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本是一个十九岁的少年,却因家境贫困只能辍学打工。他心有不甘,每天站在北大的门前,决心像这里的学生一样,迟早要考入北大。
他的决心受到了北大教授的赏识,在教授的帮助下,他一心求学,即使被人嘲笑痴心妄想也从不停歇。终于,他参加了成人高考,成为北京大学法律系的一名学生,轰动全国。

本期励志人物纪就为大家介绍“北大保安高考第一人”张俊成的励志故事。
张俊成出生于山西的一个农户家里。那个年代,每个家庭都不容易,而他们家偏偏还有七个孩子,这让原本就贫困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因为家里条件实在太差,生活的负担让这个紧紧巴巴的家只能维持最基本的糊口。
张俊成的大哥大姐更是一天学都没有上过,他的三哥也因为家里条件太差所以被过继给了亲戚,张俊成则是家里唯一一个去读书,并且可以读完初中的人。可是因为家庭的原因,张俊成也仅仅在读完初中后就再也没有去上过学了。
即使是这样,一家人的生活用度还是非常紧张,很多时候都是食不果腹。而在年幼的张俊成眼中,最好的食物居然是一块已经长满了绿毛的鸡蛋糕。即使已经变质,一家人也不舍得扔,母亲会将上面的绿毛剔除,然后分给家里的众多孩子们。
张俊成就一直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他不止一次因为家庭条件而感到深深的自卑,即使在学校挨打了,他也不敢出声,更不敢还手,因为他知道,自己的家长没有多余的钱和精力放到他的身上。日子就这样这样一天天的过去,张俊成的心中,也被埋下了一颗走出大山的种子。
可是走出大山哪有这么容易。因为家里孩子实在太多,所以家里辍学,或者到年龄的孩子都会被送出去打工。不仅如此,下了工还要回家做农活,就这样,一天的收入也不过二三十块钱,但是这却要他在漆黑又难闻的铁矿洞挖上一整天。
他想要离开,而上天也终于给了这个少年一道光。某天,县劳动局要向北京传送一批劳动力,而彼时,在长治一家汽车厂做临时工的张俊成听说了这个消息,他就像抓到救命稻草一样,立刻就跑去报了名。报名的人很多,所以必须经过层层选拔,而后还要经历培训。
培训的过程是十分痛苦的,但是张俊成一想到自己即将要离开这里,就不觉得这些训练难熬了。就这样,他在训练的二十六天时间里,都表现得十分良好,最终更是以五百人中第一名的成绩被分配到北大的保安队。
终于可以离开这座困住自己的大山,张俊成踌躇满志,他在离开前给自己的父母留下这样一句话:“我不闯出名堂绝不回来!”随后,就踏上了前往北京的路。
来到北京后,张俊成立即来到北大就职。他穿着深绿色的保安制服,身上扎着黑色的武装带,戴着保安特有鹅帽,还配了一副白手套。这已经是他前半生最体面的工作了,但是张俊成却并没有就此满足。
每天都有无数的北大学子青春洋溢的从他的身边走过,他看着这些与自己年龄相仿的同龄人,时常站在门口思考,为什么他们就可以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而自己就只能在外面做一个普通的保安呢?他随即产生了更加疯狂的想法——他想要进入北大学习。
可是这个荒唐的想法刚刚进入张俊成的脑海就被他驱逐了,他知道自己没有任何条件能够让自己进入北大,那么,自己究竟在痴心妄想什么呢?但是很快,张俊成遇到了他生命中的贵人。这个人就是北大的西语系教授张玉书。
他在每天经过北大门口时,经常可以看到这个跟自己学生年龄相仿的保安,偶尔还会听到他与其他人的交流。他渐渐发现,张俊成和一般的保安有很大的不同,他有自己的想法。虽然年纪很小,但是做事十分稳重,讲起话来条理也十分清晰。
张教授对这个小保安产生了兴趣,于是他开始尝试与张俊成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他了解到,张俊成很喜欢看书,所以张教授偶尔也会挑选一些适合他的书送给他,希望他可以在休息时间多看看书,丰富精神世界。
张俊成也很感谢对他如此上心的张教授,于是,他将自己想要考入北大的想法告诉了张教授。本以为会迎来一场嘲笑,但是张教授非但没有嘲笑他,甚至对他表达鼓励与祝福,并且承诺张俊成,只要他需要帮助,自己一定会辅导他。
得到了张教授的鼓励,他也更加坚定自己的求学之路。每天下班他都会读书学习,别人出去喝酒唱歌他就待在自己的房间读书,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去请教张教授,他一心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
周围人听说了张俊成想要考北大的事,纷纷嘲笑他。他们笑他是痴心妄想,一个初中毕业的人怎么会有考入中国顶尖学府的想法,他们都劝他放弃。可是张俊成却十分坚定,他在准备充分后,去参加了成人高考。
1995年,张俊成成功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这件事一传出瞬间轰动全国,大家都表示不相信,同时也十分敬佩他的决心与能力,他也因此被誉为“北大保安高考第一人”。
考进北大后的张俊成也没有停下学习的脚步,他知道自己与同学们之间的差距还很大,于是他花了整整三年的时间,每天守着自己厚厚的专业书,进行钻研。不会英语就学习英语,不了解法律专业词汇就去背、去记。
终于,十三门专业课他全部通过,最后还成功拿到了北京大学法律专业自考的专科毕业证。而与张俊成同一期的保安在看到他的成功后,也纷纷报名参加了成人高考,并且也成功被录取,拿到了学位。
北大将他的故事写进了《北大燕园卫士》的校刊上,他的照片也被印到了北大的地图册上,甚至被邀请去了各大高校进行演讲,还与许多同学一起合影。张俊成成功了,他实现了自己当初离开家乡时对父母的承诺,但是他深知自己还有一件事没做。
于是他拒绝了北大的挽留,甚至拒绝了北大帮他家里人解决工作问题这一优厚的条件,他回到了自己的长治老家。他知道,自己学习知识就是要将知识带回家乡,让家乡的孩子们受益,让他们也可以走出大山,拥有改变自己命运的能力。
他回到老家的学校,并且成为了家乡学校的一名中学老师。他将自己在北京,在北大的所见所闻以及所学的知识都倾囊相授。他扎根于三尺讲台,从最初的普通教师到政教处的主任,从副校长再到2015年与自己的四位好友一起创立了长治市科技中等职业学校,成为校长。
对于张俊成的称呼一直在变,但是不变的,一直都是他那颗要改变家乡的心。他始终记得自己的恩师对自己的帮助,所以他自己也要成为明灯,照亮更多的人。
对于张俊成的故事你有什么看法,他们的事迹又给你怎样的启发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我,为我点赞并转发,你们的每一份鼓励,都将是我写出更好文章的动力。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