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禹州李百万:他爹葬在鬼推山,头枕跑马岭,脚蹬代龙山

禹州李百万:他爹葬在鬼推山,头枕跑马岭,脚蹬代龙山

文‖李月岭

八百里伏牛山逶迤绵延,宛如游龙奔腾向东伸展,行至登封市山界,进入禹州方山琉璃沟境内,突兀而起,遂成一座海拔高约560多米的小山峰,因山脉两侧各有两翼对称的山丘向前伸展,当地人称是“凤凰展翅”,因而此山峰被称为“落凤坡”。

话说明朝永乐年间,明王朝建都金陵(今南京),由于历代王朝多在长安(今西安)建都,因此山西、陕西境内人口相对密集,而中原一带经过元末明初的频繁战事,再加上黄河沿岸连年水患成灾,当地百姓苦不堪言,背井离乡流离失所而人烟稀少,因此明政府推行“北民南迁”大举移民,垦殖中原。

公元1404年6月,居住在山西洪洞县附近的李姓人家也随之南迁,其中李姓周氏带三子李醴、李铭、李赫随众迁徙至巩县洪学胡同,长子李醴为谋生之计,离别母亲兄弟独往巩县西涉村,以榨油为生,定居与此。(想看看上回刊发了李老师啥佳作?欢迎点击以下链接欣赏:一脚踏两市,九沟十八坡:我在禹州琉璃沟等你)

清朝乾隆年间,因遇饥荒之年,李醴后人其中一脉子孙李金携妻康氏及全家,投奔今禹州顺店罗集岳父家,并定居在此繁衍生息。

禹州李百万:他爹葬在鬼推山,头枕跑马岭,脚蹬代龙山

至公元1824年春,李金重孙李其交,经西乡方山一宋姓亲属介绍,在琉璃沟置地十多亩,李氏后人几经辗转,最终定居在落凤坡下,此地被后人称为“李家门”。

其交之子李江长得高大魁梧,臂力过人,他扛起三百多斤重的大石块,在山坡上行走如飞,人送外号“李驴”。

李驴心实,耧犁锄耙,扬场放磙,编筐垒墙,无所不能;李驴娶妻王氏,温柔贤惠生育三子,长子李百万,次子李百吉,三子李百芳;孙子辈儿共有男丁十三人,相继成人,成家立业,大家庭五十多口人生活在一起。

李驴全家开荒垒堰,栽桑养蚕,起早贪黑,省吃俭用,一家人其乐融融;当时,全家由李百万当家管理,然而,让他发愁的是,虽说家里养着牛马牲畜十多头,但一到农忙季节,牲畜总是不够使唤,拉粮磨面,家里老少几十口吃饭成了大问题,牛马有限,既要耕地又要拉磨,李百万急的抓耳挠腮,不知如何是好!一闲下来,他就琢磨:老少几十口一天要消耗几十斤粮食,这该怎么办?

禹州李百万:他爹葬在鬼推山,头枕跑马岭,脚蹬代龙山

一天,外地一个说评书的弹唱艺人,游乡至此,晚上挑灯夜唱,说的是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为了运送行军粮草制造木牛流马;李百万听后顿时眼前一亮,既然在一千多年前的三国时期都能造出木牛流马代替牲畜使用,我何不试试,自己也造一个木马木驴,让它拉粮磨面,省去草料不用休息,岂不美哉!

