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把《人民的名义》和《突围》一对比,差距就出来了一、老戏骨“飙戏”二、剧情“接地气”三、所有的诚意,是能被看到的

作者:电影什么都知道

2016年,《人民的名义》即将开拍,作为导演的李路却发了愁:拿到手的投资只有几千万。

这在当时连一个流量明星的片酬都不够。

看着手边的剧本,高亚麟一拍桌子:“拍吧,差多少钱,我补上。”

因为这句话,高亚麟抵押了自己的房产,为此,他甚至“十天半个月都不敢上床睡觉,生怕老婆给我踹下床来!”

把《人民的名义》和《突围》一对比,差距就出来了一、老戏骨“飙戏”二、剧情“接地气”三、所有的诚意,是能被看到的

也是因为片酬问题,从一开始,剧组就决定不用“小鲜肉”。

后来在采访中高亚麟被问到这个问题。

主持人:“《人民的名义》为什么没请小鲜肉?” 高亚麟:“这部戏是要靠演员来完成的。” 主持人:“您的意思是,小鲜肉不是演员吗?” 高亚麟:“有一些小鲜肉,他们不是演员,不会演戏,我请他们干什么啊?他们是平面模特,脸长得好看,多才多艺,但他们唯独不是演员。”
把《人民的名义》和《突围》一对比,差距就出来了一、老戏骨“飙戏”二、剧情“接地气”三、所有的诚意,是能被看到的

后来,《人民的名义》邀请48位“老戏骨”朋友来客串,全剧80多位演员,最终片酬只有4800万。

把《人民的名义》和《突围》一对比,差距就出来了一、老戏骨“飙戏”二、剧情“接地气”三、所有的诚意,是能被看到的

据说当时在邀请陆毅出演主角侯亮平时,陆毅因为“片酬太低”差点拒演。

最终,《人民的名义》播出后引起很大反响,当时“卖房”的高亚麟也得到了自己应得的收获。

遗憾的是,《人民的名义》“首播之后,再无重播”。

而在《人民的名义》播出的第二年,它的“续集”《人民的财产》开拍,并在2019年杀青。

但直到2年后,这部剧才正式上映。

只是剧名改成了《突围》。

把《人民的名义》和《突围》一对比,差距就出来了一、老戏骨“飙戏”二、剧情“接地气”三、所有的诚意,是能被看到的

从《人民的名义》到《突围》,我们能看到国产剧的进步。

曾经,孔笙导演在一次采访中表示:

现在观众的审美,已经被那些(烂)片子毁了,我们有责任让观众知道,什么是好的。

把《人民的名义》和《突围》一对比,差距就出来了一、老戏骨“飙戏”二、剧情“接地气”三、所有的诚意,是能被看到的

于是,他拍出了《伪装者》、《琅琊榜》,以及后来的《欢乐颂》、《父母爱情》和《山海情》等。

国产剧有一段时间是“窘迫”的。

“小鲜肉”横行,他们给娱乐圈带来的伤害,就是让观众对“演技”产生了怀疑。

但总有一些人在努力。

《人民的名义》开拍时,坚决不用“小鲜肉”,于是我们就看到了剧中经典的“老戏骨飙戏”的场景:

侯勇饰演的赵德汉即使吃炸酱面都全身是戏;

把《人民的名义》和《突围》一对比,差距就出来了一、老戏骨“飙戏”二、剧情“接地气”三、所有的诚意,是能被看到的

侯天来饰演的陈清泉一句“学外语”让人忍俊不禁;

