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潘多拉魔盒里最恐怖的东西,其实并不是灾难与痛苦,而是"希望"一、"希望"恰恰是潘多拉魔盒里最恐怖的东西二、“希望”是通向地狱之路三、以"意义"代替"不切实际的期望"

作者:历来现实

潘多拉魔盒里最恐怖的东西竟然是"希望"?

潘多拉魔盒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当潘多拉打开盒子,一切灾难和痛苦统统飞向人间,等慌乱的潘多拉反应过来合上盖子时,只有"希望"被留在了盒内,所以一直以来,大家都认为:还好"希望"留给了人间,我们才得以能战胜那些苦难和不幸,怀着美好的期望生活下去。

但其实,这是一个天大的谬误。潘多拉魔盒中,带给人们最多痛苦的,恰恰是"希望"。

要解释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先来回顾一下"潘多拉魔盒"的故事。

潘多拉魔盒里最恐怖的东西,其实并不是灾难与痛苦,而是"希望"一、"希望"恰恰是潘多拉魔盒里最恐怖的东西二、“希望”是通向地狱之路三、以"意义"代替"不切实际的期望"

在古希腊的经典传说中,普罗米修斯将火种带到人间的事情惹恼了希腊神王宙斯,于是宙斯(zeus)命令众神共同创造出一个完美的人类女人,名为潘多拉,将之送给了普罗米修斯的弟弟埃庇米修斯。

埃庇米修斯没有抵挡住诱惑,接受了潘多拉。在举行婚礼时,宙斯命令众神准备了礼物放置在一个盒子里送给了潘多拉。潘多拉极具好奇心,虽然埃庇米修斯提醒她不要打开盒子,因为不知盒子中的东西是好是坏,但在天生好奇心的驱使下,潘多拉打开了盒子,于是贪婪、虚伪、诽谤、嫉妒、痛苦等诸多邪恶的东西统统飞向了人间。

在此之前,人世间清明和谐,没有灾难,而此后的人们,便注定在痛苦中挣扎。

潘多拉魔盒里最恐怖的东西,其实并不是灾难与痛苦,而是"希望"一、"希望"恰恰是潘多拉魔盒里最恐怖的东西二、“希望”是通向地狱之路三、以"意义"代替"不切实际的期望"

但魔盒最后关上了,留下了最后的"希望"。在曾经我们听过的版本中,一直说"还好希望留下了,就算再艰难,我们还能保有希望",这也和现实中人们的体验相似,所以一直被这样解释了下来,但其实这个逻辑是不通的——首先,"希望"是被关在了盒内,而非飞向了人间,不存在"给人们留下希望"一说。其次,希腊语elpis被翻译成"hope",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希望,但希腊语的elpis并非英语hope所能够表达的,它的含义要大得多,包含着"不切实际的愿望"。

在一些版本的潘多拉魔盒故事中,盒子是雅典娜出于善意而悄悄关上的——希望,恰恰是潘多拉魔盒诸多邪恶力量中最可怕的一种,它被留在盒内,对人们来说恰恰是一件好事。

可能很多人无法理解,"希望"怎么会是坏事呢?人们不是都靠着希望来支撑吗?但事实与想象差异颇大,希望虽然给人们带来期待,引导人们坚持、心怀光明,但现实中,希望有着另一种面貌,它让人沉浸在不切实际的期待中无法自拔,轻则该弃不弃,执迷不悟,伤害自己,重则失去生命。

潘多拉魔盒里最恐怖的东西,其实并不是灾难与痛苦,而是"希望"一、"希望"恰恰是潘多拉魔盒里最恐怖的东西二、“希望”是通向地狱之路三、以"意义"代替"不切实际的期望"

在电影《禁闭岛》中,小李子饰演的男主逃避不堪回首的过去,幻想出另一个自己能接受的"真相",但当事实一幕幕摆在他眼前,他依然不愿意回到现实,而一直把期望寄托在影片中那座灯塔上。

但当他走进灯塔,揭开真相,自己的一切幻想一下子化为泡影,他接受不了这样的现实,选择了被做手术切除前脑叶白质,放弃了现实的清醒的人生。

这是一个典型的"期望破灭而生命追求也随之破灭"的例子。

加拿大著名的心理治疗师克里斯多福·孟在他的《亲密关系》一书中反复强调:"期望是通向地狱之路"。克里斯多福·孟用他多年的研究成果表明,在亲密关系中,能满足我们自身需求的只有我们自己,但许多人都习惯于将这些本应求于自己内心的需求外求他人。

但事实是,没有人能完美满足我们自己的愿望。当伴侣双方都怀着要从对方那里获得满足的期望走到一起的时候,失望就产生了,而且是必然的结果。许多夫妻困于婚姻中,埋怨对方不能想自己所想,用自己想要的方式来满足自己被爱的需求,却又不主动沟通,最后积累了太多的怨气,以至于走到婚姻的尽头,都是源于过度的期望。这与一句法国谚语所讲的道理如出一辙——"地狱的道路是由美好的愿望所铺成的。"

前不久,一位朋友失恋,向我讲述了她这段令她纠结不已的感情。从高中毕业开始,一直到读研将结束,她喜欢对方整整七年。那个男生与她是高中同学,曾有过一段时间的暧昧期,双方看起来倒也匹配,都是学霸,才华外貌都可以。她和对方表白过,只是对方以想专心学业为理由拖着,但又没有真正的拒绝,双方是异地读研,却一直保持着联系,有时候还会互送个礼物,过节也会互相问个好,但就是从来没有真正在一起过。

