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村上春树、坂本龙一、是枝裕和、松浦弥太郎、田中达也……当这五个人的名字放在一块,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小说家、音乐家、导演,爱跑步、亲近自然、享受美食,虽然年龄、职业、喜好不尽相同,但他们实际上却有着一个共同身份——生活美学家。暂时抛开对男性同胞不够精致的刻板印象,今天就让我们看看在生活中,这几个日本男人都有怎样的审美和感悟,同时也请试着重新思考:究竟什么才算是生活中的美?
“小确幸”这个词在前些年很流行,它第一次出现便是在村上春树的随笔集《兰格汉斯岛的午后》 。一直以来,对村上的印象就像是白水煮面,平实中带点寡淡,大学时在图书馆看他的书总会睡得很快很香,那会儿还期待在小说中遇见神奇诡谲的世界,不懂生活的本真或许就在于这碗面条。直至最近,又重新把这些书翻出来,才品出个中滋味。
电影《且听风吟》
村上是如何发现生活中的小确幸的?他写夏天,觉得这个季节最让人欢喜:“太阳火辣辣照射下来的夏日午后,穿一条短裤边听摇滚边喝啤酒,简直美到天上去了。”剧烈运动以后更要来罐冰镇啤酒——“唔——,是的,就是它!如此让一个人闭起眼睛禁不住自言自语的激动,不管怎么说都是醍醐灌顶。没有这种小确幸的人生,不过是干巴巴的沙漠罢了,我以为。”
远离城市一个人生活,早睡早起,听黑胶碟,跑马拉松,爱吃、爱酒、爱撸猫……来看下作家的书房,一大面书柜整整齐齐地码放他的音乐收藏,这里有大约一万张黑胶唱片,大多是爵士乐。
一张长木桌与皮沙发相邻放置,这个空间既可以用来创作和办公,也是很好的休息和会客场所。
村上喜欢整理,看书房的布置就知道。他也爱惜衣物,偏好手洗而非送到洗衣店,经常是一边听爵士一边熨衣服,把洗涤过的干净内裤卷好,整齐地放在抽屉里,对他来说这也是一种微小而确定的幸福。
书桌上摆放的大多是承载回忆的小物,比如台灯底座上尽是旅行搜集所得,,木脚丫来自老挝,大理石石头来自斯堪的纳维亚,咖啡杯则是在瑞士买的纪念品,有他喜欢的醒目红色和简洁设计。这些物件对他而言是护身符般的存在。
铅笔头必须要削尖,这是村上从美国一家大卖场买的,用作收纳的玻璃杯则是相熟的唱片店送的。
在村上大部分小说中,主人公总有种淡淡的疏离感,如果你想知道生活中的他什么样,可以看看“村上朝日堂系列”,美食、旅行、长跑、交友、养猫、青春期、梦中情人、星座等,他都没有顾忌地和读者畅聊,以前我觉得村上不够有趣,但如今看来,“有趣”本来就没有明确、固定的诠释啊~
最后说下,村上出名早,印象中他是80后的心头好(为了确定这点我还去百度了,见上图),但事实上他到现在都没过气,因为其产量真的极高,另一个能跟他媲美的日本作家当属东野圭吾,村上写过:人生这东西本质上就是不公平、不平等的,一种人通过努力才能得到的东西,另外一种人不努力就能到手,这不是不公平、不平等又是什么呢?会不会正因为这样,他才笔耕不辍呢(纯属脑洞)。
不得不说,坂本龙一年轻时的颜,自带偶像滤镜,这两张照片又梁朝伟又金城武,果然,帅哥们总有相似之处。
音乐家、作曲家和演员,虽然身份挺多,但每一样都是老天赏饭,坂本龙一的艺术天分从出道开始就让众人惊艳,最初的合成器摇滚乐队ymo,对acidhouse和techno运动具有开创式的影响;与大卫·鲍伊和北野武合作,出演《战场上快乐的圣诞节》;为《末代皇帝》创作配乐,获得奥斯卡奖……
而生活中的坂本龙一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在纪录片中,他在家的大部分时间都给了音乐创作,这个小小的工作室,摆放着各式乐器,几乎谈不上装饰。
坂本龙一的生活美学也是在工作时展现的更多,换句话说,他的工作和生活早已相融,密不可分。为了聆听雨声,他将桶套在头上,径直走入雨中,即使年岁已长,从他身上你还是能看到某种孩童会有的天真和赤诚。
令人惊讶的是,天才如他,也会在因为身体不得不休息一年时说:焦虑。出道后几乎没有长期不工作的经历,他对生命的态度就是尽力做到极致,不留遗憾。
百叶窗下的光透进丝丝缕缕,在他的脸上留下痕迹,宽大沙发的进深刚好能让他的身子陷入,获得完全、踏实的放松。
他也有些可爱的生活习惯,比如在开放式厨房的水池刷牙。
对食物没有太旺盛的欲望,蔬果和咖啡,就能满足一餐所需。
创作时的物件也只是一杯白水和若干铅笔。这些生活细节都让人不由得想起一个成语:大道至简。
热爱家居的朋友对是枝裕和应该不陌生吧,在他导演的《步履不停》、《比海更深》、《海街日记》等电影中,我们看到了真实又美好的日式生活,更不用说《小偷家族》,不仅口碑不错,还让他获得了金棕榈奖。
