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谭飞演讲丨2020快结束了,我想表扬两个演员

作者:四味毒叔

大家好,我是谭飞。

很高兴今天还能在现场见到这么多人。这太让我惊讶了,我本来以为大家肯定都起不了床。影视行业的人嘛,平时忙于艺术创作,能那么早起来不容易,能聚这里听我们说话就更不容易。但一想我又明白了,大部分是赶来看咏梅老师的对吗?

还有一重惊讶是什么呢?大家都知道上半年的黑天鹅,今年的电影市场实在太特殊了,我们身在行业里的每个人都在见证历史。

谭飞演讲丨2020快结束了,我想表扬两个演员

能来到厦门,参加金鸡电影节,还看到还有这么多人坚守在电影行业里,我自己也特别开心。

回想起半年前,还像昨天一样。7月20日电影院正式开门,大家的心情都像过年,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我第一时间买票去看电影,当时还有上座率30%的限制,观众和观众之间都隔着座位,大家戴着口罩,就跟“接头”一样,这是从来没见过的场景,但很快熟悉的感觉就出现了。等灯光暗下来,听见和龙标一起响起来的那声“噔噔,噔噔噔噔”,我眼泪都差点掉下来。

用周星驰电影里的一句话,那一刻真是觉得,哎呀“回来了,全回来了!”

谭飞演讲丨2020快结束了,我想表扬两个演员

疫情期间也有人问我,干嘛非得去电影院呢?我也有过困惑,电影对我们的生活真的有那么重要吗?原本坚信的热爱,好像消退了,直到那一刻,看到旁边观众的投入,看到影院经理的笑容,我也才发现自己对电影有多么浓重深沉的爱,也知道有千千万万的人对电影是多么热爱。爱也回来了。

不仅如此。复工的这半年,我们还直接拿了个世界第一。

上个月中旬的时候吧,我看到内地市场已经取得了129.5亿元票房,超过了北美市场,成为全球第一大票仓。这背后有心酸有艰难,更多的无疑是振奋和信心。

这过程有两个重要节点,第一是从复工初期到《八佰》上映,票房突破了50亿。今天王中磊先生也在这,我听说您以前觉得“投资拍《八佰》就是因为疯了”,那现在是不是可以骄傲地说,当初那些不看好《八佰》,预测《八佰》会失败的人才是真疯了?

谭飞演讲丨2020快结束了,我想表扬两个演员

第二个节点是“国庆+中秋”档期,好几部重磅国产电影同时上映,推动内地票房突破了100亿,今年这么特殊的情况下,国庆档有将近40亿的总票房成绩,排内地影史第二。

预计到年底,总票房会突破200亿。明年的春节档也非常值得期待,目前已有8部电影定档大年初一,这个数量史无前例。我看两大购票平台上,人气最高的还是《唐人街探案3》,观众们等了整整一年,肯定是档期头号种子选手。新定档的《你好,李焕英》和《侍神令》也有不错的竞争力,到时候会不会让上座率恢复到100%,一举达成影史最强春节档呢?真让人期待。

谭飞演讲丨2020快结束了,我想表扬两个演员

算了这些跟行业相关的我也不多说了,宋方金和汪海林两个话痨都在这,我要是都给说完了他们非跟我急不可。哎,我还是找个他们不擅长的领域,来简单聊一下2020年的演员和导演。

之前看朋友圈有个词在刷屏,“百亿演员”。我这文科生加直男一看这词,赶紧拿手机百度,百亿是啥概念?嚯,百元大钞一亿张,堆起来120立方米,相当于30吨黄金。如果按一秒钟一张的数钱速度,能数上三年。

再去仔细了解,原来是今年《八佰》和《我和我的家乡》的票房表现都不错,我们的“百亿演员”一下子竟然多了5位:张译,欧豪,王宝强,刘昊然,徐峥。

想起去年说杜江进入“百亿演员”俱乐部的时候,看他是85后我还感慨了一下,后浪汹涌,前浪堪忧啊。今年这更吓人了,欧豪是90后,刘昊然是95后,“百亿演员”的年龄门槛又被拉低了十年。

但好像也有点不对劲,仔细一想这个称号肯定有问题。年轻演员真的是靠自己扛起了单部电影的票房吗?《八佰》和《我和我的家乡》,他们也都只算主演之一,这么早就给年轻演员这么大的光环,把他们的地位抬上去,压力也就上去了,这算不算一种捧杀呢?

谭飞演讲丨2020快结束了,我想表扬两个演员

所以我觉得这个概念还是得慎用,演员也只是一项普通工种,别动不动搞那么大的头衔。叫百亿演员,还不如叫良心演员。良心出演,良心奉献,他们在电影里各自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这就足够良心。至于最后成绩如何,是整个团队的成果。这个时代,良心远比钱更值钱啊。

今年的良心演员,举两个拼音zhang开头的例子。先说张译。有网友调侃说,今年是“张译年”。《八佰》里,他演了位贪生怕死的“老算盘”,角色的个性非常突出,和别的充满英雄气概的军人们比起来反差很大,最难得的是我那天看的时候,听旁边座位的观众议论,说有张译吗?谁是张译?

