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王定国:谢觉哉谢老眼中的毛主席是这样令人难以忘怀(一)、漫漫人生,携手前行(二)、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三)、伟人的平凡

作者:斋晗
王定国:谢觉哉谢老眼中的毛主席是这样令人难以忘怀(一)、漫漫人生,携手前行(二)、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三)、伟人的平凡

今天安定平宁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这是无数革命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争取而来的。他们当中既有舍小家为大家,身先士卒,一马当先的个人英雄;也不乏那些夫妻二人,同心协力,精诚抗敌的生死眷侣。“延安五老”之一的谢觉哉和他的夫人王定国,便是这样的模范伉俪。

谢觉哉出生于1884年的湖南宁乡,而王定国是四川营山人,于1913年生。两个相差近三十岁,而又距离甚远之人,是如何走到一起的呢?

早年间谢觉哉在湖南老家的时候,听从父母之命,于1899年迎娶了门当户对的何敦秀。当时的谢老不到20,而何敦秀只有15岁。他们一同孕育了四男三女,不幸的是有三个儿子和两个女儿未能活到成年。

王定国:谢觉哉谢老眼中的毛主席是这样令人难以忘怀(一)、漫漫人生,携手前行(二)、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三)、伟人的平凡

后来谢觉哉参加了革命,留下何敦秀一人在家抚养孩子。他与王定国的邂逅,是在1935年6月的长征途中。彼时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刚刚会师,王定国闲暇之余来到河边浣洗衣物。

谢觉哉从桥上走来,对她说道:“小同志,麻烦你帮我把两件单衣合起来,中间夹些羊毛,缝成一件毛衣。”王定国害羞地接了过去,第二天做好又给他送了回去。

两年后在彭加伦的介绍下,在毛主席的批准下,他们正式结为夫妻,自此开始了鱼水交融的人生。两人一同生活了34年之久,育有五子二女,个个都很有出息。

王定国:谢觉哉谢老眼中的毛主席是这样令人难以忘怀(一)、漫漫人生,携手前行(二)、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三)、伟人的平凡

大儿子谢宏曾经是中国财政部部长;次子谢飘曾长期就职于对外经贸部门;三儿子谢飞是北影的教授也是一名导演;四儿子谢列曾在国家海洋局工作;五儿子谢云则任职于解放军总参;女儿在德国从事医疗工作;小儿子在国务院任职。

虽然他们有的已经去世,有的已经离休,但年轻时个个都是人中龙凤,个个都乃国家栋梁。谢觉哉对年小自己29岁的王定国处处呵护,处处疼爱,为了她还一度拒绝了何敦秀前往北京的请求。

年老体弱以后,才被小儿子谢放接到北京居住。在此期间,王定国对其百般照顾,甚至在她去世时,王定国也出面为其料理后事。这一切,都源自于她对谢觉哉的爱。

王定国:谢觉哉谢老眼中的毛主席是这样令人难以忘怀(一)、漫漫人生,携手前行(二)、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三)、伟人的平凡

1971年谢觉哉去世以后,王定国一度陷入悲痛之中无法自拔。最后她凭借着坚定的毅力走了出来,寄情于书法丹青,但是每每提到谢觉哉生前的事迹,还是忍不住落下动情的泪花。她最爱提及的,除了两个人一同经历过的艰苦岁月,就是谢觉哉与毛主席之间的故事。

谢老与主席两人都是湖南老乡,相识甚早。他们通过何叔衡的搭桥,互相熟识,谢觉哉又在毛主席的介绍下先行加入了新民学会,又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他主要负责法制方面的建设工作,长征之前,通过法律的途径,判决了不少的土豪劣绅。马日事变后,掀起了一股白色恐怖风潮,众人纷纷劝说谢觉哉退出共产党,均被其严词拒绝,只因他不愿放弃革命,只因他不愿让毛主席失望。

王定国:谢觉哉谢老眼中的毛主席是这样令人难以忘怀(一)、漫漫人生,携手前行(二)、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三)、伟人的平凡

而毛主席也没有辜负过谢觉哉的信任,比如1933年谢觉哉来到瑞金视察工作。这个平日里慈眉善目的“小老头”,刚开口便说:“你们称得上是共产党员、苏维埃干部吗?当前战争够残酷的了,大家都在千方百计节省每一个铜板、每一斤口粮支援前线,想不到瑞金县竟有用群众血汗养肥的贪官污吏”。

并处理了杨世朱和兰文勋。毛主席听完汇报后当即表态:“好,你谢胡子敢于开刀,我毛主席决不手软”。

那么,谢觉哉谢老眼中的伟人,究竟是怎样的呢?不妨通过其夫人王定国,来多了解一些二人之间的轶事。在王定国看来,谢老眼中的毛主席是这样令人难以忘怀。

谢觉哉吃穿俭朴,不求奢靡,除自身性格原因外,还受到了毛主席的影响。即使毛主席不求铺张浪费,但是在待人接物方面,绝不刻板。

王定国:谢觉哉谢老眼中的毛主席是这样令人难以忘怀(一)、漫漫人生,携手前行(二)、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三)、伟人的平凡

谢觉哉曾给王定国讲过,当年他刚到中央苏区,毛主席为了欢迎他,自掏腰包风尘仆仆地从老乡那里买了几个土鸡蛋。建国后这是稀松平常的食物,但在那个年代却是不可多得的美食。

