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国民好儿媳,好前妻,还是中国首位女银行家——张幼仪

作者:国学书苑

她于1900年出生于江苏宝山县的名门世家,大名喜玢,小名幼仪。玢者,美玉也,父母美好的期望他做到了,一生温润如玉。父亲张祖泽生育了八子四女。她排行第八,为其次女。她的二哥张君劢在日本留学时与梁启超结为好友,回国后担任要职,是中国现代史上有名的哲学家,四哥张家敖是上海金融界的实力派,但名门望族只赠予她一个令人攀附的高枝,却没有带给他关于爱情的幸福与荫蔽。

国民好儿媳,好前妻,还是中国首位女银行家——张幼仪

1912年在二哥和四哥的帮助下到江苏省第二女子师范学院读书,三年后,15岁尚未毕业的她听从四哥的选择和安排,嫁给了才华横溢江南富商之子徐志摩,二人都是父兄作主定下婚约。于是她就嫁到浙江做少奶奶。她的婚姻是现代多少人梦寐求知而不得的豪门婚姻。然而他的夫君并不喜欢她。为了嫁得体面,娘家人派人到欧洲采购嫁妆,陪嫁丰厚得令人咋舌。光是家具就多得要用一节火车车箱来装。后来是她六哥安排船帜从上海送到海宁硖石。

而徐志摩不过是浙江硖石首富徐申如的儿子,想拜梁启超为师,还要通过显贵的大舅哥牵线搭桥。但风流倜傥的大诗人徐志摩看了张幼仪的相片就讥其为乡下土bao子。这场婚姻与其说是”玉成秦晋之好,不如说是利益结盟“。婚后徐志摩对张幼仪冷若冰霜,就算是履行婚姻义务这种事,他也只是遵从父母抱孙子的愿望而已。在徐志摩眼里她既不”兰心蕙质,也不风情万种“,只是下得了厨房,上不了厅堂,远不是他心中的理想伴侣。

就在1918年张幼仪生下长子阿欢(徐积锴),喜得贵子也并没有改变徐志摩对她的态度。张幼仪有着传统女性的乖顺,无尽的付出与牺牲,无底线的隐忍和包容,在家孝敬公婆服侍丈夫,任劳任怨,即便这样也换不来徐志摩对她的正眼相待。利益的交换终究是换不来真正的爱情。就这样徐志摩出国留学。

国民好儿媳,好前妻,还是中国首位女银行家——张幼仪

1920年徐志摩收到二舅哥张君劢的信,在二舅哥的要求下他心不甘情不愿的将张幼仪接到身边。然而就算是张幼仪到了,他也是那一堆人中最不想接船的那个人。两人在沙士顿住下,那里离康桥十公里左右。这里却成了张幼仪一生都难以忘怀的地方。她以为徐志摩贪恋的是三妻四妾,然而徐志摩要的是离婚。与另一个女子白头偕老,不是张幼仪心里以为的封建残余。不久张幼仪再度怀孕,徐志摩黑着脸说要打掉孩子。她委屈至极。之后徐志摩要求马上离婚,面对他恩断义绝,面无表情的样子,她的心如同冰窖。自己可以忍痛割爱离开他。可是即将到来的孩子是无辜的,为什么他的到来迎接的不是温暖的怀抱,而是来自生父的抛弃。

国民好儿媳,好前妻,还是中国首位女银行家——张幼仪

没能离婚徐志摩一气之下一走了之。留下孤零零的张幼仪,无助之余只能给二哥写信求助。在二哥的帮助下没有打胎,前往巴黎,张幼仪在痛苦中生下孩子。明知张幼仪的去向却还是不闻不问。只是在办理离婚手续时才找到柏林逼着她签下离婚协议,见他心急火燎,张幼仪提议要征求父母意见。徐志摩脱口反驳,不行,不行。因林徽因要回国了,他非现在离不可。

1922年与徐志摩在柏林签字离婚。世间薄凉莫过如此,纵使一个人才华横溢,那也不是伤害无辜的理由。唐代女诗人说:至高至明至日月,至亲至疏是夫妻。当她签完离婚协议,她终于明白委屈求全的婚姻给不了她想要的幸福,除了羞辱和无情,再无其他。

