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73岁李兰娟和70岁郑树森,用45年诠释了灵魂伴侣的三个完美境界

作者:桃花月球上的你我她

解密情感,洞见人生,欢迎关注桃花月球上的你我他,和我一起看透人间百态,解读百态人生。我们的故事开始了……

1

73岁李兰娟和70岁郑树森,用45年诠释了灵魂伴侣的三个完美境界

除夕夜,有这样一位院士的朋友圈刷屏了。

“今天我轻松了,可以不烧年夜饭了,由郑院士替代,手术刀改厨刀。”

这看似轻松的一句话,背后却是无比沉重的人生。因为这句话出自和钟南山教授一起,做出武汉封城的李兰娟院士之口。

除夕夜的前夕,李兰娟因为武汉疫情的需要,来不及去过团圆节,在机场简单的吃了饺子,就前往了北京,赶赴了扛疫前线。

73岁李兰娟和70岁郑树森,用45年诠释了灵魂伴侣的三个完美境界

灾难突如其来,舍小家顾大家,李兰娟教授和钟南山教授一起并肩作战,开启了一场巨大的病毒对抗战役。

人人都说这是一个特殊的春节,一场疫情让我们见证了太多的人性真相。幸运的是灾难巨大,却有无数英雄,舍身奉献,为我们保驾护航。

疫情如此凶猛,生命危在旦夕,而这些专家都已经年过古稀,极有可能感染病毒。而在这些英雄的背后,是他们的家庭,他们的爱人,给予了他们巨大的支持和力量。他们承受着我们难以理解的压力,同时将最大的鼓励送往前线。

这背后的众志成城是如此的感人。

73岁李兰娟和70岁郑树森,用45年诠释了灵魂伴侣的三个完美境界

2

李兰娟教授的丈夫,名叫郑树森。和李兰娟教授一样也是一位院士。两个人都是浙江大学的教授和博士生导师。

1973年,26岁的李兰娟从浙江医科大学毕业,在自己的工作单位,浙江医科大学临床学医学系,结缘了自己的丈夫23岁的郑树森。相同的研究方向,共同的爱好,这个世界上志同道合这个词语用在两位教授身上再合适不过。

李兰娟教授说:“早餐是我们俩一天中唯一在一起吃的一顿饭。”

但是,哪怕是仅有的一次早饭,普通夫妻日常交流的内容常常是家长里短,但两位教授因为学术研究的方向相同,共同的语言围绕的多是医学研究。

因为工作的繁忙,他们连自己的孩子也照顾不上。但是,相濡以沫的相知,让他们每天下班以后都相约回家,共同面对工作中的难题,一起去对抗生活的不容易。

李兰娟教授和郑树森教授都是非常细心的人。

他们夫妻,妻子非常的体谅自己的丈夫,会为了丈夫的家人抛下自己的工作。丈夫也非常的懂自己的妻子,也会默默的去陪伴妻子的家人,减轻妻子的负担。

更重要的是他们彼此迁就彼此的爱好,爱屋及乌,以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从来不以此作为拉锯。这种鼓励和欣赏,让他们的生活充满了和谐和谅解。

73岁李兰娟和70岁郑树森,用45年诠释了灵魂伴侣的三个完美境界

平常日子,因为两个人工作非常的繁忙,家务都做的非常少。

但是李兰娟赞叹自己的丈夫是外科的一把刀,敬佩他的医德。

郑树森虽然不太擅长干家务,但也会经常的帮忙,从来不袖手旁观。他也为自己的妻子的研究成果深感自豪。

无数个生活的艰难时刻,两个人相互打气,也相互牵就,走过了相濡以沫的无数岁月。

3

杨绛在《我们仨》里说:“我们于是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难,我们一同承担,困难就不复困难;我们相伴相助,不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能变得甜润。我们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 ”

好的夫妻相处,犹如两种颜料的混合,不会产生一种颜料变成另外一种的奇迹,只会是两种颜料融合而成的第三种颜色,隐约可见两种颜料的本色,却又转化为另一种混色。

李兰娟教授和郑树森教授一起创立了“树兰医学杰出贡献奖”。

他们一起为推动中国的医学进程,默默作出着的贡献。

哪里最需要他们他们就前往哪里,非典时候他们无惧死亡挺身而出,武汉疫情他们虽然年事已高,依旧义无反顾前往最需要他们的地方。

73岁李兰娟和70岁郑树森,用45年诠释了灵魂伴侣的三个完美境界

心系妻子的郑树森,一直把妻子送到机场。现场带着悲剧的气氛,有心系孩子的专家,有心计老母亲的专家。而李兰娟教授和自己的爱人,就这样带着不舍道别。

机场匆匆一别,李兰娟教授离开了,和她的团队,日夜奋战。疫情远比想象的严重,李兰娟教授和钟南山一起,做出了一个最艰难的决定“封城"。

而远在浙江的郑教授,也无比揪心,时刻关注着远方的妻子。

有人说:灵魂夫妻的最高境界一半是理解,一半是志同道合。彼此之间,不仅从物质方面帮助,精神上鼓励,更重要的是彼此有独立,但是一致的人生方向,既温暖也相互尊重,更相互成就和支撑。

李兰娟教授和郑树森教授,便是这样的伉俪情深。

结尾,我们祝愿李教授早日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