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狄浦斯王
古希腊剧作家索福克勒斯的神话故事《俄狄浦斯王》,描述的是俄狄浦斯王子命中注定必然杀死自己的父亲,去自己的母亲为妻。虽然他终生小心,极力避免,但仍在不知不觉中犯下杀父娶母两桩大罪。 弗洛伊德认为这个情节反映了男孩爱母憎父的本能愿望,而女孩则有恋父情结。在婴幼儿性发展的初期,选择对象首先就是从双亲开始的,男孩以母亲为选择对象,女孩则常以父亲为选择对象。小孩做出这样的选择,一方面是由于自身的“性本能”决定的,同时也是由于双亲的刺激加强了这种倾向,即由于母亲偏爱儿子和父亲偏爱女儿促成的。
俄狄浦斯情结
弗洛伊德的所有理论都是基于婴孩的本能,其中一种他称之为“性欲”。但这里的性欲并不是成人之间的,而是一种深切的对愉悦感和满足感的渴望。
作为一个弱小的生命,他必须倾尽全力地依恋母亲,这种依恋是非常霸道的感情(母亲只属于我一个人)。但随着婴儿的长大,他会发现母亲并不只属于他一个人,还属于一个比他更有力量,更具权威的人——父亲。弗洛伊德认为,孩子对父亲有着复杂的感情。他本能的嫉妒父亲夺去了母亲的爱,又害怕父亲会发现自己的嫉妒而惩罚自己,同时又希望自己可以成为父亲那样有力量的人,再次获得母亲全部的爱。在这种情感挣扎中,婴儿需要在本能的渴望和理性的对欲望的压抑之间取得平衡,所以此时协调“本我”和“超我”的 “自我” 开始快速发展起来。
60年代初哈啰猴的实验,生动的展示了灵长类动物强大的母婴依恋及该情感对动物生理心理的影响。
俄狄浦斯

冲突
俄狄浦斯期有3大冲突
1、渴望成功和对成功之后可能获得惩罚的恐惧
2、男和女
3、生和死
成年后,有些人会出现一些困扰,一些问题,这些表现说明这个时期的冲突可能没有解决好,比如:关键的考试总是掉链子不敢掉以轻心,快乐会有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