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兵荒马乱一百年》14:一盘散沙官兵遭败绩,全力以赴僧王决生死第14回:一盘散沙官兵遭败绩,全力以赴僧王决生死

《兵荒马乱一百年》14:一盘散沙官兵遭败绩,全力以赴僧王决生死第14回:一盘散沙官兵遭败绩,全力以赴僧王决生死

上回书讲到,宋景诗率黑旗军与民团争斗,杀死了甘屯忠爱团和柳林永清团的首领王百龄、杨鸣谦。这时候,当地官府也感觉到了黑旗军的威胁,如果再不采取行动,有朝一日养虎为患,麻烦就大了。于是禀奏朝廷,准备剿灭黑旗军。

朝廷命令直隶总督刘长佑督办此事。从五月初开始,各路兵马悄悄向冠县行进。其中,僧格林沁支援的骑兵由恒龄、成保率领,从东北方向包抄;从曹州调来的部队和民团在东边围堵;丁宝祯带着冠县县令孙善述和大名总兵伊锦阿守在南边;刘长佑亲率兵马从馆陶向东进攻。

宋景诗也察觉到了官兵的动向,他把外围部队向中间收缩,以老家刘贯庄一带做为大本营,然后沿着运河、卫河设卡布防,每日操练,准备迎战。

六月初五,丁宝祯派人到宋景诗大营传令,让他集合当初带回来的官兵,登记造册听候朝廷点验,其余兵勇一律遣散。因为宋景诗现在名义上还是朝廷的五品参将,前些天只是跟民团争斗,没有跟官兵发生正面冲突,所以还得先按官方程序走。

宋景诗没有理会这道命令,当天夜里派刘厚德、杨殿乙领兵抢渡运河,准备向东突围,但是没有成功。六月初八,刘长佑率部抵达清水镇,围剿黑旗军的战斗正式打响。

战斗初期,清军有两个不利因素。第一个,当时是夏天,连降多日大雨,道路泥泞,不利于行军。同时庄稼都长高了,青纱帐里很容易埋伏人马,黑旗军仗着地形熟悉,多次伏击清军;第二个因素,清军是多支部队联动,名义上是刘长佑督办,但是都不听他指挥,各自为战,配合不力。所以,六月初八刘长佑率领一万七千人从清水镇进攻刘贯庄时,本来趟着水就走不快,路上又中了埋伏,连淹死的带战死的,官兵死伤惨重,抬枪、大炮丢了一地。恒龄和成保在北边按兵不动,瞪眼看热闹,因为他们是僧格林沁的部队,刘长佑也是敢怒不敢言。六月十五日,恒龄、成保率领五千兵马发动进攻,在潘庄一带被黑旗军截击,一路被黑旗军追杀到临清车营,人马损失过半。刘长佑也是带着部下呐喊助威,看了一场好戏。至于在南线布防的丁宝祯,一看这阵势,干脆就不出兵了。

恒龄事后把前线战况向僧格林沁汇报,僧格林沁很生气,立即上奏朝廷,参了一本。结果圣旨下来,刘长佑官降三级,留任;丁宝祯革职,留任。意思是必须要处罚,但是处罚完还要继续留在军中,指挥剿匪。

直隶总督和山东按察使两个人领了圣旨,更没心思打仗了。此后的一个月里,刘长佑驻扎在临清,丁宝祯驻扎在范寨他把兄弟范景唐家里,准备把这次剿匪行动当做带薪年假来过了。

就这样一直到了八月,僧格林沁气忿不过,主动向朝廷请缨,要亲自来会一会宋景诗。以僧格林沁亲王的身份,一直是朝廷的王牌,只有像太平天国和捻军那样,威胁到朝廷根基的大危机才会出马。以他的身份来征剿几个小小县城里的土匪,简直就是杀鸡用了宰牛刀。用史书资料上僧格林沁的话说:宋景诗这群土耗子,还不够我垫马蹄子的呢!

没想到一交手僧格林沁才发现:这群土耗子聚在一起,力气比牛都大!你来我往打了四十几个回合,僧格林沁一点便宜没占着!僧格林沁也急眼了,最后一场决战在柳林武庄展开。武庄,就是义丐武训的老家。僧格林沁爬到武庄村外的一个瓦窑上,居高临下亲自督战,还给宋景诗捎了个口信儿:这一仗要是打不赢,以后我跟着你混!

这一天,武庄村外杀了个天昏地暗,血流成河,僧格林沁派出去的人马前赴后继,但是,跟黑旗军一对阵,立即就偃旗息鼓,四处逃散。黑旗军是越战越勇,最后,杨殿乙领兵杀到了瓦窑下面,眼看就要生擒僧格林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