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这些新发现物种都来自云南

作者:美丽开远

云南被誉为

“植物王国、动物王国、世界花园”

以仅占全国4.1%的国土面积

囊括了地球上除海洋和沙漠外的

所有生态系统类型

在中国公布的335种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

云南就有243种

今年5月22日,在“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来临之际,云南发布了新物种、新记录种调查研究成果以及云南生物多样性工作开展情况,为迎接COP15的召开,云南省生态环境厅联合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在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动物研究所以及西南林业大学等单位的支持下,收集整理了自1992年我国加入《生物多样性公约》以来,发现于云南的新物种和新记录种,形成了《云南新物种新记录种名录(1992-2020)》。

近30年来,全国超过三分之一的新物种发现于云南,是全国发现新物种最多的省份。

这些新发现物种都来自云南
这些新发现物种都来自云南
这些新发现物种都来自云南

该《名录》成果反映了中国,特别是云南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方面做出的贡献,不仅彰显了我省是“动物王国”“植物王国”“世界花园”,更突出了云南作为世界物种起源、分化中心的生物多样性独特地位。

建国以来,在吴征镒、蔡希陶等老一辈科学家以及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科研工作者的努力下,云南积累了大量的物种调查数据,先后出版《云南植物志》《云南鸟类志》等系列专著;云南省生态环境厅牵头发布《云南生物物种名录(2016版)》《云南生物物种红色名录(2017版)》《云南的生物多样性》白皮书等成果,这些工作为我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奠定了坚实基础。

蔡希陶:云南植物王国的揭幕人

他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开始,走遍了云南的山山水水,历尽艰辛,深入边远山区,开展植物调查和采集,一生扎根边疆、献身植物科学事业。他就是被誉为“云南植物王国的揭幕人”“云南植物科研机构的奠基者”“云南植物资源持续利用的先行者”的蔡希陶。

这些新发现物种都来自云南

蔡希陶

1932年2月,蔡希陶到云南考察。1932年至1934年间,共采集植物标本21000余号10多万份,其中有427个新种,以及不少云南新记录。揭开了云南植物王国”的面纱,为云南植物学研究作出了奠基性的贡献。

这些新发现物种都来自云南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王莲

1959年,蔡希陶带领一批年轻科技人员和工人,自称为“集体的鲁宾逊”,在一个由澜沧江一大支流罗梭江环绕的“葫芦岛”上,用“十八把大刀”披荆斩棘地“双手劈开葫芦岛”,创建了我国第一个热带植物园。这个植物园的建立克服了难以想象的诸多困难,很快在科研上出成果、出人才,名闻中外。

现在,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成为了我国面积最大、收集物种最丰富、植物专类园区最多的植物园,也是世界上户外保存植物种数和向公众展示的植物类群数最多的植物园。

吴征镒:在云南建设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

20世纪90年代,在“植物王国”云南,我国植物分类学泰斗、《中国植物志》主编、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名誉所长吴征镒院士在思考一个深邃而有前瞻性的问题:大量植物栖息地丧失、过度采集、环境污染、外来物种入侵和转基因植物释放、气候变化,给全球野生生物资源带来了地球历史上五次生物大灭绝以来的最大考验,学界如何应对?

1999年8月8日,吴征镒给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同志写信,阐述了我国野生生物保护措施不足,以及在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云南建设一座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并提出这是我国生物技术产业的战略重点和国家利益所在。信函很快得到批复,云南省政府和中国科学院旋即展开了科学调研和可行性研究的相关工作。

这些新发现物种都来自云南

吴征镒院士铜像

随着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科学调查研究的逐步深入

大量新物种、新记录种也不断被发现

有记录的云南生物物种数量持续增加

仅2020年

就在云南发现新物种、新记录种256种

如大围山梧桐、文山马兜铃、勐海灌树蛙等

大围山梧桐

2020年11月,河口县林业和草原局联合西南林业大学、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人员,在国际著名植物分类学学术期刊Phytotaxa上发表锦葵科一新物种——大围山梧桐,为中国生物物种名录增添了新成员。

