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营长吴克华,为何不愿升团长?对刘伯承说:我指挥不了一个团

作者:不要害怕独自阅读

作者:老街巷口

1933年7月,20岁的吴克华调至红7军团20师60团任1营营长,而该师的师长,正是战神粟裕。

当时,蒋军正计划对苏区进行第五次“围剿”。根据上级指示,红军主力将在抚河上游地区运动,伺机消灭来犯之敌。

11月11日,红3军团4师政委彭雪枫奉彭总命令,指挥3、7两个军团的部分部队,对占据浒湾、八角亭的蒋军冷欣部发起攻击。这两个地方位于金溪县内,相距约5公里,驻守这里的蒋军有5个加强团,实力不容小觑。

营长吴克华,为何不愿升团长?对刘伯承说:我指挥不了一个团

根据部署,在浒湾以北高山处的7军团19师负责牵制当面敌军,截断金溪至浒湾的交通,并阻止八角亭方向的敌人向浒湾移动;吴克华所在的20师则在浒湾东北,同样负责迂回阻敌。

可实际情况并不如计划的那样顺利。问题就出在红军落后的通讯手段上。由于担负正面主攻的红7军团无法和迂回、侧击的红3军团协同,原本的联合作战变成了单打独斗。2000余兵力的20师的攻击正面,足足有10公里,既无纵深,也没有预备队。所以一开打,全师只有抱着豁出去的架势,对八角亭发起猛烈进攻。

在冲锋中,吴克华被一块弹片击中,直接削去了一块头皮。他简单包扎了一下,便提着枪继续战斗。对这位老兵来说,这样的伤不算什么。

营长吴克华,为何不愿升团长?对刘伯承说:我指挥不了一个团

然而,战至第5天,吴克华再一次负伤了。这一回,一枚飞行的弹片击中了他的右腮帮,直接打掉了他的几颗牙齿。他的左臂也被敌军机枪击中,血流如注。警卫员眼看营长倒地,连忙组织抢救,把吴克华送到后方。

后方医院没有麻药,吴克华只能强忍疼痛实施手术,将坏死的肉剔除。由于没有及时消毒,伤口化脓感染,随后便是折磨人的恢复期。当时的后方医院连酒精都没有,只能靠盐水给伤员消炎,吴克华恰好又伤在经常需要活动的口腔、胳膊,因此恢复极慢。1933年整个冬季,他只能躺在病床上,靠着稀粥、菜汤勉强维持性命。

卧床三个多月后,吴克华终于出院了。本就消瘦的他,经过这样一番生死折磨,更显得虚弱。不仅脸色苍白,连颧骨都明显突了出来。出院后,他没能回到20师,而是来到瑞金的红军大学学习。

营长吴克华,为何不愿升团长?对刘伯承说:我指挥不了一个团

1934年7月,学习近半年的吴克华,被调往江西军区的红21师任团长。照理说,官升两级,当了团长是值得高兴的事。可吴克华一听调令,却连皱眉头。因为此时的红军还在采用“短促出击”“阵地防御结合战”这样的蹩脚战术,面对来势汹汹的蒋军,前方指战员不仅没有任何指挥权,还要任由博古、李德瞎指挥。但凡丢了阵地、失了部队,轻则被解除职务,重则直接枪决或是罚作苦工。吴克华很清楚这些,实在不愿去当这个“卒子团长”。

吴克华不想去红21师,还有一个原因。他听说自己的老部队红7军团将要改编,组成“抗日先遣队”去打日本人,而在红7军团中,也有不少他的同乡、老战友,要是能跟红7军团一起打回赣东北,与方志敏率领的新10军合兵一处,一定能干出一番事业。因此,他是铁了心要回老部队。

营长吴克华,为何不愿升团长?对刘伯承说:我指挥不了一个团

方志敏烈士

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曾找他谈话,可吴克华却说:“我指挥不了一个团,难以胜任;让我当个营长倒是勉强!”此后,无论刘伯承怎么做工作,吴克华就是油盐不进。

朱老总听说此事,亲自找吴克华做工作,发现吴克华还是想回红7军团当营长,给吴克华一个特殊安排,大笔一挥说:“你不去21师,7军团也别回了,直接去少先队总队部当参谋长吧!”

在总队部做了一个月参谋长后,吴克华就坐不住了。表面上,吴克华像是文静书生,但他的内心很希望领兵打仗。在总队部,他每天接触的都是一些文字活,不是看就是写。吴克华只上过三年学,拿起书本就头痛,但这是首长分配的任务,又不能不干,只能硬着头皮做。一个月下来,感觉比坐牢还难受。

这样的煎熬,对吴克华来说实在是折磨。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他敲开了刘伯承的门。他把苦衷全盘托出,刘伯承笑着安慰他,写了张调令,让他去8军团21师报到了。

几天后,吴克华就拿着调令,来到红8军团21师63团,当起了参谋长。

营长吴克华,为何不愿升团长?对刘伯承说:我指挥不了一个团

吴克华

即便过去许多年,朱老总对此事依然记忆犹新。1949年朱老总在京与吴克华见面,他指着已是41军军长的吴克华说:“你就是当年那个不肯当团长,被我处理的那个调皮鬼吧!”

吴克华立正报告:“老总,是我。那个口头警告现在还记得呢!”

朱老总大笑:“都当了军长了,还是当年的样子!”

实际上,刘伯承当年的这一调令,算是救了吴克华一命。因为红7军团后来执行东征,下辖的3个师基本损失殆尽,方志敏也牺牲了。冥冥之中,吴克华走上了另一条道路。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欢迎投稿,私信必复】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