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战国争鸣,李亮武侠新高度

作者:seven大七

十月怀胎,瓜熟蒂落。

距李亮兄出版《战国争鸣记》第一部差不多过了十个月之久,但文中那种用“武”来表现战国诸子百家贯彻之“道”的形式和结尾让主角姜明鬼任务失败的大胆创意,无不表现出李亮这些年间在武侠小说创作上的求新求变。就像他在为踏歌《战国白云谣》的序中所说的一样,现在创作武侠小说的作者并不是一味寻求爽快,更多的是想表现自己对这个世界的思考和创作的自我性。我从《战国争鸣记》中确实看到了李亮一步一步走出了自己在《今古传奇武侠版》中留下的辉煌,进入了另一种不同的武侠空间。

而《战国争鸣记》第二部无疑在李亮突破自我这条路上走得更远,让他的武侠创作又有了新的进化。这种进化是结合着整部作品的结构和剧情的。

战国争鸣,李亮武侠新高度

在第一部中,整个故事的主角毫无疑问是姜明鬼这个墨家弟子,整个故事都是在描写他如何为保韩国水丰城竭尽全力,所有的故事情节都围绕着这条线来展开。而人物弧光也确确实实打在了他的脸上,从自认为墨家“兼爱”就是对每一个人的爱都一样多,到最后第一部结尾时他认识到自己的狭隘,从而在思想上有了突破。

在第二部一开始就用了一章的篇幅来写了姜明鬼保护水丰城失败五年后他心灵和武功上的进步。他对“兼爱”的理解变成了对每一个人都要用尽全力去爱,他的武功从借助外力变为了只使用自己的“古木之力”。而赵国李牧对他的褒扬令他愿意重新出山,并担下了拯救李牧完成六国合纵的任务。第二部的剧情也全部是以姜明鬼完成这个任务为优先,用几乎全部的篇幅写了姜明鬼的所作所为,其中不乏一些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和尔虞我诈的心理攻势。

这么看来,姜明鬼似乎仍旧当仁不让地成为了第二部的绝对主角。但我认为李亮在创作第二部的时候,心中的男主角已经从姜明鬼变成了嬴政。为什么这么说,我有着以下几点判断。

第一,李亮在撰写第二部时,给姜明鬼的结局和第一部如出一辙,仍旧是什么都拯救不了,李牧救不了,赵国救不了,合纵无法完成,甚至是一起下山的墨家子弟统统失败,在第一部姜明鬼任务失败的前提下,给了他更加严重的打击。而女主在姜明鬼面前死亡的经历再次出现,也彷如第一部一样。这种几乎完全照搬第一部的情节构思,让我开始想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做,雷同绝对是故意的,这么做除了能够给读者另一个主角最终失败的故事还能有什么?但如果第二部的主角不是姜明鬼,那这次失败就反而变成了衬托主角胜利的大对比。那么,姜明鬼的失败的反面正是嬴政的胜利,如果按照嬴政是主角来看,第二部和第一部的结局就正好形成了互文对仗,任务失败的雷同是为了显出主角已经变化了。

第二,第二部中间有很大一部分内容的硬行插入感特别强烈,显得非常刻意。这部分内容就是姜明鬼拼着不用古木之力,以肉身硬抗无赖家蛇公子六记重锤,也要探听嬴政在赵国时的经历。这部分内容表面看是因为姜明鬼需要这些内幕来寻找赵国佞臣郭开命案的线索,但我们仔细分析一下就能察觉到两者之间的联系仅仅是郭开把嬴政送进了墨家学习,这层关系必然是嬴政在赵国时期产生的,如果真的要问嬴政的经历,也应该是问他和郭开之间发生过什么。但文中问的却全部聚焦于嬴政逃离赵国当天的事情,甚至包括救过嬴政的石兰草一家的遭遇。这些内容真的对于查案有用吗?这些内容更多的作用是为了给结尾的反转来一次铺垫,同时通过这一段故事把嬴政的故事直接放到了台面上讲。这时候已经有点隐隐然把嬴政的地位拔高了。

第三,结果部分嬴政正式登场,在他和姜明鬼的对峙中,姜明鬼的每一步计划都被嬴政轻描淡写地化解掉,甚至反作用于姜明鬼。姜明鬼的六国合纵之计在嬴政眼中一开始就不可能实现,要求姜明鬼救李牧的石青豹原来一直是嬴政的计谋,就连墨家钜子将小取城传给姜明鬼也是因为嬴政不屑于要。而对于天下大势的判断、气吞山河的胸襟,嬴政完全碾压姜明鬼,甚至在对于墨家精神的理解上,由于嬴政汲取了诸子百家的长处,也比姜明鬼有更深刻的认识。也正是这一部分的刻画,把姜明鬼和嬴政的主配角身份完全颠倒了。

这样的处理,也许是李亮苦心积虑的成果,也有可能是无心插柳的意外,但无论如何,通过剧情的变化在不注意间完成了作品主角的转换,这是创作上的一大进步。不管是有心还是无意,这也都是李亮坚持创作的结果。

下一部理应是本系列的完结篇,看预告会有荆轲登场,我们将会看到李亮如何演绎荆轲刺秦王这一经典。但更重要的是,我想看到李亮在创作上的进一步提升,给本作带来极为精彩的收尾。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