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IOS应用架构思考一(网络层)

今天就先讲讲网络层的需要思考的问题吧。

我们都知道在客户端发送请求是需要成本的,那么设计异步的请求就是首要的问题。我们知道cocoa提供了非常丰富和易于使用的异步api, 有nsoperationqueue, dispatch queue, nsthread等。那么如何选择呢,答案毫无疑问的必须是nsoperation。 不信你去看asihttprequest和afnetworking. 好像这个理由不够充分是吧,而且很多人就是使用了这些框架,而不清楚它们到底为何优秀,那我就列举下一些它们的优点吧

首先举个反例吧:曾经有人问过我“为什么要用afnetworking和asi这样的框架呢,我直接dispatch到后台用类似datawithurl:拉数据这样不是很简单?”。 那么这样的使用案例有2个很致命的缺陷:第一个就是无法cancel这个请求,第二个是占用了完整的一个线程。

请求可以cancel的需求的重要性不用说了吧,别说你没用过。使用nsoperation可以让你方便的设计cancel一个请求的方法。

说道线程可能很多人对发送请求的时候线程有个很大的误解: 每个请求占用一个线程。其实不是的,无论同时并发多少个请求,afnetworking和asi都是只有一个线程在等待的。不信请看afnetworking的实现:

从上面的代码中我们可以看到,afnetworking在等待请求时其实只有个一个thread, 然后在这个thread上启动一个runloop监听 <code>nsurlconnection</code> 的 <code>nsmachport</code> 类型源。 <code>start</code>里面直接就跳到这个线程去执行了, 在加入<code>nsoperationqueue</code>时,顶多<code>start</code>方法执行的时候占用一个线程,然后真正的发送请求和等待都是在这个<code>networkrequestthread</code>里面进行的。

补充一下,上面的描述可能引起误会,已经有人问我这个疑问了。注意, 上面讲的<code>networkrequestthread</code> 并不是最终访问网络并拉取数据的线程。真正的下载数据是<code>nsurlconnection</code>统一调度的,<code>networkrequestthread</code> 只是启用了一个runloop来监听<code>nsurlconnection</code>的回调事件。

了解上面两点后我们再看前面的例子,就会发现问题有多致命了。

如果同时并发了很多个请求,那就是实实在在的占用了n个线程了,而且请求不能cancel,对于这些被占用掉得大量资源就束手无策了。

如果用<code>nsoperationqueue</code>来说明,就是<code>maxconcurrentoperationcount</code>, 最大并发数量。

可能有人指出了, 刚才不是讲请求都是在一个线程等待的吗,那并发数量岂不是没有太大意义? no, 并发数量还是有重要的意义的,它的主要意义就是控制连接数。&gt; 这里多谢 casataloyum 同学的勘误,我原本不知道2g, 3g, 等网络协议的限制。

2g网络下一次只能维持一个链接,3g是2个,4g和wifi是不限。这个是对应协议的限制。如果超过这个限制发出的请求,就会报超时。

除掉这个连接数的影响外,还有次要的影响就是带宽,下载数据是要流量的,如果同时并发了太多请求,每个连接都占用带宽,可能导致每个请求的时间均会延长,就好像你在迅雷同时下载10个文件,那么下载速度都慢了。不过考虑到现在的网速,这个场景一般都比较极限,在做一些特殊场景优化的时候或许可以考虑到。

当然<code>maxconcurrentoperationcount</code>也不能设置太小,太小了的话,如果个别的请求太慢,导致后面的任务就启动不起来了。

并发数量的考虑应该从上面两个点出发,因此如果有人再扯到线程上去,只能说走远了。

可暂停的,可添加依赖的,这些可能不常会用到,但是如果要设计网络层框架还是要考虑的,这也是要用<code>nsoperation</code>的原因之一。

本节内容说出了开源框架在operation的设计上的一些优点,因此也推荐这部分直接使用afnetworking之类的框架,因为优秀的开源组件总有其优点,他们考虑了很多你甚至都没有意识到的问题,以前有是遇到过一些同学质疑afnetworking,质疑arc, 质疑sdwebimage, 质疑masonry等,当然不是说没有缺点,但是这些东西当你真正深入了解学习后我觉得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很多ios客户端开发者不注重安全性,当然也因为ios系统已经做得很不错的原因,还有安全的主要工作是在后端,比如使用https啊,比如加签啊,那么前段的网络框架设计要注意哪些安全性的问题呢。

如无特殊情况,数据加密就推荐用https就够了,好处就不一一列举了,现在各大互联网公司(如bat)都在做“全站https”. 而且现在免费的ssl证书也非常好申请,几乎不要什么成本了。

要保证接口参数不被篡改,不会被第三方恶意攻击,就要对参数进行签名。记得以前在某国内知名电商,由于接口没有类似防护,一两个小时被人利用移动端的注册接口注册了80w+账号,惨不忍睹。 而且签名密钥(其实不是密钥,就是个干扰串)不要写死,要动态下发。

无论你是用afnetworking之类的开源组件还是自己封装的方式,一般我们都会封装下中间组件,一来可以降低业务代码和底层组件的耦合,二来方便拓展。那么设计这些组件的时候需要注意哪些呢?