这些新发现物种都来自云南
这些新发现物种都来自云南
这些新发现物种都来自云南

2013年,河口林业系统的工作人员在进行植物调查时,发现了一种奇特的先花后叶的梧桐属植物。经过多年的观察并通过形态学研究和初步的分子生物学比对,该种为一尚未描述的梧桐属新物种。新发现的物种被命名为大围山梧桐,主要分布于大围山地区的河口(模式产地)、个旧、马关3县市,种群数量较少(约50株),且受人为干扰严重,基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等级评估标准,将该物种评估为濒危等级,也是一种典型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

这些新发现物种都来自云南

梧桐属原属于梧桐科,根据最新的系统发育研究结果,现归并于锦葵科梧桐亚科内。目前已知全世界有梧桐属植物18种,中国共记载有10种(梧桐、云南梧桐、海南梧桐、丹霞梧桐、火桐、美丽火桐、广西火桐、克氏梧桐、龙州梧桐、大围山梧桐),全属除梧桐外均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进行保护(最新修订名录)。近年来植物系统学的研究发现,梧桐属和火桐属并不构成单系而被归并为梧桐属,但仍存在意见分歧。大围山梧桐的发现,为梧桐属的系统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考点。

文山马兜铃

2020年1月,首个以“文山”命名的高等植物——文山马兜铃,由文山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分局工作人员联合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广西植物研究所科研人员正式发表。

这些新发现物种都来自云南

广义的马兜铃属是马兜铃科中种类最多和分布最广的属,约有600种,广布于世界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少数分布至温带地区。目前我国广义上的马兜铃属达到了80种以上。

2019年3月,文山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何德明工程师和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蔡磊博士研究生等在文山市开展极小种群野生植物调查,发现一种正在开花的马兜铃属植物。通过采集标本、拍摄照片,查阅大量标本和文献资料,最终确定为马兜铃属一新种,因模式标本采自于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文山市地区,因此定名为文山马兜铃。目前该物种只在滇东南境内发现2个分布点,而且居群数量很少,是一种典型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亟需采取拯救保护措施。

勐海灌树蛙

2020年1月,据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消息,科研人员在云南边境地区灌树蛙属分类问题上取得进展,取消侏灌树蛙在我国的分布记录,还发现灌树蛙属两个新种——勐海灌树蛙和黄连山灌树蛙。研究结果发表于学术期刊《亚洲两栖爬行动物研究》。

这些新发现物种都来自云南

图为勐海灌树蛙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供图)

为了解决灌树蛙属分类问题,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李家堂研究员团队牵头,与红河学院、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等单位合作,对云南边境地区分布的灌树蛙属物种进行分类厘定。在2018年至2019年的野外考察中,研究团队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获得灌树蛙属物种标本20余号,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获得疑似新种标本10余号。

经深入研究,科研人员将采自西双版纳州勐海县西定乡的标本发表为新种——勐海灌树蛙。

据了解,灌树蛙属建立于2010年,隶属于树蛙科,该属物种体型较小,体长15-45毫米,常栖息于灌木丛中,繁殖方式为直接发育,即蝌蚪在卵内完成变态过程,直接孵化出幼蛙。该属包含68个物种,其中超过80%的物种分布于印度,此外还分布于尼泊尔、缅甸、泰国、老挝、越南、柬埔寨、马来西亚以及我国的云南和西藏。

2021年前四个月

云南又发现了50余个动植物新种

新物种的发现

仍在继续——

德宏发现“盈江斑果藤”

2021年8月,研究人员在该保护区内发现斑果藤属植物新种——盈江斑果藤。盈江斑果藤的发现,使我国斑果藤属植物增加到四种和一个亚种。

这些新发现物种都来自云南

盈江斑果藤的花。申健勇 摄

据介绍,斑果藤属是典型的亚洲热带特有属。2021年3月底,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园林园艺部工作人员申健勇、马兴达与铜壁关保护区工作人员在德宏进行极小种群植物资源调查时,发现了该种斑果藤的两个居群。通过详细的形态特征观察对比,发现该物种与菲律宾斑果藤存在较明显的差别,查阅文献和相近种模式标本对比,最终确认该物种为一新种。因该物种在德宏盈江发现,被命名为盈江斑果藤。

