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5岁的小女子缇萦,为救被判肉刑的父亲告御状,竟推动了历史进程不服气的小萝莉小萝莉成为废肉刑的契机

作者:话说大事记

世事变幻,沧海桑田。浩浩荡荡的人类史上,自母系氏族终结后,都是男性占领主要的领导地位,女性沦为附庸。

中国古代更是如此,能以女子之身上史书的女人,不是大奸大恶,就是至纯至善,皆非常人。直到现代社会,女性的力量才得到释放,在许多领域做出不少巾帼不让须眉的成绩。

15岁的小女子缇萦,为救被判肉刑的父亲告御状,竟推动了历史进程不服气的小萝莉小萝莉成为废肉刑的契机

这样的女性在古代也有,她们不是武则天那样的强势称帝,也不是称雄后宫的权力膨胀,而是用普通人的身份,做出让男子汗颜、推动社会发展的大事。

汉文帝时期的缇萦,就是其中一位。

缇萦全名是淳于缇萦,他的父亲叫淳于意,是当时挺厉害的一个郎中。在当郎中之前呢,还做过粮仓主管,大小算是个官。

不过这个淳于意喜欢游历天下,研究草药的同时,也以游方郎中的身份给人看病,积累诊断经验,名声也变得越来越大。

汉文帝时期,尊崇黄老之道,实行无为而治与民休息的治国方针,也就是国家尽量不要搞事情,让民间自由发展。所以当时的社会风气还算温和清明,淳于意也没遇到什么意外。

15岁的小女子缇萦,为救被判肉刑的父亲告御状,竟推动了历史进程不服气的小萝莉小萝莉成为废肉刑的契机

可夜路走到了总会遇见鬼,他只是个郎中,又不是起死回生的神仙,总有治不好人的时候。大多数人都表示理解,但也有不少权贵认为他不尽心,反而给记恨上了,终于在汉文帝十三年,被人告上了官府。

原告是当地的权贵,在官府还挺有势力,就这么给淳于意判了个肉刑。具体内容是脸上刻个字,再把鼻子割掉、砍掉一只脚。听起来就很疼。

这种所谓的肉刑,在秦朝时很常见的,什么样的罪名用什么刑,在秦律上写得非常清楚,这也是秦法严苛的原因之一。汉朝大部分继承了秦朝的制度,连肉刑也一块延续了下来,山寨总比原创省事不是。

15岁的小女子缇萦,为救被判肉刑的父亲告御状,竟推动了历史进程不服气的小萝莉小萝莉成为废肉刑的契机

这时候,淳于意当过官的好处就显现出来。如果是普通人当场就给办了,但淳于意这样的,就必须要去首都长安执行。当淳于意坐上囚车被押解长安时,也没找到人帮忙。

在囚车的后面,是淳于意五个女儿,他没有儿子。五个姑娘哭哭啼啼,嚎得撕心裂肺。淳于意也不知道该怎么安慰,反而为自己的处境感到烦躁,不禁骂道,“什么办法呢,生不出儿子啊,有了事情,一个能用上的都没有。”

缇萦是淳于意最小的女儿,听到父亲的话,伤心之余也非常不服气。暗暗记下父亲的话,打算做点事证明女孩子不是废物。长途跋涉,其它几个姑娘都顶不住,缇萦竟然一路跟随到了长安。

15岁的小女子缇萦,为救被判肉刑的父亲告御状,竟推动了历史进程不服气的小萝莉小萝莉成为废肉刑的契机

她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告御状。在古代的宣传里,皇帝一直是仁慈的代表,什么坏事都是下面人干的,只要真有冤屈就会得到结果。可皇帝老子那么忙,人人都来告状当然不行,所以设置了很多条件。

缇萦几经周折后,终于把陈情书送到了汉文帝手里。

“我父亲在当地还很受百姓爱戴。大家都说他是廉洁奉公的好父母官,现在却被判刑,我痛心的是人死不能复生,受了肉刑,终身残疾,也不能复原,只要官府给我父亲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我心甘情愿在官府在奴婢来赎罪。”

这是缇萦陈情书的内容,可谓是情深意切。更重要的是提到了肉刑的弊端。人都难免走错路,受到惩罚浪子回头的人也不在少数,可一旦用了肉刑,就落得终身残疾,想回头也没有办法。

汉文帝本就算是仁和之君,文景之治的开创者。看完缇萦的陈情书后,感动得一塌糊涂,差点都哭了。再说淳于意犯的本来就不是什么过不去的大事。大手一挥就给赦免了。

15岁的小女子缇萦,为救被判肉刑的父亲告御状,竟推动了历史进程不服气的小萝莉小萝莉成为废肉刑的契机

不仅赦免了淳于意的罪,还对关于肉刑的事情进行了深入灵魂的思考,不久后就下了诏书,充满感情地说道,“诗经里面说,开明宽厚的君主,是爱护百姓的父母,现在人们有了过错,还没有教育就处罚。这就导致有的人想向善,也变得无路可走。”

“这让朕很心疼啊,肉刑那么残酷,以至于切断人的肢体,摧残人的皮肉。使人终生无法生育,这是多么残酷和不和道德,难道这符合为民父母的本意嘛?应当废除肉刑,用别的惩罚去代替它,此外,应规定犯罪的人各依罪名的轻重,只要不从服刑的地方潜逃,服刑到一定年数,就可以释放,以此制定相关法令。”

15岁的小女子缇萦,为救被判肉刑的父亲告御状,竟推动了历史进程不服气的小萝莉小萝莉成为废肉刑的契机

皇帝一言既出,自然是言出法随。主管法律的官员纷纷开动,动手修改关于肉刑的条例,大部分都给换成了用鞭子打的方式,根据罪名的轻重打多少鞭子,这样只要养好伤,还能过正常人的生活,不失为一项仁政。

在古代帝本位的制度里,很多反人性的规定,都需要皇帝推动才能改变。就像肉刑这样,很多人觉得又没人逼你去犯罪,既然犯了罪也没什么好可怜的,反而严苛些还能起到威慑作用。

遗憾的是,受这些刑罚的人,不全都是罪大恶极的人,甚至还有被冤枉的。被用上肉刑后,哪怕最终平反昭雪,也无法让身体上受的伤害复原,对人的心理是很大的璀璨。

15岁的小女子缇萦,为救被判肉刑的父亲告御状,竟推动了历史进程不服气的小萝莉小萝莉成为废肉刑的契机

汉朝之前,中国可称为上古时代,各种反人类的肉刑很多,比如孙膑就被挖掉了膝盖骨。而对一个文明来说,震慑必不可少,但稍有犯错就会有如此大的后果,会让人失去精神。

对这个肉刑,许多人都有意见,但却不敢说。最后却让缇萦这样的一个小姑娘给推动成功,对此,投笔从戎的班固说道,“百男何愤愤,不如一缇萦。”

可见缇萦的作为,意义深远,不仅是救了自己老子那么简单。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废除肉刑,是中华民族在文明道路上的重要一步。

这样一个小女子却能为了救父而不怕危险,她的勇气和孝道让人感动,而因她救父引发的刑制改革,更是让后世受益匪浅,令人敬佩。

#那些成功逆袭的名人#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