这部分选择不少,主要是能统一和方便,可能会考虑下面2个问题 1、是选择block回调方式,还是delegate, 还是target-action, 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设置,也可以兼容多种。 2、success和fail分开回调还是同一个方法回调。

request的部分可能会有些场景需要请求前和请求后的拦截器的设计, 即aop入口,在这样的拦截器接口中,我们就可以做一些事情如: 1、session过期后自动登录 2、需要登录的接口进入登录

在一个页面中发送请求的时候,无疑会碰到一个问题,那就是“页面退出时请求要取消”。

我们最开始是如何做的呢,就像内存管理,谁启动,谁cancel, 即是单独cancel. 使用方式类似下面:

然后就觉得每个地方都要在dealloc里面写cancel,很麻烦,于是可能想要做个统一的cancel,类似封装个方法在父类里面调用:

这样的话好像就更方便了,代码量也少了一些,调用的类也不用去管cancel了, 但是这样真的好么,虽然可能让你暂时方便了,但是这样的设计还是不紧凑,其实这个请求是否应该被取消应该是调用者的逻辑,这样就相当于一部分的逻辑放在父类里面,是有点坑的,第一种写法虽然可能麻烦写,但是就像内存管理,谁创建,谁负责销毁,这样的代码可读性和维护性更高些。不然如果遇到特殊的逻辑,可能要去动父类或底层。

说到这里就是建议上面代码中的request对象的封装就是operation本身,这样其实就不需要再在viewcontroller里面写很多isloading, isloaded的状态位了啊,nsoperation自带的。

说道网络请求,就不能不提网络缓存,数据缓存是提升用户体验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而对于缓存可以讲的太多了,比如图片缓存可以单独开篇文章来讲了,这里就讲一下关于普通接口数据的缓存。一般我们对于缓存的方式有两种做法,一种是客户端写缓存实现和缓存逻辑,一种是遵循http协议的缓存。

一般需要这种缓存的逻辑无非是考虑下面的需求:

1、接口返回的数据很少变动,不希望做重复请求 2、网络慢或者服务器等异常状况容灾。

自己实现也比较灵活,你可以写个数据库来缓存、也可以直接序列化存文件。但是缺点也比较明显,那就是缓存时间不好定义。

既然做了缓存,那么就会遇到这个问题,就是数据刷新了之后,缓存不更新怎么办。那么其实在你选择这种缓存实现之前就需要做权衡,是数据实时性重要,还是数据加载速度重要。想好这个问题才能确定是否要这样的缓存。

这种缓存方案是比较推荐的方案,http协议已经定义了好了一套缓存方案,为什么不用呢。 而且苹果已经帮我们实现好了缓存的代码,nsurlcache,数据缓存在本地sqlite里。不过就是要和服务端同学一块推进。

可以缓存的接口,可以在返回的 responseheaders 中添加 cache-control 和 expires 来告诉前端是否可以缓存和缓存时间等。

而客户端可以通过设置 cachepolicy 来决定是否使用缓存

考虑一种场景,你不能确定数据什么时候更新,可能随时刷新,也可能几天才更新,那么我们如何使用缓存呢。 可以使用 <code>etag/if-none-match</code> 或者 <code>last-modified/if-modified-since</code>。

两种方式原理差不多,就是在发送请求的 requestheaders 中加入 if-none-match 或者 if-modified-since 字段,和服务端数据进行比较是否有更新,有更新则返回body,没有的话就在responseheaders中告知使用缓存。 两者中, etag是比较hash, last-modified是比较最后更改时间。

asihttprequest实现了这种模式,如下:

对于很多需要精细化体验的app来说,http协议的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需求了, 比如支付宝可以随时随地的推活动。那么就需要服务器推的技术了。

spdy 和 http2 协议都定义了关于服务端推送的协议,还有一些其他的相对于http的优良特性. 一些大公司应该都做了对于spdy的支持,ios中可以使用twitter开源的cocoaspdy。 不过google刚刚宣布了不再支持spdy,以后都走http/2了。

关于这些我还没有详细的学习,这里就不多讲了,以后多多学习。

另一种比较灵活和强大的方法服务器推送的方案就是tcp长连接了,长连接可以让你做很多事情,唯一的难题就是要处理好心跳包。

在做国际化的时候,需要向服务器提供用户的语言偏好,也就是需要设置 <code>accept-language</code> 字段,如下:

即使你的服务器还不支持国际化,把这个属性放进去会让你在需要的时候用到,而不必更新客户端。<code>afnetworking</code>已经实现了改逻辑。

就写到这里吧,后面想到了再补充,欢迎讨论和指正。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