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的穷和富人的诗,是个有趣的话题。
回望历史,诗人大多贫困潦倒。
好在,国家不幸诗家幸。
比如,唐代伟大的诗人杜甫历经沧桑,其最惨最穷的状况,不仅自身颠沛流离,刚出生不久的儿子甚至被饿死。杜甫作为父亲,愧疚不堪,遂写诗:“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岂知秋未登,贫窭有仓卒。”
现代著名的诗人海子,时常与贫穷和孤独为伴,爱过4个女孩,都以失败告终,他25岁时选择卧轨自杀。人们发现他的时候,他的书包里只有四个桔子和四本书:《瓦尔登湖》、《孤筏重洋》、《康拉德小说选》和《圣经》。但是世人不会忘记他的名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再来看诗人顾城。舒婷说,顾城一辈子都穷,缺钱缺怕了。他和妻子谢烨吃了很多苦,即使到了美国,依然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他甚至要求妻子不许化妆、买衣服,想想都觉得不可思议。
所以,若非命运捉弄,谁愿意主动成为诗人?
如今,诗歌将死,诗人不受社会待见,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穷。

但是,如果一位富人喜欢写诗,生活的格局和境界瞬间增色不少。因为,文学是不朽的,优秀的诗歌是穿越时空的,比生命更长久。
放眼国内,喜欢写诗的富人不是没有,屈指可数总比完全没有好。
如,湖北的亿万富翁阎志,短短20余年,他从名不见经传的小镇文学青年、诗人到湖北广告少帅,再到身价超过600亿的湖北首富,天知道他经历过多少常人难以想象的苦和泪。
但我至今忘不了阎志的诗:
这是怎样的一个时代/
我们要如何歌唱/
我们的恐惧以及/
我们的欢乐/
言归正传,诗人的穷和富人的诗,如何平衡呢?古人说,穷且益坚。
越穷,越要呐喊,为国家,为自己!
我们希望贫穷的诗人少一点,写诗的富人多一点。
要让更多的富人喜欢写诗,先要让人说真话。我们深知,一句真话比整个世界的份量还重。 大地之大不如生命之大,世界再重也不如生命之重,富人物质再富不如心灵之富。
如果富人不懂生命的尊严和意义,不懂幸福的真谛和精神的灵性,他对诗歌的兴趣只会锐减,他只会活得跟狗一样无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