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艺人王宥胜撕毁式教育:有一种伤害叫当面破坏你的东西

作者:丄学号

世上有一种伤害,叫当面毁坏孩子心爱的东西。

当着孩子的面,父母通过语言暴力、面部狰狞,动作粗鲁地撕毁孩子心爱的物品。以这种方式来震慑孩子,让孩子屈服,无论什么时候必须听父母的话。

艺人王宥胜撕毁式教育:有一种伤害叫当面破坏你的东西

山伯教育

这些东西被毁坏的声音,无异于告诉孩子:你心爱的东西,不重要;你的快乐和悲伤,也不重要……

脸书上,拥有百万粉丝的台湾艺人王宥胜,因为三岁的女儿,不肯收拾玩具,劝说几次都无果。王宥胜一气之下,当着女儿的面把玩具撕毁,还把照片贴在了网上,被网友怒怼「恐攻式教育」。

无独有偶,知乎上有一个很热门的话题:当孩子面破坏孩子的玩具,对孩子有多大影响?

网友石一是这样描述的:小时候,爸妈给我的零花钱不舍得花,我攒到30元后买了自己心仪的遥控车。

晚上,妈妈发现后特别生气,当着我的面砸碎了车。车真的像电影慢放一样,跌落、挤压,碎得四分五裂。

不记得自己有没有哭,只记得非常失落。我没有记恨我妈,但是每次想起这件事,还是心痛。

从那以后再也没有买过玩具车,不知道为什么突然不喜欢车了。

世上少了一个不喜欢玩具车的成年人没有关系,可是当年那个小男孩可怎么办呢?”

2915个回答中,这条评论最扎心,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该网友内心有多心酸。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他会对自身以外的事物产生兴趣与感情,这些原始的情感无一不是他学会爱的表现。

其实,玩具在孩子眼中并无贵贱之分,只关乎爱或不爱,破坏了他的心爱之物,无疑是在否定他的感情付出。

毁坏孩子东西这个举动,同时伤害了孩子的世界里最在乎的两样东西:父母给予的不畏失去的爱,和他们赖以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工具——玩具。

这个时候,孩子既惊讶于「父母的背叛与伤害」,自尊心、所有权、安全感、美好愿景等都会受到损伤,并且一瞬间与父母断开了亲密的亲子连接。

亲子关系中,难免要经历无数次,断开——修复——重新连接的过程,重要的是要立即去修复断开的连接,修复的过程间隔得越久,需要的时间越长。

有一次,我去同学家做客。准备开饭的时候,同学的老公叫儿子来吃饭,儿子像没听见一样,坚持要把拼图拼完。

同学老公压低着声音问儿子:“我最后问你一遍,你到底去不去吃饭?”听得出来,同学老公已经在极力克制自己了。

儿子大声说道:“不吃,我就是不吃,别烦我,我要玩拼图!”同学的老公和儿子对峙了一会儿,一句话也没有说。

突然,同学老公端起儿子的拼图,使劲往地上砸,还用脚踩了几下。已经拼好的拼图,瞬间变得支离破碎。

儿子被爸爸的举动吓坏了,呆呆地站在那里。反应过来后,儿子立刻扑上去把拼图一块块捡起来,边捡边哭。

听着儿子撕心裂肺地哭声,同学赶紧上去哄儿子,说:“坏了就坏了,别哭了,反正已经该扔了。”

儿子不敢瞅爸爸,乖乖地跟着妈妈一起来吃饭。

饭桌上一片和谐,可是,儿子那歇斯底里的哭声和无助恐惧的眼神,就像一个个慢镜头,不断在我眼前回放。

艺人王宥胜撕毁式教育:有一种伤害叫当面破坏你的东西

同学夫妇认为,砸坏的是一幅拼图而已,没什么大惊小怪,再给儿子买一副新的拼图就可以了。

他们毁掉的其实不是一幅拼图,而是孩子的心。

早教专家林怡在《别以为你会爱孩子》一书中说过:“只有了解孩子的心,才能给他最好的爱。”

小小玩具上承载着孩子大大的世界:是孩子宝贵的童心,是最初的善良和淳朴。

玩具也是孩子的伙伴,同时它也拉近了孩子和世界的距离,让孩子看到这个世界的美好。

东西被摔碎了,可以重新买。但是,孩子的心碎了,却很难修补。因为,一起破碎的,还有孩子对你的信任、依赖,以及将来面对生活挫折的安全感和自信心。

《妈妈是超人》节目中,女星霍思燕的教育方式得到了大家的肯定。霍思燕不仅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立的人格来对待,而且懂得尊重孩子的感受,平等地沟通中引导教育孩子。