还有毛主席对人很是体贴,当时谢觉哉经常工作到深夜,他又已经年过半百。毛主席便问候道:“谢胡子,你白天吃那点子粮食够了吗?”谢老笑着答道:“也够了!”毛主席接着又说:“我去弄点南瓜,你去弄点柴草,一块煮点南瓜吃”。

日理万机的毛主席,却能抽出时间来关心谢觉哉,这令他倍感暖心。那晚的宵夜,对于谢觉哉而言,是任何山珍海味都无法比拟的。

王定国:谢觉哉谢老眼中的毛主席是这样令人难以忘怀(一)、漫漫人生,携手前行(二)、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三)、伟人的平凡

在谢觉哉看来,毛主席还是一个识大义,讲大理,重统战之人。1936年红四方面军及三个主力军组成了西路军,要打通连接苏联的国际线。这一路上,他们遭到了意想不到的多重困难。

而毛主席当即派谢老前往兰州,去当代表。王定国回忆起二人共赴虎穴龙潭的景象,记忆犹新。谢觉哉负责与贺耀祖进行谈判,她就负责号召更多的妇女投入到抗日救国工作中来。

在延安日理万机的毛主席,经常致电谢老,指示他一定要批驳那些“回回非民族的言论”,要兴办回民学校和回民军校,事无巨细的对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做出了指导。

王定国:谢觉哉谢老眼中的毛主席是这样令人难以忘怀(一)、漫漫人生,携手前行(二)、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三)、伟人的平凡

此外,在王定国看来,毛主席时刻都保持着该有的诚挚与谦恭。1941年的毛主席,已经成了党的最高领袖,也被人民盛赞为“大救星”。可他在给谢觉哉写信时,还是一如既往的尊重。

比如“谢老:八日信及安塞报告均收,看一遍,尚待详看。准备开的总会议是积极的,非单位辩论个别问题,请准备一积极建议,包括全财经问题,分列若干条,今年如何办, 明年如何办,均列入之,抄子时请交我”。

“然统一首在对财经建设基本方针有一致意见,故就感想所及,提出如上论点,就正于你及林老,如你及林老觉得有错误,即祈毫不客气,一一指正。”

王定国:谢觉哉谢老眼中的毛主席是这样令人难以忘怀(一)、漫漫人生,携手前行(二)、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三)、伟人的平凡

在谢觉哉眼中,毛主席是粗中有细且才华横溢。他曾在日记中道:“日前至毛主席出,见其衣袋有线装书,问之为《阅微草堂笔记》,毛的工作可谓忙矣,但他总有工夫遍寻古籍,和人谈天。别人的忙常常不定是事忙还是心忙。越忙越急,事情就无法处理。若能以闲应忙,脑子清清爽爽,事来,当即便解决了。”

此外,在谢觉哉夫妇眼中,毛主席也是一个有儿女情长之人。

王定国回忆道:“1949年10月,北京的晚秋。来自中南海的一张请柬,带给我们一股沁人心脾的暖流。上面写着:岸英要结婚了,为了节约,只请你们夫妇来作客吧。”落款赫然写着笔走龙蛇般的毛主席三个字。

王定国:谢觉哉谢老眼中的毛主席是这样令人难以忘怀(一)、漫漫人生,携手前行(二)、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三)、伟人的平凡

当时谢老夫妇去往主席家中,看到国家领袖为长子举办的婚礼,是那么的俭朴,甚至是有些寒酸。这时的伟人,只是一个平凡的家长,慈爱的父亲。他和平常人家的百姓一样,亲自给客人端茶递水,迎来送往。

席间,毛主席除了给他们介绍了自己的几个亲友外,还特地给谢老夹菜,说道:“尝尝,比起在延安你送我的腊肉怎么样?”宴席结束,毛岸英夫妇还带着他们去参观了自己的新房。其中没有几件像样的家具,床和柜子还都是苏联朋友送来的。

后来毛岸英在朝鲜战场壮烈牺牲,毛主席就将儿媳当成了自己的女儿。他不断地给“思齐儿”写信劝慰,并竭力撮合其再婚。刘思齐的第二次婚礼,谢觉哉夫妇又参加了。

王定国:谢觉哉谢老眼中的毛主席是这样令人难以忘怀(一)、漫漫人生,携手前行(二)、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三)、伟人的平凡

王定国回忆道:“上次毛主席是娶儿媳,这次是嫁女儿。思齐婚后一直和丈夫前去探望主席,后来有了小孩,也经常带着他“回娘家”。”

王定国回忆道谢觉哉的晚年生活,直言他最割舍不下的就是毛主席。平日里两人工作都很繁忙,但是还坚持着书信来往。谢老也经常给主席写信。在1968年,毛主席75岁生日时,谢觉哉已经84岁高龄,他饱受疾病折磨,深知时日无多。

尽管如此,还是抱着病体写道:“主席,我已经好久没作诗了。今遇您生日,诌了几句不成诗的诗,送给您看看,祝您万寿无疆!”诗的具体内容是这样的:正是从心所欲年,名传环宇德齐天;一池春水无心皱,万古云霄着意旋。算定帝修反必败,眼看亚非拉争先。人民万岁呼唤遍,雨露阳光在眼前。

王定国:谢觉哉谢老眼中的毛主席是这样令人难以忘怀(一)、漫漫人生,携手前行(二)、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三)、伟人的平凡

毛主席看后,很是感动,并将这封信珍藏了起来。谢觉哉去世后,毛主席还经常对着这封信回忆。

可见,谢老眼中的毛主席是如此的令人怀念,是有这么多的闪光点。可惜的是,现在故事的三位主人公,都已经去世长辞,希望他们天国再见,仍能再续前缘。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