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彭羕被刘备贬官,为什么想要怂恿马超造反?原因其实很简单

作者:图说三国

(图说三国·谈天说地·第181期 文/无常奉天玉)

彭羕被刘备贬官,为什么想要怂恿马超造反?原因其实很简单

东汉末年,天下三分,又三家归晋之后,原本属于蜀汉,后来出仕西晋的陈寿,整理史料,作《三国志》一书,通过写人物传记的方式,记录了那段历史。众所周知,在《三国志》中,并不是每一个人物,都被单独列传的,除了三国的国主或奠基人,以及诸葛亮、陆逊之外,其他人都与本阵营中,贡献或际遇差不多的人,并为了一传。例如曹魏的五子良将为一传,江东十二虎臣为一传,等等。《三国志·卷四十·蜀书十》自然也不例外,这一传记,记录的是七个,被刘备或诸葛亮等人处置掉的蜀汉重臣。

彭羕被刘备贬官,为什么想要怂恿马超造反?原因其实很简单

此篇记载的人物,分别是刘封、彭羕、廖立、李严、刘琰、魏延、杨仪,其中刘封被处置,是因为他是刘备义子,诸葛亮害怕刘备去世后,无人可以驾驭的了他,再加上襄樊之战时,他没有发兵救关羽,导致了关羽被擒杀;廖立被流放,是因为他以为自己可以做诸葛亮的二把手,结果地位还不及降将李严,心怀不满且满腹牢骚,曾诽谤刘备;李严被罢免,是因为筹备粮草不到位,还谎话连篇,试图推卸责任;刘琰被斩杀,是因为怀疑妻子与后主刘禅之间不清白;魏延死于与杨仪的争权;杨仪先被流放,而后被杀,是因为嫉贤妒能,不甘居于蒋琬之下,发牢骚说后悔自己没有弃蜀投魏。这些人的言行和结局,都是说的通的,可是其中的彭羕则令人费解。

彭羕被刘备贬官,为什么想要怂恿马超造反?原因其实很简单

据记载,彭羕本是刘璋的部下,但是得罪刘璋,成为犯人,作苦役。在刘备入川之后,被庞统和法正联盟推荐给刘备,因表现好,深受刘备看中,被提拔为了治中从事,跟随在刘备身边,地位极为重要,后来因为他性格过于狂傲,引起了诸葛亮的不满,于是诸葛亮向刘备打了小报告,说他“心大志广,难可保安”,他则被贬为江阳太守。这个时候,他搞了一个大事情,那就是鼓动马超一起谋反。《三国志》记载:“(彭羕)又谓超曰:‘卿为其外,我为其内,天下足定也。’”仅仅是贬官而已,他为何就萌生了如此大逆不道的想法呢?蜀汉那么多人,他又为何联络几乎没有任何交情的马超呢?

彭羕被刘备贬官,为什么想要怂恿马超造反?原因其实很简单

首先,我们先来讨论第一个问题。官场原本就是一个起起伏伏的地方,贬官看似没什么大不了的,更何况彭羕在刘璋手下的时候,还曾被贬为奴隶过,他也没有萌生这么大的怨念啊。其实不然,如果我们了解彭羕这个人,便不难理解他的行为了。彭羕是一个非常狂傲的人,想要让庞统推举他为官时,他并不是恭恭敬敬的去拜访庞统,反而在庞统待客的时候,旁若无人的走了进去,并让庞统为他端茶倒水,当他得到了刘备的重用之后,更是恨不得把尾巴翘上天。陈寿曾道:“羕起徒步,一朝处州人之上,形色嚣然,自矜得遇滋甚。”俗说话,爬的越高,摔的越惨,正在他得意忘形的时候,突然遭到贬官,而且是被贬出成都,去担任江阳太守,也就是说,要离开权力中心,这个落差是他无法接受的。在这等刺激之下,他对刘备产生怨言,甚至想要谋反,便不难理解了。

彭羕被刘备贬官,为什么想要怂恿马超造反?原因其实很简单

至于他为何单单选择马超作同谋,小编认为有两个原因。一是马超忠诚度不高且不甘居人下。纵观马超的一生,我们不难发现,他曾受大汉的封赏,听从曹操的指挥,率军平定过郭援、高幹的叛乱;也曾发动渭水之战,杀的曹操大呼“马儿不死,吾无葬地”;走投无路之时,他投奔过张鲁,并从未放弃借张鲁兵马,打下西凉的念头;觉得张鲁不能成大事之后,又密书向刘备请降。除此之外,他为了成大事,甚至放弃了父亲与家小的性命。正是基于这个原因,彭羕认为马超是最容易策反的人,并将其定为了目标。

彭羕被刘备贬官,为什么想要怂恿马超造反?原因其实很简单

第二个原因,则是因为马超在刘备麾下不得重用。熟读汉末三国史,我们不难发现,马超在投靠刘备之后,除了吓得刘璋稽首,兵不血刃的拿下了成都,并在汉中之战中,打了个酱油之外,便没有任何出战记录了。而且《三国志》中也明确提到:“超羁旅归国,常怀危惧。”正是因为马超虽然地位高,却没有权力,也没有施展才能的空间,在刘备麾下待的非常憋屈,彭羕才敢于策反马超,否则的话,如果马超颇受刘备倚重,不但位高而且权重,他还敢冒这个风险吗?答案是否定的。

彭羕被刘备贬官,为什么想要怂恿马超造反?原因其实很简单

通篇分析之后,我们不得难知,彭羕被刘备贬官之后,便萌生了谋反这样大逆不道的想法,是因为他本身性格狂傲,又已经爬到了较高的位置上,一时无法接受这种落差感,于是采取了较为极端的解决方法。至于他为何联合马超作为同谋,则是因为马超的性格和处境,最容易被策反。只不过,彭羕聪明一世,却走错了这一步——马超并没有被他策反,反而选择了告发,于是彭羕连江阳太守一职也丢了,而且被下狱、处斩,终年三十七岁。不过,他的死,并不可惜,正如陈寿所言,他“招祸取咎,无不自己也”。

本文所有资料均来自于《三国志》《三国志集注》等书,小编保证内容之真实性,同时无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