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善医者无煌煌之名-|晋悼公-隐形王者

“善弈者通盘无妙手”——也就是说很会下棋的人,下一整盘棋看似普普通通,你是看不到那种特别神奇的招数,或者力挽狂澜的一手。

这句话和另外两句话结合起来理解到搭配的绝妙: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善医者无煌煌之名 。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善医者无煌煌之名-|晋悼公-隐形王者

这里还有一个善医者扁鹊的故事:相传东周战国年间扁鹊三兄弟从医,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扁鹊答说:“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

魏文王再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

扁鹊答说:“我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人们还以为他不会治病呢,而这个长兄的本事只有我们家的人才知道。我二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之时,看似小病药到病除,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于本乡里。而我扁鹊治病,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来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

魏文王听这么一说,恍然道:“你说得好极了,善医者无煌煌之名。”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善医者无煌煌之名-|晋悼公-隐形王者

而善战者无赫赫之功,我们这里倒要仔细看一看晋悼公的事迹:稳当,他并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给人们去回味。你实在是找不到在他执政的期间有多么大规模的征战,也就是说他稳健的提升了晋国的综合实力,能不战而屈人之兵,用实力来威慑你,他让你还没有跟他交手就已经心悦诚服。

细思极恐,弱冠之年的晋悼公在波澜不惊的状态下快速臣服内卿,稳住晋厉公后期国内的动荡,宣布系列改革,晋国实力迅速爆棚,这位年轻的君主恐怕志向不小啊,如果仅以春秋阶段的各个国君的个人能力排个报表,他不在春秋五霸之下,他是姬姓国亲,长期生活在周王朝洛邑,要不是那个间段老天不给这一机会

也许他会到了不久的将来,他会很“勉为其难”地接受诸侯们的拥戴,戴上那顶尊贵的王冠。从那以后,天下再不会有什么周天子,而只会有他——晋天子!

晋国即将统一天下,取周而代之

为什么在这位晋悼公来到春秋争霸的时代就给他下这样一个颇具震撼的结论?

这是因为历史典籍中这样记录

他在公元前五六五年的邢丘之盟上,晋悼公发布新规定:从此以后诸侯们都要像朝贡周王室那样朝贡晋国,定时定量献上贡赋。这是迈向跟周王平起平坐的第一步。

诸侯们都没有反对,而是默默地接受了。

偪阳之战过后,宋平公感谢晋悼公对他们国家的照顾,设宴款待悼公。宴会上,宋平公忽然命堂上的歌舞都撤下。大家肃立待命,准备演奏《桑林》。

在座众人全体震动。《桑林》是当年殷天子专用的音乐,宋国是商朝后裔,用这样的音乐招待晋悼公,这是在暗示奉他为天子!

荀罃当即替晋悼公推辞,表示不敢当。

中行偃、范宣子却狡猾地说:“鲁国国君都可以用《禘乐》招待嘉宾,鲁奉周礼,宋奉殷礼,宋国当然也可以用《桑林》招待客人。”

这是明明白白的瞎说。按照规定,《禘乐》是祭祀仪式上用的,根本不能用来招待宾客。

不过宋平公很满意他们的说法,传下命令,《桑林》正式开演。

当宏大的表演队伍举着华丽的旌帜进场的时候,晋悼公还是犹豫了。他考虑再三,退到幕后,避开了这场演出。

但这很可能只是故作姿态。他的目的已经达到,他就是要诸侯们屁颠屁颠地来“求”他称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