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看电影,曾经是我们生活的期盼

作者:临轩

新中国刚刚成立的时候,中国人绝大部分是没有看过电影的,甚至不知道电影为何物。

为了能让更多的人看上电影,1950年,中央电影局在南京举办了第一期放映员培训班,这一下可了不得了,全国一共选派了2000多人来参加培训。没有那么大的教室,桌椅板凳也不够,只能在一处大院子里席地而坐听课。完成培训后,他们被分配到全国各地当电影放映员。这就是新中国第一批电影放映员。别小看这个职业,在当时,人们看他们的眼神里充满了羡慕。

几十年前,看电影是一件很隆重的事情。比较大的城市里才有电影院。一部电影反反覆覆能放一两个月,场场满园。上映一部新的电影,那绝对是一票难求。电影院里坐着的、站着的、蹲着的都有,也不知道是怎么进去的?那时候还允许吸烟、嗑瓜子,电影院就像过去的戏园子。

农村地区看电影,全靠放映员扛着放映机露天放映。每次传来放电影的消息,村庄就沸腾起来了,主妇早早做饭,年轻人梳洗打扮,孩子们拿着小板凳早早的去占位置。邻村的不惜翻山越岭地赶来。不光是乡村,连城市里也经常放露天电影。那个时候很多人不会看电影,换个场景,或者出现个新人物就跟不上情节了。有时放映员还得当解说员,甚至在放电影之前还得用幻灯片预告一遍人物和场景,“剧透”完了再放映。有很多老百姓等电影结束后会跑到银幕后面去找演员。

由于当时影片非常少,人们翻来覆去的看,台词都能背下来了。也出现了很多经典台词。我记得最深的一句是:“为了胜利,向我开炮……”。这是《英雄儿女》里王成的一句台词。扮演者刘世龙一辈子都被人叫做王成。那时的观众很淳朴,往往把扮演者与角色看成一体。《平原游击队》里双枪李向阳家喻户晓,扮演者郭振清买肉都不用排队。售货员还净给他砍好肉。引起别人的不满,售货员理直气壮地说:“他是李向阳,你是吗”?

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部深刻影响自己的电影,您内心的电影是什么呢?

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电影的主题越来越多元化。1981年《庐山恋》是一个里程碑,出现了中国电影史上第一个亲吻镜头。很多人开始是很不适应的,就像相声里所说的:“老乡们闭眼吧!”大有人在。伴随着开放的步伐,人们对浪漫爱情的憧憬,美好事物的期盼,越来越敢表述出来。1982年的《少林寺》风靡全国。大批青少年涌向少林寺追求武侠梦,在国际上也掀起了一股中国功夫热。少林寺这个原本寂寂无名的寺院,乘着电影的东风声名远播。

现在中国有八万多块电影荧幕,居世界首位。2020年,由于受到疫情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票房收入也达到了200亿元。我们迎来了新的电影繁荣期。

每一个时代都有动人的故事,每一部电影都有自己的用心。看一部电影,用一两个小时体验别人的故事,落幕以后,你还是你,我还是我。但是你听的故事,哪一个讲到了你的心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