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云南普洱观鸟札记/百善孝为先

作者:自然的印记
云南普洱观鸟札记/百善孝为先

吃过午饭后,我们返回老家,一路没有什么新的发现,到老家后,又见到了亲爱的母亲,母亲已经老了,就连她最小的儿子,也开始奔五了。记得有个歌曾经唱过“时间都到哪儿去啦,记忆中的小脚丫,肉嘟嘟的小嘴巴,一生把爱交给她,只为那一声爸妈,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生儿养女一辈子,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柴米油盐半辈子,转眼就只剩下满脸的皱纹了......”这首歌曲写得很动人心扉,父亲已经离我们而去多年,母亲也不知不觉中腰也弯了,耳朵也背了,幸好还有大哥照顾得非常到位。

在老家交流期间,大哥说他每天都把饭做好端到母亲常坐的桌子上,由于母亲耳背,就经常用手势这种方式提醒母亲从楼上下来吃饭,大哥还透露了一个细节,他经常在耳房用电茶壶烧开水泡茶喝,并告诉母亲不能直接喝井水,他每次都留下三分之一,这样母亲就知道是他烧好的凉开水,直接就可以喝了。

下午除和母亲交谈,就守在老家围墙附近,时不时观察外面的鸟况。围墙内,几只白喉红臀鹎经常光顾酸木瓜树。在远处田埂旁的一堆树枝和干草上,一对珠颈斑鸠正在梳理羽毛,看样子是一对恩爱夫妻。

云南普洱观鸟札记/百善孝为先
云南普洱观鸟札记/百善孝为先

大哥已经开始准备晚饭了,我把早上看到褐翅鸦鹃的情况告诉了大哥,大哥说“哦,这个黄色的鸟呀,刚才还在下面水塘里喝水呢,它每天都来这里喝水,我都和它们和谐共处了”大哥指给我看鸟的位置,告诉我,它每天要来喝水好几次,你再等会,它一会就来了。于是就找了小板凳,蹲守在厨房拐角处,等待褐翅鸦鹃的再次到来。

用我们以前小时候的话说就是“抬枪不遇鸟,遇鸟不抬枪”,我在这里蹲守了好半天,只好作罢,到院子里去陪老母亲。大哥他们在厨房准备晚餐,过了一会,大哥喊我,鸟来了,你来看看,我赶紧走到厨房门口,仔细一看,发现褐翅鸦鹃正停在围墙上,看样子是准备跳下来在池塘里喝水,看到我准备用相机拍照,很快飞走了。

我决定到围墙外面找找看,刚开始不注意,等走到围墙外的田埂上时,噗噗的声音响起,原来刚才从围墙上跳下来的褐翅鸦鹃并没有走远,而是在外面觅食,我经过,把它惊飞了,这次我早有准备,迅速进行拍照,由于这种鸟很大,飞翔速度并不是很快,让我有机会抓拍到了一些相对还算清晰的照片,下面这张是其中拍得还相对较好的照片。

这段时间周围很旱,我们老家里有一个池塘,这种鸟会到里面喝水,大哥也不赶走它,但始终不是像百花岭的鸟塘,这种鸟还是很怕人的。褐翅鸦鹃飞走后,大哥又告诉了我这种鸟最近经常停在老家东北面的一棵红毛树上,仔细看了一下,一对褐翅鸦鹃就呆在那里。

在老家菜地下面,出现了一只鹊鸲,爪子上抓住了一只蟋蟀。同时还拍到一只通体黝黑,呈漂亮流线型的一只黑卷尾鸟,站在老家东北侧一棵高大的椿树枝上,就像一个身披燕尾服的高贵绅士,正在环顾四周。

云南普洱观鸟札记/百善孝为先
云南普洱观鸟札记/百善孝为先

几只大山雀在瓦脊上来回走动,白鹡鸰在围墙上跳来跳去,伺机准备跳到池塘里喝水。近年来,我老家所在的村子,许多人都出去打工去了,留在老家种地的并不多。大哥退休后,回老家种菜园,把老家收拾得非常干净整洁,菜地也弄得整整齐齐,水塘也很干净,蔬菜绿油油的,连鸟儿都感觉这里生态搞得好。

云南普洱观鸟札记/百善孝为先
云南普洱观鸟札记/百善孝为先

早上观鸟时就发现老家附近的田地里有一只类似啄木鸟样的大鸟经常嘴里叼着食物,频繁地出现,看样子应该是在哺育幼鸟,我一直想拍它,但是总是没有机会抓拍到,仔细观察了这种鸟,嘴巴很长,看着有点像啄木鸟,但从其从田间飞来飞去的情况看,啄木鸟是不可能从田间捕食的,我估计是戴胜,之前在念湖,曾听朋友说起戴胜这种鸟,但是我从未见过。

这次看到戴胜就一直想把它拍下来,丰富自己的鸟种。早上、中午都没机会,下午时分,终于有机会了,发现一只戴胜鸟停在了邻居家的屋脊上,赶紧出去拍照,这次这只戴胜没有飞走,下午的时候,我又一次把头伸出围墙外观看,突然发现围墙外的田里一只戴胜正在聚精会神地捕食一只青蛙,丝毫没有发现我正在观察它,赶紧拿起相机拍摄,由于距离太近,担心它飞走了,很激动,反而拍得不是很好。我咔咔地拍了大约几十秒后,这只戴胜终于发现我在拍照了,疑惑地看着我,然后才转个身子飞走了。

