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冬奥英雄传之李坚柔:哪来的命运垂青,不过是以往努力的积淀罢了

作者:体坛胖司机

北京冬奥会即将正式进入一周年倒计时了。

如果最终东京奥运会真的因为疫情原因再度延迟或者被放弃,那么北京冬奥会将很可能成为两年以来第一次全球范围内最大规模的综合型体育赛事。

对于中国的冰雪运动发展和推广,这次冬奥会,同样意义重大。

作为一个在东北入行的“体育新闻人”,老胡虽然人微言轻,但也希望在这个时候,为中国的冰雪运动参与者和从业者们,做点微不足道的小事。

想来想去,我好像除了写写推送之外,也没啥大能耐了。

于是乎,我决定给那些我曾经接触过的冬奥名将们,写点什么。

就这样,冬奥英雄传这个小主题,就算是在我心里扎了根了。

那第一期写谁呢?

我琢磨了有小一个星期,最后决定,就从她开始吧!

她就是李坚柔。

冬奥英雄传之李坚柔:哪来的命运垂青,不过是以往努力的积淀罢了

当我们提起中国的冬奥会短道速滑项目冠军时,你脑海中出现的第一个名字会是谁呢?

这两年知名度最高争议和八卦新闻也最多的武大靖?

性格大大咧咧脾气火爆但实力超强的王濛?

为拿下中国第一个冬奥会冠军、创造历史的大杨扬?

还是不世出的天才周洋?

我接触过的所有冬奥会冠军里,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其实是李坚柔。

之所以会对她印象深刻,大概是因为,在我接触过的所有短道速滑名将里,李坚柔是最特殊的一个。

2014年,拿到冬奥会冠军那年,李坚柔已经27岁了,那年出征冬奥会的中国短道速滑女将里,她是年龄最大的。

并且某种程度上,500米这个项目,李坚柔属于赶鸭子上架。

因为王濛意外受伤,这位一直以1000米和1500米为主项的李坚柔,才被李琰选中,临时顶替了王濛,参加了这个项目。

所以说,命运这个东西啊,很奇妙。

说实话,但凡在一项竞技体育运动中达到国家队水准甚至世界顶级水准的,没有谁不能被称之为天才。

李坚柔也曾经是个天才。

2008年,这位吉林姑娘在全国短道速滑冠军赛长春站的比赛中摘得桂冠,一战成名,随即被选入了国家队。

那年亚锦赛,还是在女子1000米的比赛中,李坚柔击败了当时的韩国一姐赵海丽,蟾宫折桂。

但偏偏也是在那一年,她又被国家队退回到了吉林省队。

据吉林省队的教练回忆,李坚柔之所以被退回省队,是因为状态起伏大,不够稳定。

一晃两年时间过去了,李坚柔始终没有再得到国家队的召唤。

对于一个86年出生的老将而言,被国家队放弃这么久,几乎是变相的宣布,她已经彻底被遗忘了。

这种局面下,有的运动员可能会自暴自弃,有的运动员则可能会厚积而薄发。

李坚柔属于后者。

我总是在跟朋友聊天提到李坚柔时开玩笑说,李坚柔她爸给她起了个好名字,这姐姐真的是既有绕指柔的韧劲,又有百炼钢的那股子硬气。

2010年,是周洋横空出世的一年,但也同样是李坚柔利剑出鞘的一年。

又是全国短道速滑冠军赛,代表吉林省出战的李坚柔状态出色,展现出统治级的表现,拿到了女子500米、1000米、3000米接力的冠军,并凭借一系列优异表现拿下了女子全能冠军。

这样的优异表现,吸引了一个人的目光。

我前面说过,命运这个东西很奇妙。

因为那个被李坚柔吸引了目光,把她带回国家队的人,正是后来选择她顶替王濛出战索契冬奥会女子500米短道速滑的伯乐,时任中国短道速滑队主教练的“铁娘子”李琰。

一个老将在蛰伏许久之后重回国家队,要面对的压力是巨大的。

特别是当队中已经有众多后起之秀的时候。

再回到国家队时,李坚柔的队友,已经变成了刘秋宏、范可欣、周洋们,除了王濛,李坚柔算是当时队里岁数最大的队员了。

但两年的蛰伏,没有让李坚柔认命,反而让她更加珍惜为国出战的机会。

很多人都是在2014年的索契认识她的,但其实真正资深的短道速滑队粉丝,早在2012年,就已经见识过李坚柔的强大和全面。

2012年的上海,代表中国出战短道速滑世锦赛的李坚柔表现突出,摘得女子1500米、女子3000米接力两枚金牌,并在女子1000米比赛中拿下一枚银牌。

凭借这些成绩,李坚柔以60分的竞赛积分,力压群芳,成为了那届世锦赛上的女子个人全能冠军。

在那之前,中国只有两名运动员染指过这项冠军,她们的名字分别是杨扬和王濛。

那之后,李坚柔的故事大家就都知道了。

王濛遭遇伤病,无缘索契,李坚柔临危受命,在刘秋宏和范可欣均在半决赛中折戟沉沙的不利局面下,顶住压力,杀入决赛。

决赛赛场上,三名对手意外发生碰撞,全部摔出赛道,最终李坚柔“幸运”地摘走了这枚冬奥会金牌。

冬奥英雄传之李坚柔:哪来的命运垂青,不过是以往努力的积淀罢了

之所以要在幸运二字上打引号,是因为我要再次向各位强调一点——能站在冬奥会决赛赛场上的运动员,没有哪一个是随随便便靠运气就能成功的。

我对李坚柔印象深刻的原因也恰恰在这里。

她是幸运的,但她的“幸运”,更多的是靠自己的坚持和努力得来的。

我至今都无法忘记索契冬奥会后,在长春机场见到凯旋归来的李坚柔时,她的状态。

大概是因为平时很少被那么多媒体包围,虽然她一直微笑着,但手上的小动作和站立时身体的紧张程度,还是让我们能轻易察觉到她的拘谨。

直到她的妈妈穿过人群走到她面前时,她才像是终于卸下了伪装,突然就泪流满面。

那一刻她心里的滋味,想来之后一直陪着她坚持这么久的爸爸妈妈,最了解吧。

从10岁第一次接触短道速滑,到27岁索契夺金,十八年年的乐与悲,十八年的磨难与光辉,都在那止不住的眼泪里彳亍徘徊。

没有叫苦叫累,李坚柔还是那个李坚柔,尝过过金牌的滋味,那些百折不回,才更显得珍贵。

哈,没想到聊着聊着还单压起来了。

虽然接触不多,只是几次采访时有过简单的交流,但李坚柔给我的印象一直不错,她很耐心也很有礼貌,而且对于冰雪运动,你能感受到她发自内心的执着和热爱。

之前因为北京冬奥会,原本已经在东北师范大学任教的她甚至打算转项目去单板滑雪,希望能以雪上项目运动员的身份出战北京冬奥会。

虽然最终作罢,但终究她还是没放下那块心爱的冰场。如今,李坚柔受邀成了河北省短道速滑队的教练,虽然自己没能作为运动员出征北京冬奥会,但作为教练员的她,依然在为短道速滑运动在中国的发展,努力着。

对了,在翻找之前采访李坚柔的资料时,我碰巧看到了一张老照片。那张照片里,李坚柔和周洋两个索契冬奥会的冠军得主在第一排运动员的正中央。而和他们同一排右手边起第二个人,也是一位我们会聊到的运动员,他就是武大靖。

要不,咱下次就聊聊武大靖吧!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