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完法国电影《狼之歌》后,我并不认为这是一部战争片,甚至觉得电影推荐语有些文不对题。电影延续了法国影人一贯的思辨逻辑,用大海、潜艇、鱼雷和核武器,向我们传递了这样一个略显沉重的论调:在未来的高科技战争背景下,人,即使再富有才情再富于思辨再公正勇敢,也将苍白无力。
和注重大场面大制作的美国电影不同,《狼之歌》一开场,就引用了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名言“人分三种:活人,死人和出海的人”,让观者如堕五里雾中。
男主人公,年轻的“泰坦号”潜艇声呐兵尚特莱,拥有一对出奇的好耳朵,能够迅速清晰地辨认出各种潜艇和武器在水下的声音。可即便拥有如此天赋,他还是在执行出航任务时搞砸了。面对突然出现的一艘敌方改装潜艇,他完全没了主意,几乎葬送全艇上百号人的生命!幸亏艇长格伦夏普及时做出决定,才勉强完成任务全身而退。回港之后,尚特莱被停职,而艇长格伦夏普和大副多西都因功晋升。
随着主人公命运的低谷,电影也开始进入和缓的叙事阶段。尚特莱不惜种种手段去查清那艘改装潜艇的信息,最终查出,这是一艘被前苏联淘汰的旧式潜艇。格伦夏普和多西则作为两位新任艇长,分别率领“无畏号”和“泰坦号”潜艇先后出海巡航。至于命运多舛的尚特莱,本来应该在格伦夏普的照料下,担任最精锐的“无畏号”潜艇声呐兵,却因为尿检被测出了大麻成分,含着眼泪被留在了军港。
这时,剧情峰回路转!法国监测到有一枚俄制核导弹正向本土袭来,本着既定核战略,总统下令由巡航在外的“无畏号”对俄国实施核反击。跟随基地司令进入作战室的尚特莱却意外探测出,来袭的导弹比实际重量轻了20%,这是一枚空包弹。于是真相大白,是恐怖分子买下并改装了那艘破旧潜艇,企图用虚晃一枪的方式挑起核大国之间的末日决战!
但是,“无畏号”在格伦夏普艇长的指挥下,已经进入了静默状态,即将开始核反击,没有人能够阻止核弹发射!“我一辈子教导孩子要遵守规则,现在却要去阻止他们。”念念有词极度内疚的司令带着尚特莱追上还未下潜的“泰坦号”潜艇,与艇长多西一道去执行总统的新命令:要么不惜代价阻截“无畏号”发射核弹,要么听凭全世界就此毁灭!
在接近“无畏号”之后,“泰坦号”艇长多西打开通讯频道,试图联系格伦夏普,却无法取得对方的信赖。没办法,司令只好下令攻击“无畏号”。在一阵阵狼嚎般的警报声中,两艘潜艇,两队昔日的战友开始了攻防大战。“泰坦号”被击沉,“无畏号”被重创,但潜艇上的核弹还处在预备发射状态。
千钧一发之际,年轻的尚特莱通过语音频道对格伦夏普说出了两人心有灵犀的狼嚎暗号,终于获得了格伦夏普的信任。重伤的艇长在最后时刻用尽气力抽出了发射程序板,阻止了核弹发射。
在“泰坦号”即将沉入海底的一瞬,尚特莱被司令送进鱼雷管,终于浮到海面上获救,而他那双天赋异禀的好耳朵,却不幸丧失了听力……
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人分三种:活人,死人和出海的人”这句话,指的就是那些出海作战的潜艇军人。一旦潜入深海执行任务,他们就处在与世隔绝的环境中。
而与世隔绝,就意味着没有奇迹没有外援,一切都只能按照既定程序进行。格伦夏普艇长的做法无可厚非,他接到实施核打击的命令后,立刻将全艇实施静默封闭,而把每一个意外闯入的介入者,都视为威胁。他遵守的是核战略的程序,他只能去全力完成攻击任务。
而另一方面,总是教导下属按章办事的司令官,现在却要亲手去阻截照章办事的下属,而且还是不计一切代价地阻止,哪怕是必须向自己的下属发射鱼雷!在规则面前,纵然司令曾经爱兵如子,纵然两位艇长袍泽情深,纵然格伦夏普与尚特莱之间情同手足,一切都虚弱无力。他们只能在规则的禁锢下,机械地照章办事,冷血地相互攻击,并最终两败俱伤。
而电影本身的名字,狼之歌,也含有一种隐喻。它既是潜艇发出的遇袭警报,也是自身发起攻击的战斗警报。这狼嚎,既代表危险也是救星,就像水一样,能载舟亦能覆舟。而那个既能保护潜艇部队,也能毁灭他们的规则,岂不是又一声狼之歌?
幽蓝的大海,深潜的潜艇或许离我们很远,但以高深莫测的算法为核心的网络时代规则程序,却离我们很近。在人工智能为代表的高科技面前,众多缺乏计算机学科背景的人们,恐怕也会处在另一种与世隔绝的境地,纵然才情四溢,也显得苍白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