一下就觉得,媒体和影迷的一些说法,像是“一人千面”“演谁是谁”什么的,这些都属于对演员的最高褒奖了啊,但用在张译身上也确实很准确,没瞎夸。

后面还有《我和我的家乡》《金刚川》,张译的角色都成了影片亮点。我去看张译的履历,和“顺利”完全不搭边。他当过10年兵,又跑了10年龙套,19岁的时候有导演跟他说,“你再演戏就是自寻死路”,27岁的时候又有导演跟他说,“男演员要是28岁还不出成绩,这辈子也就到头了”。

谭飞演讲丨2020快结束了,我想表扬两个演员

结果呢,不仅远远没到头,反而是厚积薄发。现在他年过40,终于受到了观众一致好评,同时也是第五代、第六代一众大导演们爱合作的演员。贾樟柯对他有一评价就两个字:“能行!”,现在来看,慧眼识珠啊。张译的长相不出众,没有辨识度,甚至天赋也一般,能有现在的成就靠什么?无非努力,敢拼,最后也还是落到两个字上:“演技”。

另一位要说的是章宇。在《风平浪静》里章宇演一个有巨大内心创伤,表面却很平静的角色,这种情绪拿捏是最需要功力的。宣传片里有个画面,看过的人都很难忘。角色坐在船上浑身发抖,眼睛红肿,盯着镜头看,那根本不是演出来的。我看一篇报道,说他完全沉浸入了角色的世界,让自己去体会前一天晚上害死了人的那种恶心感,结果第二天在片场就真的吐了,背过身吐完,回过头来,盯着镜头,那一幕就成了。

谭飞演讲丨2020快结束了,我想表扬两个演员

他的演法是完全变成角色,可能一直如此。据说十年前拍一部叫《手枪》的电影,他要演一位从贵州来北京投靠舅舅的打工仔“猛子”,他和导演聊完说,这半年不干别的,就琢磨这戏。然后接下来的半年他就真的把自己活成了一个打工仔,在拍摄地附近租旅馆住,到公共澡堂洗澡,别人问他来历,他就说自己叫猛子,是从贵州来北京投靠舅舅的。

这种投入程度,愿意为了角色,去不断地消耗自己,是敬业,更是一种良心。

章宇其实不是刚火起来,2018年应该才是“章宇年”,《我不是药神》《无名之辈》《大象席地而坐》三部高质量电影,让观众认识了他。今年再拿出出色的演技,马上就又有了热度,也算是一种厚积薄发。

其实我看完《风平浪静》点映当天就在电影院门口拦住了他,问能不能来咱《四味毒叔》做个访谈。他说他还是不够资格,这份谦虚,不是装的。后来我看到一篇文章,说他基本不接受视频采访,理由是为了保护他那张脸。不至于吧?难道他不想靠实力了想转成靠颜值路线了?长这样还想当小鲜肉?仔细一看我明白了,他说“每个创作者都要慎用他的材料,演员的材料就是脸。平时用得过多,就是在自我消解”,这份认知,我想竖个大拇指。

说起今年的大银幕,可能是有点阳盛阴衰,大男主戏比较多,票房高的全是讲些枪林弹雨的事。我们的巾帼力量也在发力,不过是在别的领域,按整个娱乐产业来看,女性崛起的趋势还是很明显,像咏梅老师《地久天长》那样的好作品明年能不能有,咱们拭目以待。

谭飞演讲丨2020快结束了,我想表扬两个演员

如果说今年的演员表现是独自成峰,各领风骚,今年的导演们那就跟综艺里似的,流行“成团”。

《我和我的家乡》就沿用了和去年《我和我的祖国》一模一样的模式,组建了一支“导演梦之队”,让7位导演去拍5个故事。其实七位导演都发挥了自己的特长,一加一加一加一......最后大于七,这是成团的优势。中国导演天团奉献出了成团后的代表作,每个人都不打折扣的在质量上有所追求。

再者,观众一看也新鲜,一份票钱,好几倍的体验价值。而且现在的观众本来就越来越习惯看短的东西,看浓缩的东西。把一部电影的时间给切割开,变成单元剧,这不就相当于互联网那帮人说的,现在长视频遇到了瓶颈,要大力转战中视频吗?这么干也算是踩准时代潮流了。

后来我又看了《金刚川》,管虎、郭帆、路阳三位导演合作,从不同的视角去讲同一个故事,很好解决了叙事关联性的问题。

谭飞演讲丨2020快结束了,我想表扬两个演员

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是,《金刚川》的剧本本来就是像《敦刻尔克》那样,不是有三位导演那就分三段,就分别拍三个视角了,而是有些更具体的分工。我记得好像是郭帆特效经验丰富,负责美军飞行员部分,管虎战争片经验更多,就负责桥上和河岸的对抗。《金刚川》证明了,多位导演合拍战争类型商业片的模式是完全可行的。

最近宣布开机的《长津湖》,导演也有三位:陈凯歌,徐克,林超贤,这个成团质量那也相当高,算是天团中的天团。总之不管商业电影还是主旋律,还是两者结合的“主流商业大片”,从目前的方向看,靠多位导演协力,来发挥各自优势,这种创作模式在未来肯定也会更多出现。

2020年快要结束了,我不知道明年我会不会怀念它,但我肯定会记得这一年的中国电影都发生了哪些故事。中国电影能在疫情后触底反弹,走出了一个漂亮的“v”字,是在实力派演员、实力派导演、以及新的创作模式的共同推动下实现的,它的未来也一定会越来越好。

谢谢大家。

谭飞演讲丨2020快结束了,我想表扬两个演员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