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1956年,毛泽东穿旧皮鞋见总统,罗瑞卿让他换双鞋,主席:没必要!</h1>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毛泽东作为国家领袖,却从不讲究吃喝、穿着等等。毛泽东一直保持平民化的衣着心境,他穿衣从不计较,就是没条件讲究的时候不讲究,有条件讲究的时候仍然不讲究。
毛泽东说:“经济发展了,有条件讲究仍然约束自己不讲究,这一条难做到。我们就是要做难做的事。”毛泽东是在“做难做的事”,这就是心境。对于穿衣,毛泽东说:“我的标准是,不露肉,不透风就行。”战争年代,毛泽东的一件灰军装,补丁摞补丁,一直穿着,补丁多了厚得像硬纸板一样,实在不能穿了,毛泽东还要卫士留做补衣服用。他说:“这样吧,用它补衣服。他可以继续发挥作用,我希望能继续见到它。”

“节约一件衣服,前方的战士就多一发子弹。”毛泽东一再这样说。是啊!一人节约,人人节约,就是巨大的战争资源,就能为人民打得江山。毛泽东是算大账的。所以,历史为这位最伟大的人民领袖留下了很多带有一身补丁的形象。新中国成立后,公开场合难以见到毛泽东带有补丁的外衣了,但他的内衣、内裤以及其他衣物依然是补丁摞补丁,而且这些补丁“千姿百态”,白布头、蓝布头、黄布头、灰布头,有什么碎布就补什么补丁。毛泽东以国家还很穷,他是人民中的一员为标准,“难做的事”他做到了。
所以,历史又为这位最伟大的人民领袖留下了很多带有补丁摞补丁的珍贵文物。毛泽东盖过的两条毛巾被,一条补了56块补丁,另一条补了73块补丁。补了73块补丁的这条,他一年四季盖着,全然没了原来的颜色。这在一般家庭也是极为少见的。毛泽东的一双牛皮拖鞋,一穿就是20年,补补修修,修修补补,不知情的修鞋匠不再给修,住地执勤的人员扔进了垃圾箱里。
他们哪里想得到,这竟是他们做梦也想见到的伟大领袖穿的拖鞋呢?毛泽东的这双拖鞋,是1949年访问苏联时,为他在火车上准备的,此后就一直穿着,无论是在北京,还是到外地视察。
1964年6月,毛泽东到湖南长沙,工作人员肖根如拿着这双鞋去找鞋匠修补,修鞋匠见拖鞋破损严重,认为无法修补,不给修,他又不便说这鞋是毛主席的,只好说是老爷爷的,老爷子喜欢,并给两位修鞋匠递了烟,花了几十分钟才算修补完。1966年,毛泽东回韶山,仍然穿着这双鞋。到长沙时,工作人员趁毛主席休息,就把鞋拿出去放到阳台上吹吹风,等到毛主席快起床时,工作人员去取,发现拖鞋不见了,急得不得了,一问住地执勤的人员才明白,是他们觉得这鞋太破旧,就扔到垃圾箱里了。
毛泽东有两件睡衣,一穿就是十七八年,补丁摞补丁。有一件木薯棉睡衣,一共补了67块补丁,连洗衣房的工作人员都为难,怕一洗再也拿不起来了。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十几年没买过一件新衣服。毛泽东的一双棕色皮鞋,皮面都皱了,磨损得上不上鞋油,使得鞋面颜色深浅不一,鞋底厚薄不匀,走起路来很不舒服,但毛泽东一直穿着参加重要活动。1956年,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访华,毛泽东就是穿着这双鞋接见了这位以奢侈闻名于世的总统。接见前,公安部部长罗瑞卿见毛泽东穿着这双旧皮鞋,便说:“主席,你还是换一双黑色鞋吧!”毛泽东问为什么,罗瑞卿说:“按照国际惯例⋯⋯”毛泽东听后,显出一副严肃而又不以为然的样子,说:“为什么要按外国惯例呢?”“没必要换吧,我们中国人要按中国人的习惯穿。”
这就是毛泽东,一个不一样的毛泽东,一个有良知的华人禁不住要击掌大赞的毛泽东。毛泽东“超乎寻常的自立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节,在他的身上达到了完美的统一,以致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留下了一个很难超越的楷模”。毛泽东的平民衣着,成了毛家的家风,他的子女都养成了穿衣朴素的作风。儿媳邵华,一生都没有像样的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