愿意接纳王肃的前妻,子女可以入府,旧爱却是不能。
当初寻夫的热血,一路支撑着熬过千山万水的勇气,被此刻陌生的现实狠狠粉碎了。
曾以为无比接近家人团聚的天堂,却比过去的离别更接近地狱,竟是再也回不去了。
04
孝文帝死后,王肃在朝中失去了庇佑,就在不久前,任城王奏章弹劾王肃,说他谋反,后被澄清,此时的王肃太需要政治力量的庇护躲过各种反攻倒算。
他不见妻子,是在向朝廷表明,他已与过去生活决裂,已与南朝决裂。对妻子,王肃愧疚日深,他把谢氏安顿在正觉寺修行,谢氏乔装尼姑,本为夫妻团聚,但见到丈夫的时候却变成了真的尼姑,自此阪依佛门,长宅修行。
直到他一年后去世,夫妻俩也再未能见一面,看一眼,这段张扬着追随千万里,忠贞不渝的爱情,以这般滑稽的嘴脸收场。
王肃去世后,公主没有子女,由谢氏小儿子承袭了爵位,女儿嫁给了皇帝,母子在陌生北地上总算开枝散叶的活了下去,命运给了谢氏一个好结局。
王肃好友借吊丧之际,曾偷偷塞来几件遗物,里面一张发黄笺纸,寥寥几笔传神的勾出王肃小像。
那是在江南时夫妻俩某个夏夜戏谑而作,画上的鼻梁山根被谢氏夸张的勾长,有耸入云霄的既视感,两人对画相视而笑,情意在眼神间流转,笺纸署名申如,是谢氏小名。
从南朝亡命奔逃到北地,从霁月清风的江南到富贵洛邑,王肃一直贴身收着,从未背弃,也从未远离。
只是爱情拗不过强大的命运,长相厮守输给了人世的无常而已,逝去的已再也无法回去。
注:王肃(464年—501年),字恭懿,琅邪郡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北魏名臣,东晋丞相王导后代、南齐尚书左仆射王奂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