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每天都能碰到Marie,Marie在车站上,在人流里,我不知道Marie的真名实姓,可我相信每天都有很多个Marie和我迎面走过。
Marie是周日下午的法国电影《两极天使》中的女孩。Marie抽烟,Marie拿走昂贵的衣服不付钱,Marie对成植物人的女孩无动于衷,Marie和自己并不真爱的男人上床并坦然接受他的钱,但Marie是个可爱的天使。天使最终因为她爱上的富家男子对她的抛弃而变得疯狂,Marie最终选择了自杀,在坠楼的一刻——Marie没有飞起来。
Marie也是我和我周围的人。
从小到大的人生哲理总是这样灌输Marie:痛苦是与生俱来的,没有痛苦的人生才是真正痛苦的。其实,究竟谁会知道没有痛苦的人生该是怎样的光景?很久以前,Marie看到报刊上登载的一个没有痛觉的男孩的故事,因为神经发育的异常,小男孩天生没有肉体的痛觉。Marie认为这个小男孩应该很幸福了吧。小男孩牙齿残缺不全,身上伤痕累累。这一切都是因为没有痛觉。因为没有痛觉,他可以用刀划自己的身体,看见自己流血,他无动于衷。因为没有痛觉使男孩失去自我保护。而专家们的预测更让Marie害怕:如依靠本能,男孩的生命是不可能延续太长时间的。
因为伤过,所以痛过。因为知道痛的滋味,Marie很善于保护自己。烦闷的时候,Marie常想把自己灌个酩酊大醉,想到酒醒后欲裂的头痛,只好在还有意识的那一刻停杯罢手。Marie拿得起但放不下,Marie也常常爱上那种合情合法但不合理的人,周围的压力让Marie和她爱上的人无所适从,但Marie觉得不能辜负了自己,因此,Marie越来越痛苦。
Marie厌烦了这种神神叨叨的日子,可Marie从来没有想过自杀。自杀让Marie 不寒而栗,Marie对生活还时常鼓起理想,日子在失望和希望的交替中过去。
生活中的Marie由衷地钦佩电影里那个折翼的天使。Marie记得某个香港作家写过:自杀的人是最不勇敢的,只会选择死亡来逃避。Marie想说:“让那个作家见鬼去吧!”死亡是他来了我就走了的过程。与其说这个世界上还有Marie留恋的东西,不如说Marie害怕自杀的痛苦,Marie是个贱人,总是勇于承担精神上的苦楚,可一点点肉痛就让Marie难以自已。
Marie说她很理解电影里的Marie,那个Marie在扑向大地的那一刻,一定在说:“这不是死。是爱”。
死亡,他来了,我就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