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共2708字,阅读全文约6分钟。
东乡族自治县地处黄土高原,是国家级贫困县,当地自然环境环境恶劣,教育资源匮乏。今年以来,碧桂园捐资1700万帮助东乡龙泉学校援建新校舍、改善教学条件。
冬日里寻常的一天,龙泉学校的孩子们在新教室画着自己的梦想,阳光打在他们脸上,照出孩子的模样。而画纸上所描绘的愿望,却让人格外心酸——“我希望和爸妈团聚”。
我长大了
四年(二)班的赵霞霞放学后站在教学楼门口等堂姐一起回家。
这个10岁的小孩子跟着70岁的爸爸和60多岁的姑姑一起生活,暴脾气的长辈让赵霞霞从小便学会了察言观色。爸爸长长的胡子经常让她想伸手摸,但却总遭到严厉的拒绝。平时爸爸在家里做农活,种玉米和土豆。
姑姑在家中扮演妈妈的角色,有时候对赵霞霞很凶,做饭不好吃,每天只会做一种饭,但赵霞霞依然很爱她。
姑姑的照顾抚慰了母爱缺失的赵霞霞,但她对母亲的思念却从来得不到满足。听大人说,妈妈去了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她从来没有见过妈妈,也不知道妈妈长什么样,但她从来没有停止过想象妈妈的样子。在唱歌的时候想妈妈,在看到别的小朋友的妈妈的时候想妈妈,在被别的小朋友欺负时想妈妈……想念中带着羡慕,这种羡慕直到9岁以后才得到缓解。
“因为我长大了,不能再羡慕别人了。但想妈妈的时候我还是会哭,我不知道她长什么样,我就是想她。我做梦都在想妈妈的样子,我希望有一天我们能像别的小朋友家一样拍张全家福。”
我更喜欢学校
闵菊花是赵霞霞的同班同学,这学期她去闵家串过两次门。与人丁单薄的赵家比起来,闵家就闹腾多了。闵菊花今年11岁了,有5个姐姐、1个妹妹、1个弟弟。
闵菊花的大姐在青海工作,二姐嫁给了舅舅的儿子,丈夫却意外溺亡,现在在临夏打工,三姐在舅舅家帮忙做饭。四姐、五姐以及弟弟妹妹,都在龙泉学校上学。“四姐学习特别好,语文是七年级第一。”聊到四姐,闵菊花才放松下来,脸上闪过一丝小傲娇。
“更喜欢学校”,被问及喜欢学校还是家里,闵菊花的回答没有一丝犹豫。沉默了半晌,闵菊花说,爸爸在寺庙当阿訇(回族穆斯林对主持清真寺宗教事务人员的称呼,意为老师或者学者),5天才回一次家。
妈妈,是闵菊花不愿触及的话题,“她有时会发怪病,会乱喊,乱扯衣服,有时还会吐血。”每当这个时候,爸爸会从寺庙赶回家,几个孩子也会被暂时叫出去。
在这种令人不安又难过的时候,她常常把自己藏在学校里。“有时会遇到同学一起玩,有时只是一个人在学校随便走走。”
闵菊花说她的梦想是上大学,当老师,给家里减轻负担。她希望有一天,在外奔波的姐姐们可以回家,一家人团聚。
“我想爸妈”
闵菊花画画时,马国军和马小虎在一旁围观,变换着角度在旁窥探。一番“盘问”过后方知,捣蛋鬼欢笑的背后是心酸。
“你的愿望是什么?”