这些新发现物种都来自云南

盈江斑果藤。申健勇 摄

此次在盈江共发现两个盈江斑果藤的居群,由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德宏的野外调查工作受到影响,目前该物种的野外分布情况还不是很清楚。

这些新发现物种都来自云南

据公开资料显示,德宏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是我国唯一属于伊洛瓦底江水系流域的热带区域,是我国距印度洋孟加拉湾最近的、受西南季风影响最大的地区。区域生态系统类型多样,动、植物种丰富,加之高山峡谷和盆地相间,形成了从热带到温带的众多生境类型。境内记录有高等植物339科1908属6033种,种类占全国植物种数的22.3%、云南植物种数的33.5%。

这些新发现物种都来自云南

盈江斑果藤,属藤本植物,爬附于其他树之上。申健勇 摄

这些新发现物种都来自云南

据介绍,近年来,铜壁关保护区管护局加强与各科研院所合作,深入开展保护区植物资源调查,先后发现了铜壁关马兜铃、德宏葡萄瓮、长柱管金牛、盈江管金牛、盈江暗罗等众多植物新种、新记录种,德宏植物多样性数据库得到不断增加和更新,植物基因库的丰富多样性正在不断显现。

除此之外

这些物种也都来自云南——

滇桐野生种群

2020年5月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山段

这些新发现物种都来自云南

滇桐,椴树科,落叶乔木,系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是国家确定的重点保护和挽救的濒危植物之一。中国仅存10株以下的珍稀植物,为中国西南特有种,现仅存6株。在区域地理研究和选育珍贵树种应用中均有重要价值。2020年5月,在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山段,首次发现珍稀濒危植物滇桐野生种群,个体数量高达31株!

高黎贡球兰

2020年9月保山市小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

这些新发现物种都来自云南
这些新发现物种都来自云南

高黎贡球兰,夹竹桃科球兰属植物新物种,因其如脂似玉的副花冠在多花组成的球形的花序外层非常显著,又被称为“蜡花”,其独特的双层五角状花型和馥郁的香味,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高黎贡球兰具有在大树上附生生长的特性,对森林质量、湿度、气温和树皮表面腐殖质积累量等生境要求十分苛刻,目前仅见于原始森林中,是名副其实的极小种群物种。

紫花黄药、大叶可爱花

2020年12月德宏州铜壁关自然保护区

这些新发现物种都来自云南

紫花黄药

紫花黄药属于罂粟科黄药属,该属是个单种属,仅含有黄药一个种。2017年保护区工作人员第一次在铜壁关自然保护区发现并拍摄物种照片,经对比,该物种与黄药本种在花的颜色上有明显差异。2018至2019年,保护区工作人员与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园林园艺部的工作人员,经过详细的形态对比和查阅国内该物种的标本,确定该种为黄药的一个新亚种。

这些新发现物种都来自云南

大叶可爱花

大叶可爱花,爵床科喜花草属。2018至2019年期间,调查人员在铜壁关自然保护区洪崩河片区,与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园林园艺部工作人员一起调查极小种群植物时,发现一正在盛开的可爱花属植物,通过形态对比和鉴定,确定该物种为不同于我国分布的可爱花属中的任何一种。

金平异药花

2020年12月金平分水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这些新发现物种都来自云南
这些新发现物种都来自云南

金平异药花,野牡丹科异药花属的一个新物种,模式产地为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金平异药花目前仅记录于滇东南金平县通常生长于海拔900至1900米的林下或林缘,喜好阴凉、潮湿、排水良好的生境。初步估计,该植物在当地已发现1000余株。

