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上世纪10万民工缔造一条“人工天河”,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作者:王伟

上世纪70年代,周恩来总理多次十分自豪地对来到中国的国际友人说: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

上世纪10万民工缔造一条“人工天河”,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南京长江大桥有“争气桥”之称,凭借其“世界最长的公铁两用桥”的名号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大桥桥头堡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南京长江大桥是上世纪60年代中国经济建设的重要成就,中国桥梁建设的重要里程碑,具有极大的经济意义、政治意义和战略意义。

林县红旗渠则是缔造了史诗级的传奇,被誉为“人工天河”,“当代万里长城”,“世界第八大奇迹”,享誉世界。

上世纪10万民工缔造一条“人工天河”,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我去红旗渠纪念馆、青年洞参观过,在纪念馆听讲解员声情并茂讲解红旗渠的修建过程,看到那些展出的实物,令人心潮澎湃,感慨不已。当下,央视一套正在热播《红旗渠》,很少追剧的我每晚八时早早等候在电视机前,在电视中感受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河南省林县(现改名林州市),位于太行山麓,境内由于石灰岩地质而形成不了隔水层,导致地表水流失。十年九旱,水贵如油。林县人除了节日或者喜庆的日子洗洗脸,平时几乎不会洗澡,洗脸都是一盆水一家人轮流洗,洗后的水要喂牲口或是浇到地里,每滴水都着珍惜无比。

1959年,林县又遇大旱,百姓用水要翻山越岭走十几里路。为了彻底解决人们吃水的千年难题,林县县委书记杨贵(电视剧改名为林捷)决定修建一条水渠,把山西境内浊漳河的水引入林县。

上世纪10万民工缔造一条“人工天河”,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红旗渠位于河南安阳以西50多公里地势险峻的林县林虑山中。

“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林县人民多壮志,势把山河重安排。”上世纪60年代,英雄的林县人民以“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以改天换地的豪迈气概,喊出了这样惊天动地的口号;发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开拓创新、团结实干、无私奉献”的精神。前后共有10万人马鏖战3600天,硬生生用自己的双手,在巍巍太行山上,一钎一锤,“整形”了1250座山头,凿通了211个隧洞,架设152座渡槽,在林滤山上建成了总长度达1500公里的引水灌溉工程——红旗渠。

上世纪10万民工缔造一条“人工天河”,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青年洞是红旗渠的主要代表工程,是红旗渠总干渠的咽喉工程,也是红旗渠最艰险的工程。青年洞长616米,高5米,宽6.2米,工程于1960年2月动工,300名青年组成突击队,以愚公移山精神,在没有任何机械辅助下,全靠最原始的人工凿洞,经过一年零五个月的奋战,1961年7月15日,这个险峻的工程胜利完工,水从大山的腹部穿过。为纪念青年们艰苦奋斗的业绩,此洞被命名为“青年洞”。青年洞这个题字是197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郭沫若书写的。

青年洞所在的山崖因突出部分似一只雄鹰耸立崖上,而名叫鹰咀山。山体上刻着“山碑”二字,是前国家主席李先念题写的。碑就是山,山就是碑。教育子孙后代永远不忘当年修建红旗渠,激励他们继承和发挥红旗渠精神。

上世纪10万民工缔造一条“人工天河”,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羊群走路靠头羊。当年的县委书记杨贵就是修红旗渠的“头羊”,带头人。他以百折不挠的勇气,风雨前行的气概,带领林县人民缔造了这个让当今世界殊的伟业。

电视剧中,杨贵表态:“如果红旗渠修不成,我就从太行山上跳下去,以向林县人民谢罪。”

上世纪10万民工缔造一条“人工天河”,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当年修渠民工三四万人住宿山崖,搭席棚,打地洞。在崖壁上刻下了豪迈誓言:“崖当房,石当床,虎口崖下度时光,我为后代创大业,不修成大渠不还乡”。

杨贵带领林县人一共挖出了2225万立方米的土石。如果把这些土石垒筑成高2米宽3米的石墙,可纵贯祖国南北,绕行北京,把广州与哈尔滨连接起来,形成新的万里长城。美联社评论“红旗渠的人工修建,看后令世界震惊”。

上世纪10万民工缔造一条“人工天河”,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红旗渠的修建时间起于1960年2月10日,林县召开“引漳入林”誓师动员大会,第二天元宵佳节,三万林县人雄赳赳走上了工地。1969年4月5日,这条“生命渠”、“幸福渠”,这项奇迹工程终于完成。当水闸开启的那一刻,望着滚滚而来的漳河水,人们激动万分,有的嚎啕大哭。这个常年干旱的地方,彻底告别了缺水的历史。

人们评价杨贵,“古有都江堰,今有红旗渠;古有李冰,今有杨贵。”

杨贵带领大家在修红旗渠的事迹昭示了一个真理:中华民族是一个坚贞不屈,艰苦奋斗,战天斗地,勇于战胜一切困难的民族。

上世纪10万民工缔造一条“人工天河”,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