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阳曲“金谷子”收割忙 托起村民致富路

作者:太原广播电视台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转眼已到深秋,每年的这个时候,正是谷穗成熟收割之时。而说起谷子脱出的小米,除了沁州黄,就是阳曲县泥屯镇的“白马掌”了,依靠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及政府好政策的扶持,近几年,当地村民在合作社的带领下,走出了一条特色致富路。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谷子地,看看今年新小米的收成和价格如何?

阳曲“金谷子”收割忙 托起村民致富路

眼下,阳曲县泥屯镇归朝村的山梁上,近百亩沉甸甸的谷穗随风摇曳,丰收的气息扑面而来。趁着阳光正好的这段时间,清风良业合作社的领头人白俊义带领社员们一起,现代化的收割机、脱谷机齐上阵,抢在冷空气来临前,将最后一批谷子收割完毕。

清风良业合作社理事长 白俊义:从10月中旬的时候我们就开始收割上了,两千来亩已经收完了,今天有一百亩左右,今天是最后一块地了,传统的一个礼拜也收不完。

据介绍,受前段时间持续降雨的影响,今年谷子的收成下降了近一半左右,但小米的品质及价格却始终如初,而且销售势头依然强劲,可以说在没收割前,合作社近三千亩的收成就基本被预订一空。

清风良业合作社理事长 白俊义:品质还是挺好的,气候和土胚的关系,这个地方的小米特别好吃,比其它地方小米要熬出来要糊要黏,金黄色的,颜色要好看,价格我们现在零售是八块钱一斤,还和往年一样。

阳曲“金谷子”收割忙 托起村民致富路

但在前些年,种谷子这个泥屯镇村民祖祖辈辈的营生却一直没有形成产业,不仅每亩地的产量低,而且销路有限,大伙儿种谷子的积极性不高。2017年,阳曲县加大扶贫补贴力度,大力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实现大面积机械化种植收割,在大大降低人工成本的同时,谷子的产量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清风良业合作社理事长 白俊义:过去的时候全是拿篓种了,种下来薅苗、除草,那比较麻烦。现在双垄沟播这种技术就是一脱七八颗,或者是十来颗,这种一个是主要间一下苗,除草基本上不用管,速度很快,以前老百姓一亩地里面最多就是二三百斤的产量,现在能达到五六百,有的六七百、七八百斤。

产量提高了,更要拼品质。在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的同时,合作社还购置了先进的石磨及机器生产线,努力打造高品质小米。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发展,合作社清风良业商标,已经成了省内外的知名品牌。

清风良业合作社理事长 白俊义:这几年通过农博会等宣传,天津、北京,像这些湖南长沙、武汉这一带,包括深圳订单挺多的。

阳曲“金谷子”收割忙 托起村民致富路

不仅如此,合作社还通过线上多种电商平台及线下与贡天下合作、在市中心山西特产店销售等多种渠道,让阳曲小米的知名度是越来越高,销量与日俱增,极大地带动了当地贫困户的持续增收。

合作社社员:现在这个合作社从春季的翻地、旋耕、打秆、下种,全不要钱,这你就省了钱了。

清风良业合作社理事长 白俊义:统一种,统一提供农资,最后收回来的时候统一销售,像一亩地增加五六百块钱,光机械化作业的这一方面,还不说投资的其它。

可以说,从合作社成立以来,对流转的土地实行统一播种,统一供应农资,统一技术指导,统一产品销售这样的全免费服务模式,让社员的人均收入比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整体提高了30%。而为了让十里八乡的老乡都能因“金谷子”富裕起来,合作社今年又新托管了三万亩土地,各个环节上严把质量关,继续在让小米产业强起来、产品“绿”起来上下功夫,努力实现产业链不断延长,价值链不断提升。

清风良业合作社理事长 白俊义:这不是托管了三万亩谷子,从种植到收割上,从源头追溯到收割回去碾加工成小米,有一套资料,下一步来提高小米品质吧。(记者 原野 王瑞)

来源:太原广播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