玩具太多想要处理的时候,霍思燕没有把玩具直接扔掉或毁坏,却选择了征求孩子的意见。

艺人王宥胜撕毁式教育:有一种伤害叫当面破坏你的东西

让嗯哼把自己喜欢和不喜欢的玩具,分别放在2个箱子里。完成以后,霍思燕对嗯哼给予鼓励。

霍思燕问嗯哼,可不可以留下爱玩的玩具,把不常玩的玩具分享给别人?嗯哼听到后,立刻拒绝了。

霍思燕蹲下来,和嗯哼说:“玩具是你的私有物品,妈妈不会随意支配你的玩具。现在,妈妈需要嗯哼的帮助,嗯哼愿意帮助妈妈吗?”

嗯哼开心的点点头,瞪大眼睛说:“我愿意。”

霍思燕接着说:“嗯哼从小到大都特别懂事,现在有一个白血病小朋友,急需手术治疗费。我们把这些玩具卖了,然后把钱捐给那个小朋友。她的妈妈也像我爱你一样,爱她的宝贝,不想宝贝离开妈妈。”

嗯哼不住地点头,对霍思燕说:“妈妈,我愿意,你拿去吧,我们一起去帮助她……”

通过耐心的引导霍思燕和嗯哼顺利地把玩具处理了,嗯哼的想法也得到了充分的尊重。

所谓物权意识,就是孩子明白自己有权利支配属于自己的物品。这个前提是,他明白什么是别人的,什么是自己的。

孩子明白了物权意识,那时的分享才是真心的,也更符合我们引导他分享的目的。要让孩子感觉被尊重,他才会心甘情愿地尝试分享。

强迫出来的分享,即便孩子没有反抗,也不能说明他拥有大方无私的品质,只能算是孩子遵守了父母的命令。

电影《狗十三》里,李玩的狗被母亲故意遛丢了,她伤心地到处去寻找狗。

父母眼里,她只是丢了一条狗。对于李玩来说,狗是它的未来憧憬和陪伴,狗丢了就是失去了整个世界。即使重新再买一只狗,也不是原来的狗,因为那是她心底最美好的回忆。

艺人王宥胜撕毁式教育:有一种伤害叫当面破坏你的东西

孩子拥有了物品的所有权,才拥有更多的安全感,才会懂得尊重与珍惜他人的物品,并且学会分享。修复断联的亲子关系,父母可以从这些开始做起:

01.培养孩子的物品收纳能力

告诉孩子收纳物品时,指令要明确,不能只说「把玩具收好」。这个「好」,孩子是没有概念的。

父母可以告诉孩子:“把积木放进蓝色的箱子里,把小汽车放进黄色的箱子里,看看宝宝会不会放错?”

如果父母帮忙整理玩具,以游戏的方式让孩子参与进来,比一比谁整理得快,比一比谁的箱子装的玩具多。这样,孩子自然乐于参与其中。

02.善待孩子的物品,建立更加亲密的关系

在电影中经常有这样的桥段,主人公看到父母还保留着自己儿时的物品时,所有美好的回忆也都回来了。

对于幼年时的情感,这些物品都是有价值的,所以请善待孩子的物品。

父母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管在外面有多么的不如意,当走进家门时,请只把温和友善的情绪带回家。

真正的教育,不是让孩子顺从而是启发他们,不是让孩子害怕而是帮助成长。与孩子一起玩玩具,已成为当今世界亲子互动研究的专门课题。

派克在他的《少有人走的路》中写道:

我们对现实的观念就像是一张地图,凭借这张地图,我们同人生的地形、地貌不断妥协和谈判。地图准确无误,我们就能确定自己的位置,知道要到什么地方,怎样到达那里,地图漏洞百出,我们就会迷失方向。

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画好孩子心中这张潜意识地图,用生活中每一次随意涂鸦,一次普通哭泣带来的教育机会,去链接孩子心中巨大的能量库。家长无非是竭尽所能,去成为孩子心中那把启动他人生旅途的钥匙。

作者┃微笑的力量

来源┃山伯教育-专注礼育养育教育资讯

编辑┃丄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