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月 29 日(周五)中午 11:30,十月文艺联合单向空间为大家带来好书专场,全场图书低至 65 折,单本包邮,欢迎大家来玩。
十月文艺好书推荐官
江汀,青年诗人,著有诗集《北京和灰尘》《来自邻人的光》、散文集《二十个站台》。现工作于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点击下方链接预约直播↓↓
单向空间 × 十月文艺
精选书单
登登登~
01 《流俗地》
《流俗地》以马来西亚锡都,被居民喊作“楼上楼”的小社会拉开序幕。讲述其中市井小民的俗务俗事,迂回曲折的情节,仿佛召唤生命中至关重要的小事。
在“楼上楼”的他们如风中之烛,看似脆弱实则强韧,一旦离开,便流落于人海各自漂流;仿佛走的那一日也意味着困境已渡,人生到了宽敞地,再不需要人相濡以沫。作者融合热带国度的风土民情、政治时局,人们追忆往事,每翻开一页像是自己被时光推到了局外,旁观着当年的自己。
这里的雨下得频繁,人生不少重要的事好像都是在雨中发生。那些记忆如今被掀开来感觉依然湿淋淋,即便干了,也像泡了水的书本,纸张全荡起波纹,难以平复。
马来锡都世俗小城里的平淡生活,数十年历史深处的一众卑微生命。
每一种悲凉的生存底色中,都高昂着人性的倔强。每一个个体的浮沉,都渗透着作者对历史饱含关怀的回望,以及对现实政治有距离的观望。
02 《你和我》
今年是中国现代戏剧泰斗曹禺先生诞辰 110 周年纪念,他的女儿万方出版了一本《你和我》,首次讲述了父亲和母亲的恋情故事。
曹禺 24 岁即发表处女作《雷雨》,30 岁左右,完成了一生最重要的几部作品:《日出》《原野》《北京人》……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作家创作力的奔涌喷发,也和他的感情经历有关。曹禺有过三次婚姻,万方是曹禺和第二任妻子方瑞的女儿,很长时间以来,她一直觉得父母情感是隐私,尽管多次被询问,她从未谈起,直到她下决心,用最真实真诚的态度来写这本书。
《你和我》第一次收录了曹禺和方瑞之间的情书,以及曹禺给女儿的信。一条去北京专访了万方女士,“我足足花了 10 年时间,才有了面对真相的勇气,写完这本书,挖出了深埋心底的隐痛,我发觉自己变得比以前强大了。”
03 伍尔夫作品集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 20 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她与乔伊斯、普鲁斯特并列为意识流三大文学宗师,他们共同将意识流小说推向全世界,极大地影响了世界范围内文学创作的手法。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伍尔夫和她的一系列杰作成为女性主义文学的中心主题之一,她的作品被翻译成 50 多种语言,被全世界的人们广泛阅读,她也成为众多戏剧、小说和电影中女性的代表人物。
“伍尔夫是当时英国文学的中心,是一种文明模式的代表。她的逝世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T. S. 艾略特
“她用一只手挡住命运的袭击,另一只手匆匆在纸上记下自己的东西。”——卡夫卡
“它刺痛我,使我流泪,不停颤抖。我被深深地打动了,以至于我想要尽可能地读得慢些,再慢些。”——保罗·奥斯特
“我三四十岁,五十岁,都读过伍尔夫;六十多岁时,看懂了。”——木心
04 《过于喧嚣的孤独》
本书是赫拉巴尔重要的代表作,酝酿二十年,三易其稿。正如作者自己所说“我为它而活着,并为写它推迟了我的死亡”。小说诗意地叙述了一个在废纸回收站工作三十五年的打包工汉嘉,他把珍贵的图书从废纸堆中捡出来,藏在家里,抱在胸口。他狂饮啤酒,“嘬糖果似的嘬着”那些“美丽的词句”。这是一个忧伤的故事,爱情的忧伤,文化的忧伤。集工人、酒鬼、书迷三位一体的诗人汉嘉,后来将自己打进了废纸包,他乘着那些书籍飞升天堂。
捷克人说,米兰·昆德拉的文章过于深邃,读起来有沉重感;而赫拉巴尔则像是啤酒馆里坐在你桌子旁的熟人,将无数奇特的故事娓娓道来,幽默而富有哲理,这才是纯正的捷克味道。
05 《我的生活》
马克·夏加尔是享誉世界的著名画家,然而,他的文字同样富有诗意。《我的生活》是夏加尔追忆前半生的自传作品,写于 1922 年,当时作者仍然年轻,可以看作是他对自己三十多年成长生涯的回顾。作为艺术家的夏加尔,画作色彩浓郁,提琴手和母牛都在犹太小镇的天空中飞翔;而他的文字同样轻快、洒脱,有如小步舞曲,带着来自底层生活的忧伤和幽默。本书清晰地呈现了他艰难的成长历程,也展示了他绘画灵感的具体来源。夏加尔用爱的颜料,写成了飘在空中的自传。
06 《渴望生活:梵高传》
《渴望生活——梵高传》是美国传记作家欧文·斯通的成名作,是其年仅26岁时的作品。欧文·斯通认为,最能打动读者的不是名人深厚的成就和辉煌,而是他们追求和探索的过程。八十余年来,梵高悲惨而成就辉煌的人生震撼无数读者。这部作品被译成八十余种文字,发行数千万册,感动无数读者。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成立于 1983 年,几十年来始终致力于中国文学出版事业的建设与发展,持续不断地为当代文坛推出了一批又一批名家新锐、精品力作。在这里,我们愿与您一道,“以出版的高度,追逐这个时代思想的高度与文学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