把《人民的名义》和《突围》一对比,差距就出来了一、老戏骨“飙戏”二、剧情“接地气”三、所有的诚意,是能被看到的

还有,吴刚饰演的达康书记在车窗摇下时那一个眼神,让人不寒而栗。

把《人民的名义》和《突围》一对比,差距就出来了一、老戏骨“飙戏”二、剧情“接地气”三、所有的诚意,是能被看到的

相较而言,《人民的名义》中,最让观众“反感”的反倒成了“年轻演员”陆毅和“黄毛”。

在很多镜头里,面对着“老戏骨”,弹幕上往往调侃:陆毅演技被吊打。

而“黄毛”出场的时候,很多观众表示:看到他就想快进。

把《人民的名义》和《突围》一对比,差距就出来了一、老戏骨“飙戏”二、剧情“接地气”三、所有的诚意,是能被看到的

当剧中全是“飙戏”场景时,就让我们知道了:真正的演员,是有“演技”的。

作为“续集”的《突围》,同样继承了“戏骨云集飙戏”的特色。

在《突围》中,有6位国家一级演员出演,12位戏骨撑场,影帝视后扎堆。

主演:国家一级演员靳东和“视后”闫妮

把《人民的名义》和《突围》一对比,差距就出来了一、老戏骨“飙戏”二、剧情“接地气”三、所有的诚意,是能被看到的

靳东在《突围》中饰演的“齐本安”,就像《人民的名义》中陆毅饰演的“侯亮平”。

作为主角的两人,推动着剧集的发展。

他们为人正直,性格刚正,迎面给人带来一种浩然正气,如果说侯亮平是大闹天宫的“猴子”,那齐本安更像是各种复杂关系中的“定海神针”。

在靳东之前的很多作品中,因为塑造形象的雷同,他往往被称为“老干部”,但在《突围》中,能很明显看出靳东的进步。

把《人民的名义》和《突围》一对比,差距就出来了一、老戏骨“飙戏”二、剧情“接地气”三、所有的诚意,是能被看到的

作为剧中的女主角,闫妮也有很大的突破。

当年,闫妮通过《武林外传》大火,但从此,她身上也一直背负着“佟湘玉”的标签。

在一生中能塑造一个成功的角色是一种幸运。

但想要突破这个角色给自己的束缚,却是艰辛。

同样凭借《武林外传》走红的沙溢曾在节目中感慨:或许我再也没法塑造一个超越“老白(展堂)”的形象。

把《人民的名义》和《突围》一对比,差距就出来了一、老戏骨“飙戏”二、剧情“接地气”三、所有的诚意,是能被看到的

但闫妮一直在努力,在剧中,我们能看到闫妮的进步,她饰演石红杏,将人物那种痴迷、虚荣甚至有些歇斯底里完全展示了出来。

除了靳东和闫妮,《突围》还汇聚了大批的“老戏骨”:

比如,国际一级演员韩童生、句号、奚美娟等。

把《人民的名义》和《突围》一对比,差距就出来了一、老戏骨“飙戏”二、剧情“接地气”三、所有的诚意,是能被看到的

这些演员,在剧中无论戏份多少,都能塑造出让人难忘的人物角色。

不知道大家发现了没有,这些年影视剧公映数量很多,但能够成为经典的却很少。

最基础的,很多影视剧的剧情,非常脱离现实生活。

就像网友们调侃的:在国产剧里,我们连穷人都当不起了——

有很多都市剧,只是普通打工人,但却能住豪宅,吃大餐,在剧里一会换一套衣服,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时装秀……

把《人民的名义》和《突围》一对比,差距就出来了一、老戏骨“飙戏”二、剧情“接地气”三、所有的诚意,是能被看到的

这样的剧情太过脱离实际,很难让人“入戏”。

在《人民的名义》中,很多剧情和人物关系都很“现实”:

所以我们就能看到,在豪宅内藏了2个亿的赵德汉依旧像普通人一样吃炸酱面。

这样才会让他后来的被揭破后的辩白充满戏剧性。

把《人民的名义》和《突围》一对比,差距就出来了一、老戏骨“飙戏”二、剧情“接地气”三、所有的诚意,是能被看到的

还有“大反派”祁同伟,作为寒门学子,他是孤傲的,他的很多选择也是无奈的。

所以到最后,虽然知道他作恶多端,但很多人还是被他打动。

把《人民的名义》和《突围》一对比,差距就出来了一、老戏骨“飙戏”二、剧情“接地气”三、所有的诚意,是能被看到的

剧中的人物不应该是片面的,他们是立体的,是活生生的。

这就是剧情要“接地气”的原因。

在《突围》中,靳东刚一出场,大家都以为又是“霸道总裁”的套路,结果发现他在大领导林满江面前也是点头哈腰。

把《人民的名义》和《突围》一对比,差距就出来了一、老戏骨“飙戏”二、剧情“接地气”三、所有的诚意,是能被看到的

甚至在和爱人聊天时,能说出那句“在家给老婆拎包,在外给领导拎包”。

这样的台词,立刻让霸道总裁变得贴近生活。

还有闫妮饰演的石红杏,她迷恋师兄林满江,甚至在家里挂满了他的照片,为此丈夫非常不满:在这个家里,有我没他。

结果石红杏表示:我要他,不要你。

把《人民的名义》和《突围》一对比,差距就出来了一、老戏骨“飙戏”二、剧情“接地气”三、所有的诚意,是能被看到的

这又引起了“职场中仰慕异性算不算精神出轨”的讨论。

在《突围》中,很多场景,像极了我们的生活,无论是职场,还是夫妻感情。

这样的剧,在看起来才会让人“沉浸”其中。

《突围》在2019年就已经杀青,但因为各种原因,直到今年它才改名播出。

而且,原本62集的剧情,被删掉17集,最后变成了现在的45集。

把《人民的名义》和《突围》一对比,差距就出来了一、老戏骨“飙戏”二、剧情“接地气”三、所有的诚意,是能被看到的

在这背后,是主创团队的诚意满满。

这些年来,我们已经见过太多“捞快钱”的影视剧:

因为某个小品火了,立刻改编成电影;

因为某个综艺节目火了,立刻来一个电影版。

还有一些电视剧,号称“翻拍”经典,但最终总是让观众忍不住吐槽:放过经典吧。

其实,真正的有诚意,是能被感知到的。

把《人民的名义》和《突围》一对比,差距就出来了一、老戏骨“飙戏”二、剧情“接地气”三、所有的诚意,是能被看到的

《人民的名义》之所以能大火,是因为他的真实不做作,他对现实的反应是很犀利的。

而《突围》,从剧集之中,我们能感受到很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

当看一部影视剧,看完之后,让你感觉有些话不得不说,但又发现说不出什么时,这就说明,这部剧,成了。

由此看来,《突围》,成了。#靳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