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国这一历史阶段,秦国、魏国、韩国、赵国、楚国、齐国、燕国这战国七雄之间展开了激烈地较量。在战国初期,魏国在李悝变法后迅速崛起,成为战国七雄中的霸主。不过,对于魏国来说,在战国中期面临齐国的挑战。在公元前353年桂陵之战中,庞涓率领的魏国大军被田忌、孙膑率领的齐军歼灭,魏军主将庞涓也被齐军俘虏,而这,无疑让魏国的霸主地位开始动摇。在桂陵之战后,齐国决定趁胜追击,也即联合宋国、卫国的大军,于公元前352年包围了魏国南部重镇襄陵(今河南睢县)。在此基础上,襄陵之战正式爆发了。

一
首先,就襄陵之战的历史背景来说,就必须说到桂陵之战了。公元前353年,魏国大军进攻赵国,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而赵国向齐国求救,所以爆发了桂陵之战。在桂陵之战中,齐国主帅田忌采纳军师孙膑的建议,在桂陵设伏,一举歼灭魏军前锋部队并俘虏魏军主帅庞涓。不过,在桂陵之战后,齐国还是放回了魏国大军的主帅庞涓。而且,桂陵之战没有对魏国的主力造成重创。所以,对于魏国来说,拥有和齐国再次交锋的实力,而齐国也希望扩大战果,也即对魏国形成重创。在此基础上,襄陵之战正式爆发了。
二
在襄陵之战中,齐威王不仅自己派兵,还要求中原地区的宋国、卫国也联合出兵,从而包围了魏国南部重镇襄陵(今河南睢县)。对于襄陵这一兵家必争之地,魏国自然不愿意放弃。并且,襄陵在今河南睢县一带,属于宋国西部边陲,位于黄淮平原腹地,非常适合魏武卒等步兵的大规模作战。众所周知,在战国时期,魏武卒是吴起一手训练的精锐部队,在作战能力保持领先。所以,魏武卒很快打退了齐、宋、卫联军第一波攻击。对于齐国的军师孙膑来说,设伏围歼是自己擅长的手段,不过,正面的大规模作战,却不是孙膑所长。
三
更为关键的是,对于孙膑来说,这一次指挥的是齐国、宋国、卫国这三国的联军,无疑增加了取胜的难度。与此相对应的是,在襄陵之战进入到胶着状态后,魏惠王通过手段迫使韩国出兵。在战国七雄中,韩国的综合实力是相对较弱,但是,韩国的弓箭、利剑却是战国七雄中最精锐的。对于韩国大军来说,在背后对齐国、宋国、卫国三国的联军的发起了进攻,而魏国魏武卒也在正面持续给予压力。由此,在襄陵之战中,齐国、宋国、卫国这三国的联军迅速溃败,而魏国则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四
最后,就襄陵之战的结果和影响来说,根据《史记》、《战国策》等史料的记载,在襄陵之战后,魏惠王利用这次作战成果,在襄陵之战次年,迫使赵国于自己会盟于漳水之上,更要求泗上宋、鲁等十二诸侯国来朝见魏国。并且,在和齐国、赵国暂时结盟后,魏国随即将注意力放在河西之地上,也即全力进攻秦国。公元前350年,魏国大军进攻秦国,围定阳,迫使秦国君主秦孝公在彤与魏惠王相会和好。由此,总的来说,通过襄陵之战的胜利,魏国获得了一个相对有利的外部环境,在一定程度上稳固了自己中原霸主的地位。不过,秦国和齐国的崛起已经是势不可挡的了,而魏国的衰落,也是一个时间上的问题了。对此,你怎么看呢?
文/情怀历史
更多内容,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情怀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