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阵子《博物》公众号三岁生日,我们在疯狂送礼的同时,还问了大家一个问题:“认识博物后,你和大自然相处的如何?”
出于对我们(奖品)的爱,数以万计的朋友就这个问题发表了长长的年终总结。虽然眼晕,但看完你们的总结后,我有种当了领导的错觉,审着上万篇小论文,然后批个“已阅”。

这话别让我领导看见
仔细读完留言,我感觉2017年里,很多用户和大自然的关系都更近了一些:有人出门旅游了几次,有人养起了宠物,有人认识了路边的奇花怪草,另外还有更多的人遇到动物、大肉虫子不再鬼哭狼嚎了。
2017年,我没那么怕虫子啦
撰文:《博物》的读者们
柊杨(18岁):
“
作为一个看到虫子就会尖叫逃跑的人,最大的收获是对小虫子们更有爱了吧,各种虫子图片看多了也没有原来那样鸡皮疙瘩起一身了…
秀个逗啊(29岁):
遇到恶心的虫子图片,会控制不住的多看几眼。
猴儿(16岁):
刚刚捻起了一只虫子。
大糖小米(33岁):
因为有了博物的引导,女儿对微观小世界很是感兴趣。以前她特别怕跳蛛,看了唐舅舅发的萌萌的大眼小跳蛛后,那个胆小爱哭的小盆友也渐渐勇敢啦。
球球儿(29岁):
依稀记得,关注博物半年的时候,差点儿因为各种幼虫而取关。今年春天,看见大虫子,我的第一反应是:大家快来啊!这儿有个大肉虫子哎!快拍照啊!因此被周围的人嫌弃。。。
gpl-363756752(20岁):
以前见到那些蛾子类,蝴蝶幼虫总是觉得很恶心。博物发了长微博表达了对所有生物的热爱,让我觉得自惭形秽。现在发现这些虫子也有可爱之处,不再像以前那么排斥,我以前觉得它们丑,其实在它们心中说不定我才是最丑的。换个心态看世界就不一样啊。
熠宝妈咪(40岁):
学到了很多姿势,比方说夹竹桃天蛾幼虫。
图片来自:微博@博物杂志
博物君和他儿子
王先森(22岁):
非常感谢你们可以给我们科普各种博物知识,就像亮老师说的,健康的天然的生命都是美的,我可能依然会怕一些虫子,但我会保持好奇心并且尊重这些生命,你们让我看到了自然界的炫美,让我在闲暇之余涨了很多知识,感谢你们每一个人。
listen(22岁):
观察了交配中的虫子,然而还是不知道叫什么∠( ᐛ 」∠)_
住在隔壁的月亮小姐(18岁):
从一开始见到虫子滋儿哇乱叫想办法弄死,到后来从博物上知道我们生活中能遇见的虫子大多无毒,开始学会欣赏它们的美,“哇它的翅膀带金粉哎”“哇它的嫩绿色好清新啊”。尊重每一个生命,万物有灵且美。
卓别林的小胡子(24岁):
这一年,我重新认识了自己非常讨厌的虫子,蜘蛛,毛毛虫什么的,我发现我竟然能从审美的角度出发去认识它们,发现恶心的蟑螂之类的也有点蠢萌?
我不再管所有虫子都叫大肉虫子了
小雪糕(28岁):
通过博物,我真正知道了我从小很喜欢的小肉虫子叫做“豆青虫”。今年夏末初秋时候碰到一只母螳螂,感觉它状态不好,我就在楼下草地里到处找昆虫给它吃,没找到,只给它喝了一点水。
归一(18岁):
啊啊啊啊,终于知道困扰我多年的虫子的名字,榆绿毛莹叶甲,真的超级开心。
榆绿毛莹叶甲
周予昭(24岁):
山里看到各种好看的虫子能说出几种来发朋友圈了,不再只会说"卧槽大毛毛虫"哈哈哈。
amon(22岁):
认识了许多动植物,特别是隐翅虫。我工作的地方居然有这个虫,还有同事中招了,我给室友普及了知识,才得以幸免被虫子“临幸”。
好运大王(24岁):
认识了超多虫子植物啥的,虽然看过了不一定记住,但是那个惊奇的心情一直记得,内心os:原来这个叫这个名字啊,总看见。
朱古力豆(26岁):
发现博物有微信公众号像解锁了新天地一样。前两天还@博物君一个我一直没搞清的东西,就是在红线虫里混入了一只品种不同粗粗红红的虫子(网友解答后得知是叫摇蚊幼虫),原来是叫这名字。
pei(21岁):
关注博物杂志两年,认识了白额高脚蛛。原来看到这蛛我都是尖叫叫爸爸打死,后来我再见到,脸不红心不跳不尖叫了,也没有打死了。
图片来自:博物粉丝@芝士烤牡蛎
以上留言只是冰山一角,看完后我露出了老母亲般的微笑,有点骄傲,这一年我也算是没白忙活。
今天要对以上点到名的朋友们提出表扬,希望你们接下来能继续跟我一起认识并喜爱各种大肉虫子,发现大自然更多的美。
哦对了,今天对你们的表扬只是口头表扬,我也不确定你们有没有中奖,想知道就去看上周发布的中奖名单吧。
微信编辑 | 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