她不是没有想过断掉这份喜欢,但总想着对方没有拒绝,且看起来是关心她的,以为等等总会有结果,且慢慢地喜欢他似乎成为了自己的一个习惯。所以当朋友们都劝她去找一份新的感情的时候,她执着地要等着这段"七年的感情"开花结果,但最终却等来了对方朋友圈官宣结婚。

潘多拉魔盒里最恐怖的东西,其实并不是灾难与痛苦,而是"希望"一、"希望"恰恰是潘多拉魔盒里最恐怖的东西二、“希望”是通向地狱之路三、以"意义"代替"不切实际的期望"

大哭一场后,她这才终于删掉了对方一切的联系方式,但悔悟得终究是晚了,多少年青春都埋在这里了,她得了创伤性抑郁症,事后又用了整整两年时间来疗伤。

正应了中国的一句老话:"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在《放弃的艺术》中,作者提到,人们对于某些事情存在执念,甚至明知该放弃却依然不舍得放弃,就是因为看到了"期望",这种"期望"是很可怕的,它会打败人的理智,哪怕期望只有一分,人们也可能会为之上刀山下火海,拼个遍体鳞伤,但结果往往并不尽如人意。

有研究发现,在二战纳粹的集中营里,有很多人会在圣诞节时候死去,究其原因,竟然是集中营内的人们一直以来都是怀着美好的期望来忍受每日非人般的折磨,有的人坚信在圣诞节到来的时候,自己就能得救,于是当那天到来,期望破灭,支撑他活下去的东西也就不复存在了,因此有人会在圣诞节选择自杀,放弃自己的生命。

这也是一个典型的"期望是通向地狱之路"的例子。

潘多拉魔盒里最恐怖的东西,其实并不是灾难与痛苦,而是"希望"一、"希望"恰恰是潘多拉魔盒里最恐怖的东西二、“希望”是通向地狱之路三、以"意义"代替"不切实际的期望"

很多人看到这里可能会问:既然连希望都不能拯救我们,那面对人生中种种苦难,我们又该怎么熬过去呢?

这里就要提到心理学上著名的"意义疗法"。

著名心理学家弗兰克尔,曾在纳粹时期因犹太人身份被关进集中营,正是他的这段特殊的经历,促使他开创了心理学上的意义疗法,替人们找到支撑我们走下去的东西,不是不切实际的希望,而是生命的意义。以"意义"代替"不切实际的期望",是促使我们关注当下,体味幸福,活出生命意义的最佳办法。

他讲述自己在集中营中的经历,那些和自己一样最终活下来获得自由的狱友,多数并非是怀着所谓的期望而坚持下来,而是时刻都在体会着生命的意义。集中营的生活有我们难以想象的残忍和痛苦,但却也有我们想象不到的欢乐。在这里竟然还有科学争论,人们会趁着间隙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来丰富精神生活。不少狱友有艺术信仰,虽然身体被困住,但却并不妨碍他们追求精神自由。

潘多拉魔盒里最恐怖的东西,其实并不是灾难与痛苦,而是"希望"一、"希望"恰恰是潘多拉魔盒里最恐怖的东西二、“希望”是通向地狱之路三、以"意义"代替"不切实际的期望"

所谓"人生最大的自由就是永远都有选择的权利",即便在集中营这种地方,人们也可以选择每天生活在痛苦中,亦可以选择每一天都有"小确幸"。

在当时恶劣的生存环境下,人们也依然可以追寻科学自由,举办让大家兴奋参与的活动,用幽默的态度来看待自己身上发生的哪怕在一般人看来是很不幸的事情。

据说当时人们最喜欢讲的笑话就是假设将来自由了之后,这些集中营待过的人们还保留着曾经在集中营中的生活习惯。比如想象自己获得自由后参与聚会,在分汤的时候,习惯性地对对方讲:"从锅底下舀一勺吧!"因为在集中营中大家常常会吃不饱,而从锅底舀则意味着可能会有更多的饭菜。

观念一转,这样一来,每一天都是有意义的,生命不靠期望支撑,而靠意义支撑。对集中营中的人们来说,现在的痛苦可以作为将来的谈资笑料,对于弗兰克尔而言,正是集中营中的那段生活经历,成为他一生宝贵的财富,他从中悟到了"意义"对于人生的重要性,从而开创了"意义"疗法,帮助许许多多的人找寻生命的意义。

哪怕在当下,人们虽然不至于经受集中营那般的苦难,但生命中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痛苦和烦恼是随时都会到来的,这种意义疗法相比于求助渺茫的期望,更能让我们关注当下。

潘多拉魔盒里最恐怖的东西,其实并不是灾难与痛苦,而是"希望"一、"希望"恰恰是潘多拉魔盒里最恐怖的东西二、“希望”是通向地狱之路三、以"意义"代替"不切实际的期望"

生病本身是痛苦的,但沉浸在痛苦中对我们一点意义也没有,但身体机能的病变却反映了我们自身存在的压力过大,身体已经在提醒我们,要放下工作,好好关注自己,及时调整身体,以免造成更大的恶果,这就是生病的意义。

哪怕是失恋、失业,从长远的角度看,也是在为自己增长经验,其中都蕴含着让自己成长的契机——人生中的一切都是可以从中体会到意义的,这其实和佛陀的"正念"有颇多相通之处。

即便生活充满着不确定性,我们依然可以选择爱与自由。关注当下,体会欢欣和痛苦,从未来的角度思考现今发生的事情的意义所在,更能欣赏每一天的开心。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