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宝藏书赏——《追风筝的人》

作者:心若的智汇阁
宝藏书赏——《追风筝的人》

祝你在阅读中找到更好的自己

上期介绍了《追风筝的人》这本书,本期挑选一些精彩的桥段,同大家一起品味。

本书的主人公阿米尔是个富家少爷,小时候非常善良,甚至可以说是有些懦弱。书中有段精彩的描述,发生在阿米尔的父亲和同事之间,他们私下谈起阿米尔时,被阿米尔偷听到了:

宝藏书赏——《追风筝的人》

阿米尔偷听到了这段对话

拉辛汗(父亲的朋友)笑起来。“孩子又不是图画练习册,你不能光顾着要涂上自己喜欢的色彩。”

“我是说,”爸爸说,“我根本不是那个样子的。跟我一起长大的孩子也没有像他那样的。”

“你知道,有时你是我认识的人中最自以为是的了。”拉辛汗说。在我认识的人中,只有他敢这么跟爸爸说话。

......

我听到爸爸挪动身子,皮椅吱吱作响。我合上双眼,耳朵更加紧贴着门板,又想听,又不想听。“有时我从这扇窗望出去,我看到他(阿米尔)跟邻居的孩子在街上玩。我看到他们推搡他,拿走他的玩具,在这儿推他一下,在那儿打他一下。你知道,他从不反击,从不。他只是……低下头,然后……”

“这说明他并不暴戾。”拉辛汗说。

“我不是这个意思,拉辛,你知道的。”爸爸朝他嚷着,“这孩子身上缺了某些东西。”

“是的,缺了卑劣的性格。”

“自我防卫跟卑劣毫不搭边。你知道事情总是怎么样的吗?每当那些邻居的孩子欺负他,总是哈桑(阿米尔的朋友)挺身而出,将他们挡回去。这是我亲眼见到的。他们回家之后,我问他,‘哈桑脸上的伤痕是怎么回事?’他说:‘他摔了一跤。’我跟你说,拉辛,这孩子身上缺了某些东西。”

“你只消让他找到自己的路。”

阿米尔长大后,在美国成长为一名小说作家。

当他得知童年时一直保护并忠诚跟随自己的朋友哈桑,在看守阿富汗老宅时被杀害。哈桑的儿子索拉博因为父母被杀也身陷囹圄,他毅然决然赶赴战乱中的阿富汗,救出了索拉博。

索拉博被救回美国后,因为阿富汗人的身份,遭道了当地人甚至是家人的歧视。书中有精彩的一幕,是阿米尔在全家人吃晚餐时对岳父说的话,他说出了常人无法启齿的实话,所体现出的勇气,是为了让家人尊重这个历经战争苦难的孩子:

我转向将军(阿米尔的岳父),“你知道吗,将军大人,我爸爸睡了他仆人的老婆。她给他生了个儿子,名字叫做哈桑。现在哈桑死掉了,睡在沙发上那个男孩是哈桑的儿子。他是我的侄儿。要是有人发问,你可以这样告诉他们。”

他们全都瞪着我。

“还有,将军大人,”我说,“以后我在场的时候,请你永远不要叫他‘哈扎拉男孩’。他有名字,他的名字叫索拉博。”

宝藏书赏——《追风筝的人》

他有名字,将军大人

文章的最后,因为哈桑以前总是帮自己追风筝,阿米尔也希望这种友谊世代传递下去,于是他和索拉博共同放风筝时有这样一幕:

在我们后面,孩子们在飞奔,追风筝的人不断尖叫,乱成一团,追逐那只在树顶高高之上飘摇的断线风筝。我眨眼,微笑不见了。但它在那儿出现过,我看见了。“你想要我追那只风筝给你吗?”他(索拉博)的喉结吞咽着上下蠕动。风掠起他的头发。我想我看到他点头。

“为你,千千万万遍。”我听见自己说。

然后我转过身,我追。

它只是一个微笑,没有别的了。它没有让所有事情恢复正常。它没有让任何事情恢复正常。只是一个微笑,一件小小的事情,像是树林中的一片叶子,在惊鸟的飞起中晃动着。但我会迎接它,张开双臂。因为每逢春天到来,它总是每次融化一片雪花;而也许我刚刚看到的,正是第一片雪花的融化。我追。一个成年人在一群尖叫的孩子中奔跑。但我不在乎。我追,风拂过我的脸庞,我唇上挂着一个像潘杰希尔峡谷那样大大的微笑。我追。

阿米尔的善良,最终成就了这段荡气回肠的报恩故事。很多时候,给予天性纯良的孩子以正确的对待,会使他渐渐成长为一个心思细腻但心怀社会担当的勇者。

祝你在阅读中找到更好的自己,我是智汇阁的阁主心若,我们下期再见。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