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硬仆骨舌鱼(学名:scleropages formosus):又名亚洲龙鱼、金龙鱼,属一种古老的原始淡水鱼类,原产马来西亚、印尼、苏门答腊等地河流和湖泊,成鱼体长40-50厘米,寿命可达数十年,性情凶猛,主要猎食活鱼虾、水生昆虫、青蛙等,亲鱼将鱼卵产含于口中直至孵出幼鱼,所以有“龙吐珠”的俗名。

喷火鱼,广泛分布在大西洋的热带海域和印度洋之中,体长20厘米左右,是一种吞食介形虫后能排放发光物质的天竺鲷,网上传说它有一种微妙的护身“武器”,平时能从食物中摄取含磷的有机物,并不断地贮存于体内,一旦遇到敌害或船只,数以万计的喷火鱼就会吐出这种有机物,磷在氧气中自燃,能喷出一束3米多长的火焰射向敌人,致使敌人害怕得转身就逃。
长毛鱼(错译:猛犸鱼)是指1924年10 月5日出现在南非马盖特海滩发现的腐尸,网路一度传为神秘生物trunko ,但实际是鲸鱼的遗骸。这种神秘海洋动物体形像鲸鱼一样庞大,全身长着长长的毛发,还长着类似象鼻的前端突起,很容易让人们联想到猛犸,据称,这种“猛犸鱼”长着像龙虾一样的尾部,生活在深海环境中。它们被称为“trunko”,意思是“像北极熊一样的鱼”。
淫鱼(yín yú) 即鲟鱼(xún yú)(sturgeon),古称鱏鱼(xún yú),体长0.5-7米,鲟鱼是世界上现有鱼类中体形大、寿命长、最古老的一种鱼类,迄今已有2亿多年的历史,起源于亿万年前的白垩纪时期,素有“水中熊猫”和“水中活化石”之称,系现存的古老生物种群。
河鲀(tetraodontidae;puffer fishes),为硬骨鱼纲鲀科鱼类的统称,俗称河豚,河鲀为暖温带及热带近海底层鱼类,栖息于海洋的中、下层,有少数种类进入淡水江河中,当遇到外来危险时使整个身体呈球状浮上水面,同时皮肤上的小刺竖起,借以自卫。
漠鱼,顾名思义。很多人认为“干旱、缺水的沙漠怎么还会有鱼?然而,沙漠中确实生存着一种名沙漠鱼的鱼种,它们生活在死寂的沼泽地“死亡谷”,这里目前仍是北美洲海拔最低、最干燥、最热的地区,沙漠鱼就是其学名,这是一种濒危鱼种,因为它的生存完全依赖于环境:沙漠中罕见的水源是它生存的必要条件,所有种群的栖息地都是在死亡谷中的一个小水池里,因为地下水资源枯竭,濒临灭绝。沙漠鱼是比较小的一种鱼。
《吸血鱼》(vandellia cirrhosa)是一种寄生的淡水鱼,只发现于亚马逊河中。由于身体呈半透明,且体形较小,因此吸血鲶鱼在自然条件很难被发现,它们拥有非常灵敏的传感器,可以探测到水中氨的痕迹,这种氨通常是由经过的其他鱼类的鳃中排出的,吸血鲶鱼跟着氨的踪迹,将鳃上尖利的刺钉于其他鱼类的鳃上,从而将自身隐藏于受害者的鳃中,只要感到饥饿就从受害者身上吸血。
黄尾副刺尾鱼(学名:paracanthurus hepatus)体侧扁,口小,鱼体呈鲜艳的宝蓝色,并有明显调色盘状黑带,背鳍与臀鳍皆为宝蓝镶黑色宽边,尾柄与尾鳍皆为鲜黄色,尾鳍上下叶具黑边,此黑边和鱼体黑色区域相连,使后方隔离形成三角形的黄色区域,尾柄棘亦在此区内,尾柄两侧各具一根硬棘,尾棘鞘不明显,头部上半部散布小黑点,有时不太明显。鱼体越大体色越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