南溪蛛毛苣苔

2020年12月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这些新发现物种都来自云南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河口瑶族自治县林业和草原局联合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人员,在《广西植物》苦苣苔科植物研究专刊上发苦苣苔科一新种——南溪蛛毛苣苔,为中国生物物种名录又增添了一新成员。

这些新发现物种都来自云南

苦苣苔科植物,以其多姿的体态、绚丽的花朵和独特的耐阴性,深受花卉爱好者的赏识,广布于世界的热带至温带地区,目前中国已知有45属780余种,其中大围山地区共有约20属100种。南溪蛛毛苣苔生长于石灰岩季雨林下的潮湿石壁上,分布区域极其狭窄,生境非常脆弱,一旦受到干扰,将无法恢复,是一种脆弱生境野生植物。

瑞丽舞花姜

2021年1月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这些新发现物种都来自云南

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工作者发现一种形似“花仙子”的植物新种——瑞丽舞花姜。

这些新发现物种都来自云南

据介绍,科研人员在瑞丽弄岛和莫里片区发现一种舞花姜属植物,该物种与之前中国记录到的所有舞花姜属植物形态均不一样。经过查阅文献和标本,确定该物种是舞花姜属一新种,并以其模式标本发现地命名为瑞丽舞花姜(G. ruiliensis)。

地衣新物种——磺盘松萝

2021年4月普洱市景东县境内的哀牢山

这些新发现物种都来自云南

磺盘松萝

松萝是地衣植物中的一个重要类群。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博士郭守玉介绍,2017年,科研人员到景东县境内的哀牢山考察时发现了这一地衣物种,随后先后两次采集多份标本带回实验室做进一步研究。经比对,最终确定为新种,命名为磺盘松萝。目前,中国有记载的地衣种类大概有3000余种。其中云南作为中国地衣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目前有记载的地衣种类大概在1600到1800种。

五个蜘蛛新物种

2020年12月大理州南涧无量山

这些新发现物种都来自云南

贵州铜仁学院研究团队一行于2015年8月到南涧无量山指导开展蜘蛛资源监测,并采集了部分蜘蛛标本。历时五年,科研团队对采集到的蜘蛛标本进行了分类研究,目前发现并报道了南涧无量山五个蜘蛛新物种,它们分别是:

长突拟蝇虎蛛,采集于南涧县公郎镇;灵宝山拟态蛛,采集于灵宝山国家森林公园;

无突翘蛛,采集于灵宝山国家森林公园;

罗氏合跳蛛,采自于南涧县宝华镇阿帕新村;

无量山合跳蛛,采集于灵宝山国家森林公园和南涧县公郎镇,该种正模采集自灵宝山国家森林公园。

版纳丝蝽

2021年3月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这些新发现物种都来自云南

版纳丝蝽 骆久阳 摄

2021年3月,记者从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获悉,科研人员在该园狼蛛科马蛛属的蜘蛛网上发现丝蝽科一新物种,将其命名为版纳丝蝽。丝蝽是一类习性非常特别的昆虫,通常生活在蜘蛛或足丝蚁(纺足目昆虫)的网上,在丝线上来去自如,取食寄主网上的猎物或食物残渣。

白颊猕猴高黎贡山新种群

2021年4月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这些新发现物种都来自云南

2021年4月,记者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了解到,研究者对野外红外相机回收数据整理,发现白颊猕猴高黎贡山新种群和新分布。白颊猕猴隶属灵长目猴科猕猴属,由我国科学家于2015年在西藏墨脱首次发现并报道,其最显著的外部特征是颊部和下颌部呈灰白色或白色,并可延伸至耳后

这些新发现物种都来自云南

据介绍,白颊猕猴是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分布于海拔1887至3041米之间,栖息于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中。在云南福贡与西藏东南部之间广阔的区域内可能还存在潜在的白颊猕猴种群。

海量云南新物种、新记录种

已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的“网红生物”

作为孕育生命的沃土

云南是当之无愧的

生物多样性宝库

这些新发现物种都来自云南

云报客户端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