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王雷:为李延年感动,但仍要克制地演

作者:上观新闻

上观:你在饰演李延年之前已经演过不少军人形象,这与你出身军人家庭是否有关?

王雷:我确实比较偏爱军旅题材。

我从小在部队大院长大,爷爷、奶奶、爸爸、姑姑、姑父等都是军人,我从小耳濡目染,有一种军人情结。我爷爷在解放战争时打过四平保卫战,阻击敌人时肩膀上负了伤。他还参加过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海南岛战役等,抗美援朝的5次战役也都参加了,小时候爷爷经常和我讲在山东敌占区打游击战的故事。那时候我也爱看电影,《英雄儿女》《地道战》《地雷战》都看过,我对军人、对战斗、对牺牲都有了懵懂的认识。长大以后,我更是带着崇敬之情扮演不同的军人角色。

王雷:为李延年感动,但仍要克制地演

《功勋》剧照。 制片方供图

上观:李延年和之前出演的其他军人角色有何不同?

王雷:这是我第一次演抗美援朝战争时期的军人角色。我饰演过的军人,有参加过解放战争、抗日战争的,也有建党初期的,我认为他们之间有共性。军人的特点首先是忠诚,然后是执着、朴实、热血、英勇,每一个时期的中国军人都具备这些特点。不同时期的不同战役对国家的意义不同,军人要面临的挑战和困难也不同。剧本会带我沉浸到角色中。

上观:很多观众很喜欢李延年处理“开小差”的战士时一段七分钟的演讲。这场戏是怎么拍的?

王雷:整场戏其实是16分钟,比较激昂的是那7分钟,我们是一气呵成演下来的。编剧刘戈建老师几次强调,这段戏虽然很长但很有必要,能让李延年“能文能武”的指导员形象站立起来。他不光英勇善战,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也很擅长,很有智慧。我没想过这场戏会成为“爆点”,但看到台词时我就觉得这是这个人物的高光时刻。因此的确也下了功夫,开拍前至少练了上百遍,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一气呵成,挖掘出台词背后的情绪与情感。

除了在表演上力求真实,我觉得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克制。很多观众说这场戏看得泪奔、“很费纸巾”,其实我也有这种感受。我为李延年和志愿军战士而感动,但在表演时不能这样,不然就演成我自己了。我要变成李延年,他绝不会讲着讲着就痛哭流涕,所以我要克制,要用李延年的状态把这场戏立起来。

最近,我遇到几位同行朋友,连他们都能对最后几句台词倒背如流,比如“我们的国家无比强大,不容欺辱”。我很高兴,这场戏能演到大家心里去。

王雷:为李延年感动,但仍要克制地演

李延年与小安东。 制片方供图

上观:演完李延年,对这个人物产生了什么样的感情?

王雷:我最欣赏李延年的朴实。我想,他当年打仗时,不会想到如今会被授予“共和国勋章”,他就是单纯地为了人民、为了国家在战斗,而不是为了荣誉在战斗。李老也经常说,这个勋章不是给他一个人的,荣誉属于千千万万的战士,他只是一个代表。他这种朴实内敛的情感、崇高的人生观价值观对我有很大触动。

我想我一定会再接军人角色的,因为军人形象非常值得用影视作品去挖掘并呈现,每演活一个角色就能让大家对军人有更多的了解和理解。希望我的下一个军人形象, 也能像“李延年”一样得到大家的认可。

王雷:为李延年感动,但仍要克制地演

上观:您说过,做演员就是一个一直在学习的过程。王雷:的确是这样。我一直认为,不只是我塑造了角色,角色也在塑造着我,尤其是演《功勋》这样正能量的角色,其实是在和角色互相交心、互相学习的过程。不论是演绎哪行哪业的人物, 塑造角色时,一定要了解角色相关行业的知识、背景,要清楚他的职业的基本特点。比如我演《陆战之王》要了解坦克基本知识,演《追梦》要了解通信行业,演《平凡的世界》要了解农作、耕地,演《功勋》要了解抗美援朝、志愿军。作为一个演员,要想演好一个角色,必须要学习,要解决创作中的任何问题,唯一的方法也是学习。可以通过阅读、观察生活等方法,逐渐找到人物的形象,再通过艺术加工把他再现出来。

演员这个职业不可缺少的就是创作习惯。在中央戏剧学院上学的时候老师就对我们说,观察生活是一辈子都要坚持的事。要留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不只是看大街上的行人,还要通过各种渠道搜集各种生活素材,在遇到合适的人物时就可以把这些细节放进去。老师也强调了学习的习惯。我想,做演员一定要谦虚,多学多问。琴棋书画、花鸟鱼虫等方方面面都要了解,戏曲、舞蹈、声乐等,有机会也要学。这也是北京人艺教给我的——一定要了解中国故事,掌握民族化、中国式的表达。

王雷:为李延年感动,但仍要克制地演

栏目主编:龚丹韵 文字编辑:吴越

来源:作者:吴越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