云南普洱观鸟札记/百善孝为先
云南普洱观鸟札记/百善孝为先
云南普洱观鸟札记/百善孝为先

拍到下午5点左右,老家附近的鸟也拍得差不多了,于是开始拍拍花草和水果,首先拍了一串在芒果树上长出的石斛花,这棵芒果树种植了大约30年了,后来长得太大,不得不把树砍掉一些,好让树不超过房屋的高度,保持良好视野。这种石斛花,黄白相间,就像瓷制作的一样,非常有质感,十分漂亮,据说也是一味非常好的药材。

这棵老芒果树的生命力非常旺盛,直接锯断只留下树桩还能发芽长出枝条,大哥利用这些树桩长出的枝条嫁接了新的晚熟芒果,现在已经挂果,绿色的芒果芽,翠绿逼人。

近年来,大哥在老家种了不少果树,有像玛瑙一样的羊奶果树,这几天正是果实成熟期,每个比鹌鹑蛋略大一点,我摘了几个品尝,味道酸甜,总体口感还算不错,唯一不足的是,果核太大,果肉没有多少,吃起来不是很过瘾。这种果树最大的优点是好照料,产量很大。以前少的时候,能卖很高的价钱,现在多了几乎没人买了。总体感觉是吃起来不怎么方便,果实太少,也不利于运输和保存,难于成为像猕猴桃这样的高经济价值水果。

云南普洱观鸟札记/百善孝为先
云南普洱观鸟札记/百善孝为先

对“木瓜”的叫法,各地不一,这次回老家,除了拍鸟,还特地拍了这两种木瓜,现在酸木瓜还处于刚挂果的“青芒果期”,而“木瓜”已经有非常成熟的瓜,我踮起脚尖,接触到了其中最黄的,摘下了其中几个,尝试吃了一个,可能还是由于年龄不断增长,味蕾细胞退化,再也吃不出小时候的味道了。

云南普洱观鸟札记/百善孝为先

大哥为我们准备了很有的特色的晚餐,今天早上从长地山买来的烟熏腊肉被煮熟后摆上了餐桌,闻着一股很浓烈的肉香,肥瘦适中,煮过后油也出去了不少,夹一块放在嘴里,卡兹一下,既感觉肥肉的油腻,也没有感觉廋肉的柴,相反有软糯的感觉,浓郁的腊肉味道直击味蕾,让人回味无穷。

还有煮刺苞菜煮蚕豆汤,这是一种刺树上长的嫩芽菜,比椿菜要肥大鲜嫩得多,吃起来有一点淡淡的苦味,刺苞菜和蚕豆米搭配简直是绝配,味道鲜美无比。二姐买来的青菜,据说是从黄草岭背来卖的,高海波地区长出的青菜,特点就是鲜嫩,无渣,口感清纯。大哥还准备了酸木瓜煮鸭子,熬了一锅极具风味的浓汤,稍微舀一小勺浇在米饭上,让人胃口大开,真想放开大吃一顿。在这些特色菜式面前,以往我们最爱吃的腊肠也变成了不为关注的配角。母亲年纪大了,牙齿没有了,只能吃点嫩菜和喝汤。

据有关资料介绍,人一生能可供消耗的物品,包括你身体部件的使用次数和寿命是基本恒定的,我们必须适当地节制自己的欲望,以便细水长流,长长久久。前段期间听曾国藩的故事,讲到他“节欲、节劳、节饮食”,这也成为我学习和效仿的目标。

天色开始逐渐变暗,由于今天正好是农历的十五,晚上的月光显得特别皎洁和明亮,我用400的镜头照了一张月亮的大图,由于老家空气通透性很好,月亮上的大环形山和边缘的凸洼坑,清晰可见。另外一张是用高感光度拍摄的照片,照片中月亮的亮光特别亮,借着夜光甚至能够发现掉落在地上的硬币。

云南普洱观鸟札记/百善孝为先
云南普洱观鸟札记/百善孝为先

晚上和母亲进行长时间交流,母亲虽然年纪大了,但是头脑灵活,依然保持了超强的记忆力。请母亲录个视频,母亲讲得很有哲理“就告诉她,孔明就说过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时间寸光阴,如果你学习的时间不好好学,光阴混过了,那时间就没有了,你信不信。还有老师讲课讲政治时要不说话,一个不要和一个说话,前前后后都一样。对人要情理,班主任、老师、校长相当于父母。生你的是娘,是父母,培养的是党,是社会,是人民政府,你说对不对。”老母亲的这番讲话,得到全家的高度认可。母亲也经常在电话中对我说:“上班要仔细,要认真,要尊重领导,不要犯错误”等等。

看到视频中的老母亲衣服有点旧了,妻子赶紧在网上给老母亲买了一些邮寄过来,母亲正好在母亲节这天收到了这些,但是老人和父母的世界,总是非常节省,都是舍不得穿新的。

云南普洱观鸟札记/百善孝为先
云南普洱观鸟札记/百善孝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