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新华社播发的这两篇宣言文章,究竟讲了啥?

19世纪40年代,古老的中国被列强的坚船利炮打开了国门,中国命运从此进入前所未有的悲惨境地。

无数仁人志士一次次地用生命和灵魂发问:中国的出路在哪里?民族的希望在哪里?

先进的、不屈的中国人经过反复比较、反复推求,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救国救民的道路,作为始终不渝的志向。

1921年7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的政党——中国共产党诞生,胸怀着信念、嘱托和梦想,在上海石库门的旭日里、在嘉兴南湖的碧波中毅然起航。从此以后,社会主义的火种就在东方点燃,曾经困顿无望的中国就有了方向!

新华社播发的这两篇宣言文章,究竟讲了啥?

2021年6月6日,参观者在中共一大纪念馆内拍摄油画作品《星火》。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科学社会主义原则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结果,也标志着人类进步事业和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壮大,开启了社会主义在世界东方的伟大时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成为党的历史和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中华大地汹涌澎湃的伟大实践表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让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党的十九大向全党全国和全世界庄严宣告:“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新时代的中国,理想的旗帜鲜艳高扬。面对世界百年未有大变局,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党全国人民揽全局、应变局、开新局,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实现历史性变革,中华民族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接近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

马克思主义为人间带回真理的火种,但它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启了真理之书的扉页。中国,以鲜活厚重的理论创新、思想创造,在科学社会主义这部巨著里写下了属于自己的不朽篇章。

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建立体现社会主义原则的制度作为追求。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及时把成功的实践经验转化为制度成果,使我国国家制度既体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符合中国的特殊国情。

进入新时代,我们聚焦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加强顶层设计和战略安排,党和国家制度建设“施工图”恢弘展开。

新华社播发的这两篇宣言文章,究竟讲了啥?

2017年9月28日,观众在北京展览馆参观“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新华社发(张笑宇 摄)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中国人民享受着前所未有的民主、自由和人权,感受着前所未有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中国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伟大成就,矗立起人类制度文明和政治文明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

百年历程,许多人和事仍然历历在目,许多呐喊和高歌犹在耳旁。走过风霜雪雨,创造人间奇迹,我们有义务用胜利告慰先烈: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我们有责任让历史告诉未来:社会主义不会辜负中国!

中国人追求社会主义的历程中,闪耀着光荣和梦想,也充满着奋斗和牺牲,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和英雄的中国人民从未退却、从未动摇。历史雄辩地证明: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

更多详情请看新华社播发的重磅文章↓

《宣言: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

《宣言: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