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个洋名叫人参果,果子难吃,坑了不少消费者,农民们也很受伤
昨天笔者在文章中讲到了关于人参果的发家史,得到了很大的反响,大家都觉得人参果很坑人,很多吃过人参果的消费者和农民纷纷给笔者反映说人参果味道确实不怎么好,相比较一般的水果来说着实差了很多。
那为什么人参果还会有市场,为什么农民还争先恐后地想去种植人参果,想在人参果的种植过程当中捞一笔呢?
这里面除了贪心,更多的属于信息不对称。

这两年农民种植的项目、养殖的项目一直跟随着信息来走,所谓的信息早些年因为信息不对等、不对称,让很大一部分人发了家。
商业的本质就是低买高卖,任何时候逃离的这个本质都无法生存。
农民也是一样的,农民得到的信息已经是最终端的信息了,最早前沿的信息是什么,他们也不清楚。
只是市场给的反馈说,这样一种果子,这样一种植物,这样一种水果,它的售价很高,它的种植成本很低。
如果一旦种植成功,对外进行售卖,赚的钱那是一个天文数字,农民只看到了赚的钱,只想到了自己赚钱之后那种喜悦的心情,并没有考虑到是否能卖出去,卖出去的渠道是什么,这就给他们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为什么呢?
种植完之后发现没有人收,收了之后发现给的价格跟卖的价格相去甚远,卖一颗二百块钱,收水果商贩上门收购的时候连五块钱都不给,为什么呢?
卖不出去,徒有虚名。
价格的因素让很多农民冲昏了头脑,看到价格如此之高,纷纷想进场进行种植,自己好捞一笔。
但是实际上情况是这样吗?
并不是买家没有卖家精,所有的路数卖家们早就提前的预演,并且商量过了,到终端这里只是想给你看到的再加以各种美名,让你们猝不及防。
这两年打着各种旗号出来招摇撞骗的事情不在少数。
各种茶叶挂个虚名就能卖上高价,各种以复古风、潮流风、时尚风、打着感情牌、打着爱国旗号的产品应接不暇,农民们也很受伤,因为本来辨别能力就弱,如果赶着是种植项目或者养殖项目,自己跟还是不跟?不跟的话赚不到钱,跟的话又怕赔本。
面对这样的情况,你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