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辞岭南,赴江城,战“新冠”。自1月24日除夕起,广东中医药系统近350名医务人员逆向而行驰援湖北。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雷神山医院、武汉市第一医院、武汉客厅方舱医院……都留下了他们与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的印记。他们中间,有的是60后、70后资深中医专家,有的是80后、90后中坚力量,有的是00后“大孩子”……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杏林逆行者。
▲右二为彭妙玲
“凡事都不要想太多,
认定了就去做。”
这是肇庆市中医院驰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彭妙玲护师在与小编聊天时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2月11日,彭妙玲作为肇庆市中医院驰援湖北医疗队的一员火线出征湖北荆州,成为一名勇敢的“逆行者”。
“没想太多,既然来了,就要好好努力工作”
彭妙玲表示,从报名、培训、出发到湖北荆州,都没有想太多。“想得越多杂念越多,思绪就会越乱。我只是想着同胞有难,国家需要,作为一名医务人员,我要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彭妙玲说道。
到达湖北荆州后,
经过数天的培训,
彭妙玲进入到松滋市人民医院新冠重症科,
负责重症患者的护理工作。
“
“刚开始,由于工作、生活环境都比较陌生,加上我们面临的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会有压力,甚至会感到紧张。”彭妙玲说,“我一直没想太多,心里始终想起一句话,那就是‘一定要注意防护,只有保护好自己,才能救治更多患者’。”
”
▲彭妙玲身穿防护服
医疗队到达荆州稍作调整后,工作步入了正轨,他们的工作强度大,仅穿防护服、隔离衣、消毒等程序,就需要花费不少时间,而且穿着防护装备照顾新冠肺炎患者,对意志力、体力以及肺活量都是很大的考验。
“我们工作时身穿防护服会感到闷热难耐,甚至有些缺氧的感觉,动作稍微大点就会使护目镜起雾,对医护人员的体力和精力消耗都非常大,我本来肺活量就不是很大,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在抢救患者时,整个人累得快要喘不过气来,我就大喊一下,才缓和过来。”彭妙玲直率地表示,她来湖北荆州是为了帮助更多的人,而不是为了给别人带来麻烦。
工作虽忙,
但是也经常有暖心时刻。
医院领导和同事在后方的
鼎力支持和温情问候,
让坚守在前线的彭妙玲,
内心充满温暖。
▲医院在医疗队出发前为他们准备的物资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一定要在出发前为队员们准备好所有物资。”这是肇庆市中医院党委书记、院长张文在医院驰援湖北医疗队出发前千叮咛万嘱咐的事。“医院的各级领导,经常问我有没有困难,同事也问候我的近况,虽然工作很辛苦,但心里很暖很暖,因为有太多关心和爱护自己的人。”彭妙玲说道。
彭妙玲发现,患者是非常“爱惜”医护人员的,由她负责照顾的患者都会道谢、朝她竖起大拇指,“谢谢”这两个字也是来荆州后,患者和她说得最多的两个字,满满的感动和幸福……“我记得最深刻的是有位阿姨住院接受治疗后,她非常体谅医护人员的辛苦,所有力所能及的活她都干,而且经常叮嘱我要保护好自己,把我当成亲人的感觉。这给我带来深深的触动!”彭妙玲说道。
“疫情结束,最想去考驾照,回趟老家”
由于医务人员工作的特殊性,彭妙玲平时陪伴父母的时间很少。春节是家人团聚的时间,迎老爷、拜娘娘等潮汕风俗更是潮汕人每年极其重视的活动,彭妙玲原本也订好了过年回潮汕老家的车票,但是,突发的疫情打乱了美好的计划。彭妙玲毅然决定放下收拾已久的行李箱,报名加入肇庆市中医院驰援湖北医疗队,一句“活都是要有人做的”就果断退掉车票投入到工作中。
▲彭妙玲工作照
谈及疫情结束后最想做的事情,彭妙玲率真又可爱地回答道:“马上去考科目三(驾照),然后回趟老家与家人团聚。”
“没想太多”、
“这不算什么”、
“习惯了,不辛苦”、
“没事,认定了就去”
……
从与小编谈话开始到结束,彭妙玲总是能用轻描淡写的语气说着她做的“小事”。这样一个“憨憨”的潮汕姑娘,是如此的可爱与英勇,对生命的敬重让她即使冒着风险还是选择逆风而行。
正是有一群像彭妙玲这样可爱的人儿,在危急时刻勇敢地站出来,毅然奔赴抗疫最前线,穿着厚重的防护用品,克服重重危险和困难,为患者完成各项治疗和护理工作,才能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让“累计治愈”这一数字加快上升。
【来源:肇庆市中医院,作者:黎国堂,责编:郭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