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昆汀系列电影讲解|《杀死比尔I》

作者:与Winter的五百天

在开头我们先看一下东西方的主流评论网站对《杀死比尔i》的评价。

昆汀系列电影讲解|《杀死比尔I》
昆汀系列电影讲解|《杀死比尔I》
昆汀系列电影讲解|《杀死比尔I》

这部片子在烂番茄上的新鲜度高达百分之八十五,为什么呢?

在之前我们看过的关于复仇的电影有很多,比如《角斗士》、《老男孩》、《告白》等影片,这些影评普遍的都是围绕着复仇的主题下展开的多角度思考的产物,比如在电影《角斗士》里,主角的复仇是一种对自由和权利的争取,是代表了广大人民意志的主动性的争取,而并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复仇意念而展开行动。

很多电影往往都是只着眼于复仇这个主题的表面,而没有去进入更深的探讨,这样处理影片的话其本身就是一种只具有光鲜外表的没有灵魂的东西,缺乏更深层次的思考和解析,也会让观众感觉到乏味。

说回正题。

《杀死比尔i》里面,我们能感到非常浓烈的复仇气息,外加上昆汀将动漫和影像两种元素巧妙的融合在了一起,造成了一种视觉上的强大冲击和对多线叙事结构的完善。

而在开头的一段字幕,其实也奠定了这部片子的整体基调,冷艳、暴力,甚至可以说还带有一点魔幻色彩。

字幕标题:复仇就要冷血

昆汀系列电影讲解|《杀死比尔I》
昆汀系列电影讲解|《杀死比尔I》

说是讲女主角复仇的过程的,其实这是一部非常刁钻古怪的电影,讲的其实是过去,是杀手们自己。(开头所呈现的黑白片的效果,其实更加剧了开头片段所想要表达出来的“冷血”,通过黑与白的高反差来营造一种光与暗、白与黑的对抗,这是彩色影片怎么也达不到的。)

而另一种表达对抗的方式,则是女主角复仇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对称构图。两者对抗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种相对意义上的冲突对抗,而坐校车回到家的黑人杀手维尼塔(左)的女儿则是将这种冲突短暂解决的一个砝码。形状正像一架天平,这样的冲突表现形式其实是加剧了影片的张力,使其在叙事结构上开始朝着情感和爱的方向发展。

昆汀系列电影讲解|《杀死比尔I》
昆汀系列电影讲解|《杀死比尔I》

导演赋予了我们得到上帝视角的权利,我们也因此可以对两人的一举一动有相对了解和熟悉。同时在剧情上,两人的关系也从一开始的对抗变成了“隐形对决”,这种“隐形对决”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黑人女人的女儿的出现造成了整个大格局的改变。

然而两个女人之间的对立冲突却从未消失,必须得在最后做一个交代。

昆汀系列电影讲解|《杀死比尔I》
昆汀系列电影讲解|《杀死比尔I》
昆汀系列电影讲解|《杀死比尔I》
昆汀系列电影讲解|《杀死比尔I》
昆汀系列电影讲解|《杀死比尔I》

仔细听他们两个人的对话,可以看出,两人的对抗又开始由隐形的对抗转变成明显的格局对抗,对话内容冷血,理性,而且不容质疑,不容反对,这将两个人的冲突加剧到了最大,只等到其中一个人打破这种表面上看起来安静的环境,从而打破这种平衡。

最后,是杀手维尼塔打破了这种表面上的平衡,之后惨死在女主角的刀下。

这是关于复仇的第一章,同时也是女主角杀死的第一个杀手。

从这一章里面,我们可以看到昆汀想要表达的很多东西,最关键、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冷血,其次才是暴力美学、章回体结构、多线叙事等,并且如果你仔细看的话,会感到昆汀想要表达一种非常强烈的感受,这种感受和寓言类故事非常相像,我们可以说故事种讲的是一个女人复仇的故事,同时,我们也已把他理解成是一种传奇——关于每个人的传奇。

为什么我会这么说呢?

在去杀第二个杀手的前奏中,第二章和第三章的间隙里,昆汀是利用声音来将画面进行过渡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隐喻蒙太奇。

昆汀系列电影讲解|《杀死比尔I》
昆汀系列电影讲解|《杀死比尔I》
昆汀系列电影讲解|《杀死比尔I》
昆汀系列电影讲解|《杀死比尔I》
昆汀系列电影讲解|《杀死比尔I》
昆汀系列电影讲解|《杀死比尔I》

借用此段文字来对第一章做了非常具有主观性的总结,同时这段旁白也是第二章故事的开头,奠定了第二段故事的整体基调:鲜血、魔幻、理性、冷血,如果更主观的讲的话,其实还有自由。

在这里需要详细的解释一下为什么这里说到了自由:在影片《天生杀人狂》(昆汀编剧)里,有这样一段话:我纯洁的一刻,胜过你肮脏的一生。

这句话的背景同时也是类似于《杀死比尔i》里所表述的关于自我压抑和本我释放的桥段,在昆汀导演的主观认知中,对于自由的追求是取决于将本我释放(本我,即存在于自我内心潜意识中的第一想法)的过程,同时,昆汀也把这种认知当做一种艺术来经营的。