电影《比海更深》
是枝裕和的片儿,或许会让你有种没头没尾的感觉,没有完整的故事,似乎只是从寻常生活中截取一个片段,平淡、琐碎的日子,缓慢的调子,人物却被刻画得耐人寻味。他笃信:比起有意义的死,不如去发现无意义却丰富的生。
电影《小偷家族》
这几年,是枝裕和出书的速度也很惊人,大概一年2-3本。在《有如走路的速度》一书中,他曾经写到:我不喜欢主人公克服弱点、守护家人并拯救世界这样的情节,更想描述没有英雄、只有平凡人生活的、有点肮脏的世界突然变得美好的瞬间。对他来说,世界正是因为不完美,才变得如此丰富多彩。所以才有我们在《小偷家族》中看到的一家人吧,有缺点也有闪光点,让我们切实代入、感同身受。
从左至右:1998年的贾樟柯、侯孝贤、是枝裕和
是枝裕和讲自己的成长经历,说9岁才搬到三间卧室+客厅+餐厅+厨房格局的3ldk住宅,在这之前一直住在老家,祖父、父母、两个姐姐和他总共六个人,挤在只有六叠和三叠榻榻米大小的两间卧房里,小孩子对隐私还没概念,但也希望有属于自己的空间。放学回来或吃完晚饭后的时间,是枝裕和总是在壁橱里度过,而在导演杨德昌的电影中,就有少年拿著偷来的手电筒在壁橱里度过孤独时光的剧情。
电影《步履不停》
在母亲重病的两年里,是枝裕和几乎每日去医院探望,也因此重新梳理了过去两人相处的琐碎记忆,母亲去世后,他用8天时间完成了《步履不停》剧本初稿,都说电影来源于生活,或许他镜头下的故事也有自己和家人的影子,才更加打动人吧。
”天地有情“这句话是侯孝贤常写在纸上的话,是枝裕和也非常认同这个理念。在他看来,作品也好,感情也好,早已蕴含在世界之中,而世界,都被他藏在了电影的各个细节中。
松浦弥太郎不必多说,都知道他的头衔是「全日本最会生活的男人」吧?这些年,他出了不少书,《好物100》、《今天也要用心过生活》、《松浦弥太郎的料理笔记》,都是那种简单易读的小书,说实话,读完了也没什么实际意义,但它们就是有魔力让你下次还买回来读……想一想,或许是因为文字中凝练出来的东西,让人觉得活着不错吧。
松浦弥太郎的ig也是满满的生活气息,居家片刻被他定格,无愧于生活美学家的名号。
圆桌被当作办公桌使用,和椅子一样都是纤细的造型,透着精巧、自然的美。
餐桌是方方正正的样子,由不同品相、色彩的木板拼贴而成,别有一番雅趣。仔细品,还有点wabi-sabi的意味。
墙边用两把躺椅和一块地毯打造成简易休息角,挂画装饰让墙面告别单调。
边桌,除了收纳带来的整洁观感,还有装饰画边框带来的设计感。
松浦弥太郎日常之画咖啡杯,认真对待一件小事也很有趣。
另一处休息角,高低错落的植物,自然光线的洒落,以及地毯的柔软触感,都让人感到惬意。
“风铃在风中摇曳的声音,能让炎热的一天凉快下来”,生活家们的共性就是在细微之处取悦自己。
田中达也的身份还蛮奇特的,叫做微型创作艺术家。在他的作品中,你会看到再熟悉不过的蔬菜、水果、钱包、笔记本、咖啡机,变成了1.5公分小人们的生活场景。
源源不断的灵感、绝妙的构图和出色的摄影,让他收获了ig上268万粉丝和“日本脑洞之王”的称号。
从2011 年开始,田中达也便坚持在网上发布这些创作,他称之为“微型日历”计划。于是,在缩小的世界里,你能看到两个大哥在笼屉里蒸桑拿。
一人一狗作伴,在芦笋林中伐木。
葱段变身打碟机,如果dj是这样玩的,你还会爱他吗?
微型王国里的居民,还很喜欢各种运动,比如爬生菜山和跳伞降落在排骨山。
寻常的鸡蛋包装盒也摇身一变成为勘探队的目标。
钱包是报刊架,胶囊咖啡机是度假胜地。
连笔记本也能被田中达也玩出花样,弹钢琴or坐过山车随你选,可静可动。
这些作品让人看到的不只是他的创意,还有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有些画面真的很美,比如实验室版ufo事件,乒乓球和球拍营造出的古韵视觉大片,田中达也的灵感真的好像没有枯竭的一天。
田中达也的工作室,大大小小的物件不少,但是视觉上却给人舒爽之感。
当然了,这些小人的收纳也是蛮重要的事,田中达也的整理方法是将他们按照职业、动作分类,让每一个ta都有容身之处~
爱生活这件事不分性别,也无所谓形式,忙碌也好闲暇也罢,只要用心去感受,总能发现这个世界蕴藏的美好,取悦自己这件事,是一辈子的呀。五位男神美学成团,你pick哪一个当c位?留言分享生活中令你感到幸福的瞬间吧~
策划 / vivian
编辑 / 诺维尔卡
视觉 / lzz
图片 /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