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相隔80年的革命友谊有后续,宋乃德之子与其父亲老友的后人见面

相隔80年的革命友谊有后续,宋乃德之子与其父亲老友的后人见面

宋齐生夫人崔杭妹(左一)、王家兵夫人阚蕴玉(左二)、王家兵(左三)和宋齐生在“宋公纪功碑”前留影。

5月18日,宋乃德之子宋齐生来到盐城新四军纪念馆,在“宋公碑”前与父亲老友王其田的孙子王家兵见面,从而揭开了一段时隔80年的革命故事,再续了相隔80年的红色情缘。

80年前,宋乃德结识农民朋友王其田

上世纪40年代初,宋乃德率领盐阜地区人民修筑了90里海堤造福于百姓,当地士绅百姓立碑以记其功,碑名“宋公纪功碑”,由此这条海堤也被称为“宋公堤”。“宋公与宋公堤”的故事,在盐阜地区已广为流传、家喻户晓,但宋乃德与农民朋友王其田的故事却鲜为人知。5月18日当天,宋乃德之子宋齐生与王其田的孙子王家兵,在盐城新四军纪念馆的“宋公纪功碑”前见面时,王家兵拿出父亲王树香撰写的《世纪人生》一书,书里有大篇幅文章记述宋乃德与王其田的交往过程。

宋乃德认识王其田是在1941年1月,当年黄克诚率领八路军五纵队攻打被恶匪盘踞的季家圩,担任担架队队长的王其田以草绳和竹杠为材料制作了多副简易担架,并用此担架在枪林弹雨中抢抬下多名伤员。战后,时任阜宁县抗日民主政权县长的宋乃德慰问民工,王其田的勇敢、机智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并在随身携带发笔记本上记下了王其田的姓名、住处等信息。1941年5月15日到7月31日,王其田参加了修建海堤,并担任民工队长。他的勤劳和朴实,又一次引起了工程总指挥宋乃德的关注和赞许。从那以后。他俩经常就工程、敌情等问题攀谈拉呱,并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几经考验,王其田被委任为阜城以东三条交通线的中线地下交通员,不久被提升为交通站站长。

相隔80年的革命友谊有后续,宋乃德之子与其父亲老友的后人见面

宋齐生赠予王家兵的《纪念宋乃德百年诞辰》的邮票册。

80年中,两位老人不曾忘记战斗友情

“父亲在世的时候,多次跟我谈到王其田老先生,他一直说在老先生家吃过两只鸡,是记忆中最好吃的鸡了。”今年已经74岁的宋齐生,谈到父亲与王其田的革命友谊时笑着说道。

1942年4月的一天傍晚,已升任盐城行署主任的宋乃德与随员一行三人悄悄地来到射阳县四明乡六份港(现为射阳县四明镇开明村)的王其田家,此行是来了解乡情和敌情的。朋友第一次登门,总得弄点好吃的吧。可王家实在太穷,拿不出什么东西来。于是,王其田让妻子陆增芳偷偷地杀了家里仅有的两只鸡作为招待。

也就是那天,当宋乃德说要在解放区发行“盐阜抗币”不知道用什么图案时,曾做过多年放牛娃的王其田用筷子蘸着菜汤即兴在桌面上画了一幅“小牛”的图案。宋乃德见后拍手叫绝,随后拿出笔记本和自来水钢笔,要王其田把刚才画在桌面上的“小牛”图再画一遍。不久,王其田看到了自己的“小牛”图真的被印到了新发行的“盐阜抗币”的票面上。

新中国成立后,宋乃德随着职务的变化而辗转多地,王其田也过起了安宁的农民生活,但两位老人在战争岁月中结下深厚友情,一直珍藏在他们的心间。两位老人都与子女们吐露过能够在有生之年再次见面的心愿。不幸的是,宋乃德和王其田分别于1967年、1976年离开了人世,战火岁月分手后再一次见面的愿望始终没有实现。

相隔80年的革命友谊有后续,宋乃德之子与其父亲老友的后人见面

王树香撰写的《世纪人生》一书。

80年后,两家后人在“宋公碑”前再续前缘

5月18日,在建党100周年前夕,在新四军军史爱好者者管湘生、王乃祥的牵线搭桥下,宋乃德之子宋齐生、王其田之孙王家兵,分别从北京和苏州来到了盐城,在新四军纪念馆内的“宋公碑”前,相拥畅叙。

“父辈在战火中结识的革命友谊,无论身份地位发生怎样的变化,但他们对共产党的无比忠诚、对革命事业的无限执着的崇高品格,是高度一致的,并成为红色血脉深深地影响、传承给了后人。”宋齐生出生于宋乃德由盐阜转战东北的齐齐哈尔,他自小就立下了报效祖国的人生志向,入职北京光电研究所后,多次攻破技术难关,为我国的光电事业做出了贡献。当天,他将一套中国集邮总公司发行的《纪念宋乃德百年诞辰》的邮票赠送给王家兵。

“爷爷生有5子,我是他长子的儿子。”王家兵向宋齐生介绍家庭现有状况。王其田有子女多人,个个都跟随父亲的脚步,走上了革命道路。长子王树香,1945年参加革命,先后任射阳县县委委员、县委办主任等职务。他还是射阳有名的笔杆子,除参与编写多部革命史料书籍外,还根据宋乃德与王其田的交往经历写就《世纪人生》一书。王家兵还告诉宋齐生,父亲王树香于2006年写成《世纪人生》,2012年就离开人世了。临终前,老人还叮嘱王家兵能够找到宋乃德的后人,续上先人的革命友谊。在“宋公碑”前,王家兵将父亲撰写的《世纪人生》一书赠予宋齐生。今年52岁的王家兵,是江苏电力技师学院的一名教师,担任过该院纪委、工会、党建等方面的多个领导职务,也是一名有着34年党龄的老党员。

“我在整理家谱的过程中,发现了王其田与宋乃德有一段感人的革命友谊。”王乃祥是王其田的同族晚辈,也是一名新四军军史爱好者,他得知情况后就联系了王家兵,并了解到两家后人都有再续先人前缘的愿望,于是在其间牵线搭桥,就有了宋、王两家后人在盐城新四军纪念馆“宋公纪功碑”见面的场景。

( 郭敬雷 /文 王乃祥/ 图)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