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株洲昭陵不是“陵”,与东汉马援有关,吴三桂“一把火”毁了诺言

作者:才晓得

若不是有人提示,@才晓得 真不晓得湖南株洲市有一个昭陵。很显然,这个昭陵不是陕西那个唐太宗李世民与长孙氏合葬的“昭陵”,并且与“陵”无关,与东汉传奇的伏波将军马援有关。清初那个“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吴三桂,在这里放了“一把火”,许下的诺言成为当地痛苦的记忆,同时也是一个笑谈。@才晓得 慕名来到株洲昭陵老街,欣赏江景,访古问今。

株洲昭陵不是“陵”,与东汉马援有关,吴三桂“一把火”毁了诺言

株洲昭陵老街位于渌口区南洲镇,原属株洲县洲坪乡,紧邻湘江,因江而生,因江而兴。@才晓得 一到昭陵古街,就被那清澈的江水所吸引。您看看图片,湘江与蓝天辉映,宛如一块碧玉,让人情不自禁地想抚摸一下,此时,江面来了一艘货船,朝下游驶去,似乎扰了这份安宁,也似乎增添了几分生气。

株洲昭陵不是“陵”,与东汉马援有关,吴三桂“一把火”毁了诺言

当地一位老哥豪爽、好客,和@才晓得 聊了很久。“若知昭陵城,胜似长沙郡,要知街多长,三千六百铺,还除、熬糖、打豆腐。”老哥说起当地民谣,眼中闪烁着无限荣光。一些历史资料显示,昭陵古街因为位置独特,在依赖水运的古代,迅速发展,一度成为湘江上的重镇,目前仍保留多个渡口,江边还有很多老街的繁华印记,是株洲轻松游的好去处。

民谣中的“还除”是什么?当时没问清楚,现在也没弄明白。路过的高人,恳请您指点一下。

株洲昭陵不是“陵”,与东汉马援有关,吴三桂“一把火”毁了诺言

多位当地村民告诉@才晓得,东汉光武帝时期,传奇的伏波将军马援受命前往交趾(今越南)平叛,曾在此驻兵、生活。五代十国时,马殷踞湖南,尊伏波将军马援为祖先,奏请唐王李升封马援为昭灵英烈王,此地始称“昭灵”。

株洲昭陵不是“陵”,与东汉马援有关,吴三桂“一把火”毁了诺言

后来,宋代著名文学家乐雷发(湖南籍)写了一首《昭陵渡马伏波庙》:

功名要结后人知,马革何妨死裹尸。 汉帝可能疑薏苡,湘民却解荐江蓠。 纸钱撩乱巫分胙,粉壁阑斑客写诗。 堕水跕鸢无处问,滩头斜照晒鸬鹚。

各位注意到了吧,著名文学家、大诗人乐雷发先生也有笔误,将“昭灵”写成“昭陵”。后来,这里的地名就成了“昭陵”。还有,这首诗里面的字,您全部认识吗?尴尬哦,至少有三个字,我查了字典。

株洲昭陵不是“陵”,与东汉马援有关,吴三桂“一把火”毁了诺言

株洲昭陵有一个特别的故事,与那个“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吴三桂有关。多位当地人向@才晓得 讲述了这个故事,内容大同小异。

清朝康熙年间,吴三桂不满朝廷撤藩,开启“三藩之乱”,转战各地,生灵涂炭。几年后,吴三桂兵败,准备退回衡州(今湖南衡阳)。撤至株洲昭陵古街时,天色已晚,伸手不见五指。已成惊弓之鸟的吴三桂,为了让大军顺利渡过昭陵滩,令人在昭陵街上放火照亮江面。那个时候的房子,都是土木结构,以木料为主,这一把火趁着风势,越烧越大,将昭陵街毁于一旦。

吴三桂当时许诺,如果他当上皇帝,一定重建昭陵古街。这样的话,谁信?大家不敢怒不敢言。结果呢,吴三桂在衡州做了5个多月的皇帝,过了一把“皇帝瘾”,哪里还记得这个许诺?实际上,即使记得,已是丧家之犬的吴三桂也没这个机会和能力,来实践诺言。

株洲昭陵不是“陵”,与东汉马援有关,吴三桂“一把火”毁了诺言

株洲昭陵除了江景秀丽,历史厚重,据说还是钓鱼的好地方。可惜,当天@才晓得 来去匆忙,没有找到“最佳钓点”。有空的话,喜欢钓鱼的我,定当重访昭陵老街。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