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十堰历史:会馆金碧辉煌,那些曾经活跃在十堰旧时的商人

作者:秦楚刊号
十堰历史:会馆金碧辉煌,那些曾经活跃在十堰旧时的商人

会馆,(亦称同乡会馆)有据可考者最早在清朝。但在唐朝初期,由于庐陵王谪居房县,(当时名房州)这里就是、豫、川、陕的通衡。至明洪武时期大批移民陆续迁来房县,这里便成了四川、陕西、武汉以及各县客商的汇集之地。尤其清朝时外地行商和流动手工业者来访甚多,有的在房县安家落户,大多居住于城镇。在封建社会,这些商人和手工业者,客居异乡,初来乍到,常受本地人的歧视。对事对人总是低首小心,深感孤立无援的痛苦。同时,工商界内部为了竞争,尔虞我诈,各自都受随时可能破产的威胁。为了互相关照,维护同乡利益,使事业得到保障和发展,他们便以地区乡谊自行结合,组织同乡会。各同乡会员。自愿解囊捐助,集资建造会馆作为联络和集会的地点,于是会馆便应运而生了。排,进各同乡会之间,争胜斗富,在会馆建造上,竟相攀比,不甘人后。各个会馆,都是宫殿式的建筑,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座落在西关的江西会馆,建于清乾隆五十四年,面积4000平方米,房屋二十余间。有前后三间紧连的高大宽敞的正殿和两侧华丽的配殿,正殿对面有戏楼,两边还有看台。庭院宽阔,苍劲古柏耸立正殿两旁,为壮观。房屋建筑古朴典雅,工艺之精,为众馆之首。门口一对石狮子,高约两米,非常雄伟。

十堰历史:会馆金碧辉煌,那些曾经活跃在十堰旧时的商人

各会馆都有自己崇奉的神祗。如武昌会馆供奉的是战国时期楚国的三闾大夫屈原。武昌会馆名又叫“三间书院”。除平时因事召集临时会议外,每年端午节和九月九这一天,便是他们例行集会的日子。在这一天,除祀神唱戏外,并商议同乡会各项事宜,公布同乡会全年资财收支情况。

各同乡会馆都置有田产,作为会馆永久性活动基金。另在会馆周围,置有房产给同乡中在房县安家落户家境贫寒无力购买房屋的人居住,以示对同乡的照顾。对于本籍同乡中的过往行商和手工业者初到房县,即协助其买卖,并为其提供食宿和囤货场所等方便条件。一般外地客商来房经商,首先便到会馆接洽,然后方开始商业活动。

这些会馆的成立及其活动,增强了外籍商人的经商安全感,吸引了大批外商来房经商,而且沟通了房县与江西、河南、武汉、山陕、黄孝等地的贸易来往,活跃了房县的市场经济,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民国初期县商会成立后,外籍商人和手工业者,都加入了县商会,其经营活动得到了商会的保障和约束。

抗日战争时期,武汉、襄樊等地相继沦陷,房县地处偏僻山区,交通不便,受战乱影响较小,外地小商和手工业者,辗转来房。各会馆的接待工作相当活跃。据房县县商会民国三十二年(一九四三年)调查统计,黄州会馆,坐落西街(现在公安局处),负责人,曹龙泉,职员五人,会员一百二十七人。武昌会馆,座落西关,(现粮食局处)负责人,程松卓,职员六人,会员一百零四人。山陕会馆,坐落西关,(现粮管所处)负责人翼激舫,职员五人,会员六十五人。河南会馆,坐落南街(现县委会处)负责人,陶春宝,职员四人,会员一百九十四人。汉阳会馆,坐落西关(现前进农具厂),负责人,魏秀山,职员四人,会员六人。江西会馆,坐落西关(现汽配一厂处),负责人,屈子贞,职员二十人,会员四十七人。以上这些会馆的活动,直至房县解放,才自行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