“我想和家人一起过幸福的生活。”
看似千篇一律的答案背后,马小虎有自己不一样的故事。5岁时,马小虎的爸爸在运送木头的过程中,意外受伤身亡。
按照东乡的风俗,女人不被允许出门打工,只能在家带孩子、种地。可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计,马小虎的妈妈肩负起了生活的重担,在兰州一家餐厅做帮厨,每两个月回一次家,与老人、孩子们短暂团聚后,又马不停蹄回到餐厅后厨。
“想爸爸妈妈的时候,会偷偷在被子里哭。”马小虎说:“哥哥有时会给我2块钱买零食”,平日里,同在龙泉学校上学的哥哥是他最亲近的人。
马小虎的爷爷69岁,奶奶70岁,周末回家,他会帮忙干些农活。
“以后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做一个善良的人,我想当警察。”
“我想赚10万块”
跟好兄弟马小虎比起来,马国军幸运得多,但他对爸爸的思念丝毫没有减少。
自打记事起,马国军的爸爸就一直在外面打工,只有到过年的时候才会回家。“我也不知道他在哪里打工,只知道他在拆楼房,很危险。”
平时马国军住在学校,周五放学一个人坐半个小时车再走半个小时山路回家。周末回家给爸爸打电话是他最开心的时候。“每次打电话我都会哭,想爸爸了,不知道爸爸在外面过得怎么样。”
在学校时他会幻想爸爸工作的场景,担心爸爸在外面很孤独,担心爸爸在外面不安全,担心爸爸在外面吃不习惯……由于爸爸长年外出打工,照顾家里的重任留在了妈妈,每天妈妈要种地、做饭、照顾两个小弟弟。
周末回家马国军会主动帮忙洗碗擦桌子,努力减轻妈妈的负担。“我妈妈每天都做家里种的土豆,天天吃天天吃也吃不腻,很好吃。我爸爸就从来没有做过饭,但是我想吃他做的饭,再难吃我也吃。”
父母长期分居两地让马国军希望自己快点长大,带着妈妈去到爸爸工作的地方,一家团聚。
“我的梦想就是赚很多钱,让爸爸不用工作了,我带着妈妈和姐姐弟弟跟他一起,我们一家人在一起。”
“赚很多钱是多少钱?”
“十万块。”
“我不哭”
谈起五年一班的杨亚星,副校长沈文佩的第一个印象就是学习好,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学校的光荣榜上总有他的名字。他的班主任王婧对他的评价则是成绩好,但家庭情况比较特殊,算是班里最困难的学生。
2017年发生在甘肃酒泉的一场车祸,彻底改变了杨亚星一家。
外出打工的杨爸爸因意外被撞伤,双腿无法正常行走。从同学口中得知车祸消息的杨亚星,整个人都愣住了,脑袋一片空白,还以为是同学开玩笑。直到跟家里人反复确认,他才慢慢接受了这个事实。
车祸发生地在800公里外,彼时才四年级的他没有办法到酒泉探望爸爸,只有等到几个月后爸爸出院回家才第一次见到“变了样”的爸爸。见到爸爸时,他一直强忍着眼泪,不让自己哭出来。
“我很难受,不能让爸爸看到我哭,我要坚强。”一年后谈到此事,杨亚星眼里依旧噙满了泪水,使劲不让自己哭出来。
小男子汉硬撑住的泪水,在无法照顾家人的愧疚前终于绷不住了。 “现在我天天想家,想回家,想哭。”杨亚星在学校住宿,但他的心愿是换一所学校,能在离家近点的地方上学,回到家可以照顾爸爸,帮妈妈做家务活。
每个星期回家,他会拿20元的生活费,来回车费需要10元。每周他都会从家里带足一个星期的馍馍,平时主要吃馍馍,偶尔吃方便面,但从不去学校食堂吃饭。“学校小卖部的方便面很贵,一块五一包,还不好吃。”
杨爸爸在慢慢恢复,开始能走路,但还是没有办法外出打工。杨亚星想等爸爸病好了,带他去兰州。在爸爸出事前的一个暑假,他曾和爸爸、弟弟一起去兰州玩,崭新的大楼、动物园、图书馆,一切都让他感到新鲜。最让他怀念的,是那个健康的爸爸。“无论如何,我都要带爸爸再去一趟兰州。”
“你的梦想是什么?”
“如果什么都不用考虑的话,我最想打篮球,开赛车。”
“再也不用每天走三小时山路”
在龙泉学校,这样的学生还有很多很多。
龙泉学校校长唐彬接受时表示,学校有学生共计1129名,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学生有353名,特困生大约200-300人。
此前,由于物质条件所限,学校的教室和宿舍长期处在破损和短缺的状态。一旦下雨,教室便会变成“水帘洞”;由于宿舍床位不足,不得不安排两个人共用一个床位,低年级的学生甚至没办法安排住宿……
今年6月,碧桂园捐资1700万元为龙泉学校援建了一栋教学楼,一栋宿舍楼,并将原本的楼舍翻新。如今,孩子们可以在宽敞明亮的教室读书学习。沈文佩感慨道,“以前学校只能容纳300多个学生住宿,现在可以容纳500多名了,教室和住宿的问题解决了。”
“有了新宿舍,我再也不用每天天不亮就起床走5公里上路上学了。”以前每天要走一个半小时山路到学校的杨花花开心地说,学校发生了翻天覆的变化,有了暖气后,在学校不再寒冷,宿舍楼也比以前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