离婚后,张幼仪带着一颗破碎的心辗转德国,她一边带孩子一边打工求学,学得一口流利的德语,进入了德国裴斯塔洛奇教育学院念书。此时的徐志摩正处于人生颠峰,《志摩的诗》出版名动天下,与林徽因一起陪同访华的泰戈尔并称岁寒三友,对于张幼仪来说不幸却接踵而至。三岁的小儿子因患病夭折。而此时的徐志摩已和有夫之妇陆小曼耳鬓厮摩。离婚和丧子成了张幼仪一生挥之不去的阴影。在人生最灰暗的日子里,她忽然明白人生任何事情原来都要依靠自己

1926年经历丧子之痛的张幼仪回国,从此,她的人生翻开了崭新的页。她开始教授德语,并在霍吴大学担任德文教授。不久她的八弟与徐志摩开了一间服装公司,张幼仪受邀又出任该公司总经理。原本只是挂名,她竟然有着出色的商人思维。这使她的经营能力得到了极大的发挥。曾经在徐志摩眼里的“土bao子”如今却引领着上海滩的时尚潮流。接着他出任上海女子商业银行的总裁,她低调上任,做事严谨,冷静沉着并不断虚心学习。几年的时间里她凭借自己优秀的金融风险管理能力,再加上四哥的人脉她将女子银行实现盈利,并创造了储蓄资本超过两年万的奇迹,一时间成人一代金融界的传奇人物。

国民好儿媳,好前妻,还是中国首位女银行家——张幼仪

而此时的徐志摩和陆小曼结婚后,他还在发愁怎样赚取更多的金钱,来满足娇妻陆小曼的奢靡生活。张幼仪虽然和徐志摩离婚,但还在照顾徐志摩的父母。甚至在徐志摩罹难后张幼仪每月都要寄钱帮助贫病交加的陆小曼。她为徐志摩,他的家人,以及他的儿子做了她认为该做的事。徐志摩还在世的时候,老爷每个月帮他忙,供他三百元生活费。徐志摩死后,老爷还是每个月给陆小曼三百元,因为他觉得照顾她是他的责任。他把那三百元直接存到她银行户头里,这样他就不必看到她了。老爷在徐志摩身故后又活了十三年,那些年他都跟着前儿媳张幼仪住,而且每个月帮陆小曼的忙,甚至在陆小曼公然与情人翁瑞午同居以后也一样。

有一次徐志摩来张幼仪那里看自己父母,张幼仪看着眼前骨瘦如柴的徐志摩穿着破旧的衣服,并亲手给他做了两套高级服装。这一次徐志摩感慨万千,眼前的张幼仪已经今非昔比。他在给友人的信中写着,张幼仪真是个有志气、有胆量的女子。这些年来进步不少,独立的步伐越走越稳。

若干年后张幼仪再回忆那个刻骨铭心的离婚时,终于释然。她淡淡的说道,他要为离婚感谢徐志摩。若不是离婚,我可能永远没有办法成长。

国民好儿媳,好前妻,还是中国首位女银行家——张幼仪

她把自己的一生分成了两段,一段是去德国前,一段是去德国后。去德国前她什么都怕,去德国后她什么都不怕了。

有人说相比迷倒众生的林徽因,他们更钦佩张幼仪。在逆境中打出一手好牌,还能保持初心孝顺徐志摩的父母,并替他们照顾陆小曼。

在她47岁时曾到北京看过她的情敌林徽因,当时的林徽因因肺结核不久于人世,想要见一面张幼仪。至于什么原因想看到张幼仪,我们都不得而知。但为了当时的林徽因,徐志摩把她丢在语言不通的异国他乡,生下孩子过着十分凄凉的日子。却没想到离婚后的张幼仪触底反弹,一举成为当时的商界女强人,银行家,女教育家。更令人意外的是他是徐志摩三个女人中活得最长的一个。

可能也是因为徐志摩的无情,才成就了张幼仪在事业上的一片晴天。就连一向刻薄的梁实秋都说见过张幼仪的人没有不敬重的。所以林徽因也想看看这个了不起的女人。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