同样的,在观看昆汀的其他影片的时候,你同样可以感受这种非常强烈的本我释放的气氛,在影片《落水狗》里面对暴力和人性的探讨,在《金刚不坏》里杀人不分左右的主角的情绪化渲染,在《八恶人》中对西部片的暴力元素的重新加工,都是将人性探讨和本我释放结合在一起,不仅仅在影片类型上赋予了新的生命,同时也对故事的整体意识形态有了相对理性的控制。

比如在《低俗小说》里所出现的环状结构和故事打乱重组,都是对影片叙事手段的一种新颖的尝试,如果仅仅是在将影片中的暴力提升到美学的高度的话,昆汀的作品还未必被称作神作,但是因为结构上的新颖,使得影片在结构、形式、意识形态、故事完整度上都有了非常完整的表现,所以说看完昆汀的作品之后,你会有很深的思考,并且这种思考是长久性的,而不只是“暴力快餐”。

回正题。

昆汀系列电影讲解|《杀死比尔I》

第二个杀手,名字叫做石井尾莲,就是图中最右边的女人。

在看这部片子之前,我从不知道原来暴力片段可以有这样的表现方式,在最近上映的影片《大护法》里面,将《杀死比尔i》中所提到的暴力的冷酷和快速剪辑的手法运用在里面, 造成了一种压抑、古怪、荒诞的氛围,但是从整体上来讲,《大护法》所要表现的关于人性的探讨后劲不足,虽然同样是探讨了人性的压抑,但是《杀死比尔i》的探讨是多方位的:比如人性压抑、本我释放、过去对现在的影响(内心冲突)、女性英雄的成长历程等多种角度来探讨和表现的。

昆汀系列电影讲解|《杀死比尔I》
昆汀系列电影讲解|《杀死比尔I》
昆汀系列电影讲解|《杀死比尔I》

尤其是通过动画这种开放性极强的媒介表现出来的时候,其意识形态就变得非常形象和具象化了。

昆汀系列电影讲解|《杀死比尔I》

更让人眼前一亮的,估计就是这种将多国文化元素融合在一起的表现形式了,利用“寓言”的形式来讲一个故事,使得故事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戏剧性,同样的一类电影,还有《海上钢琴师》和《铁皮鼓》、《了不起的盖茨比》等,通过一个旁白或是象征意义的影像来赋予影片极强的宗教仪式感,使得其在意识形态上所带有的传奇色彩浓厚,风格各异,但其主题思想却都是完全相同的——基于一个主要人物来营造大场景的历史背景以及对个人的多重性格的塑造。

比如在影片《铁皮鼓》、《了不起的盖茨比》中,虽然讲述的是一个生存在大环境下的小人物的故事,将镜头视角局限在小人物身上,但其实真正的叙述核心是整个大环境,通过一种单一视角的镜头展现,隐喻出大环境的社会现状和人性反讽。

昆汀系列电影讲解|《杀死比尔I》

图中所展现的武士刀,同时也具有这样的“大环境”,也正恰恰为之后杀手石井尾莲的登场提供了契机。

昆汀系列电影讲解|《杀死比尔I》

此外,电影中所引用的很多背景音乐,也具有烘托气氛的作用,不得不说,昆汀导演的乐感很好,而且其音乐特别应景,如果说他的影片是一只炒菜的锅的话,那么他的音乐就是一把勺子,菜吵得好不好,还是得看勺子用的好不好了。

上帝视角下的暴力美学,变得更美了,一张图就完完全全的将对立双方的关系交代的一清二楚,对称构图加上人物居中,不仅仅营造出一种规整的美,同时也将置于中间的主角附上了一层动感,而这种动感,是整个冲突中最微妙的平衡。

昆汀系列电影讲解|《杀死比尔I》

此外,黑与白、光与影、名与暗,这三种冲突奠定了以下三个片段的意识形态。

昆汀系列电影讲解|《杀死比尔I》
昆汀系列电影讲解|《杀死比尔I》
昆汀系列电影讲解|《杀死比尔I》
在影片的最后,引用了宫本武藏的一句话:复仇不是一条直路,而是一座森林,就像在森林里容易迷路,迷失方向,找不到你是从哪里进来一样。

复仇的路非常容易让人迷失自我,女主角的路同时也走的那么艰难,很多时候,复仇要走的这条路,已经不是你想要走得那条路了。

他已经成为了你脑中既定的一种宗教仪式,必须去执行,直到死亡。

昆汀系列电影讲解|《杀死比尔I》

这部片子的解析就到这里,之后会推出《杀死比尔ii》的解析,同时会对两部作品做一个总结,之后的文章里,我会一部一部解析昆汀导演的作品,揭开昆汀的暴力美学的神秘面纱,让我们走进昆汀,同时也慢慢认识内心深处的自己。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