李百万本身会木工手艺,他说干就干,苦思冥想,比葫芦画瓢,试着设计做起了木驴,经过半年多的摸索实践,反复试验改进,他终于做出了一个能够代替牲畜拉磨的木驴,这下一家人高兴坏了,亲戚邻居都来他家看稀奇。

据李姓老人回忆说,其实木驴的内部结构,很像现在需要上发条走动的闹钟,使用时启动装在木驴身上的一个机关,先用手工协助驴蹄子走动起来,木驴即可循环抬起蹄子围绕着磨盘周围内固定的磨道,拉起磨杠,带动磨盘时转圈行走;后来据说因木驴拉磨一事,惊动过州官到此现场观摩。至今在李家坍塌的土窑洞里,仍存放着当年木驴身上的一些部件和两只驴蹄子,此情此景,仿佛听到当年木驴拉磨时“踢踏、踢踏”的脚步声。

禹州李百万:他爹葬在鬼推山,头枕跑马岭,脚蹬代龙山

李百万治家有方,把家庭里里外外管理的头头是道,一家人生活美满,家庭也逐渐殷实起来,李百万便寻思着让家里的子侄开始上私塾学堂。

李百万兄弟三人的子侄之中,排行老九的侄子在乡试中一举夺魁考取秀才,给李家人脸上增了光。当时的秀才,也是有功名之人,进入县衙可以不用通报,县官还给赐座,很是风光;另外,凡考取秀才之人,县上还配发给秀才一个可以镶嵌在官帽顶部,象征着皇权的一个“铜疙瘩”,叫做“顶子盔(顶戴)”,自己在家里仿制一顶带红缨穗的官帽,把“铜疙瘩”固定在官帽的顶部,以示自己是有功名的官宦之人。

李家老九常常胯下枣红马,头戴红缨官帽,行走在街坊闹市之中,一时间羡煞了周围三里五村的乡邻,李老九的兄弟们更是羡慕不已,对老九赞不绝口,同时也纷纷抱怨父母伯叔们偏心眼儿,因为李老九为求取功名也花费了家里的一些银两,兄弟们私下里窃窃私语,忿忿不平……

禹州李百万:他爹葬在鬼推山,头枕跑马岭,脚蹬代龙山

李百万兄弟三人合计,家里如今也有了一定的积蓄,为了家庭和睦,兄弟和好,干脆捐钱到县里,给他们兄弟十三个都弄一顶红官帽(当时捐一个秀才需要80两纹银),这样李百万的十三个子侄,个个都有了“顶子盔”,人人做了顶红官帽。

凡是遇到家里女孩出嫁、送亲迎亲、逢年过节、串亲访友等重大活动,李家十三兄弟人人胯下高头大马,头戴官帽,身穿长袍,一路招摇,煞是威风气派,李家愈发如日中天。骡马交易,置田买地,琉璃沟、官庄、张庄到方山街共有300多亩,钱粮满仓,吃穿不愁,李百万家因向国家捐助钱粮有功,禹州知州上书朝廷,皇上特赐门头牌匾一幅(此牌匾因材质上乘,在鲁山昭平台水库施工时被琉璃沟民工用作和面切菜的案板使用,后被带回,现存于落凤坡下苗家窝一桑姓人家)。

话说李百万之父李驴随着孙子辈儿一个个长大成人,他在一年的冬天撒手而去,一家人无比悲痛,然而生老病死乃人生自然规律,已是回天无术。

禹州李百万:他爹葬在鬼推山,头枕跑马岭,脚蹬代龙山

李百万家族当时在附近也称得上是名门望族,他们随即派人从北乡请来了一位熟知天文地理的风水先生,为其父寻找风水宝地。先生丝毫不敢怠慢,经过几天的奔波,终于在禹登交界的鬼推山南寻得一方风水宝地。

话说鬼推山上的“鬼推磨”,位于禹登交界柳泉村南的沟坡之上。远远望去,像是过去农家磨粮食的石磨一样,它有上下两层石块组成,十多块巨石自然堆砌,石头形状基本规整,每块约有几吨重,巨石围绕圆心自然排列有序,巧夺天工,组成两层圆形,周长约十米有余;磨盘石东、北、南三层悬空,其行天造地设,鬼斧神工,酷似一盘放大版的石磨;行人可以从西边的小路攀登到磨顶,站在磨盘石顶,向下俯瞰山谷,头晕目眩,身不由己让人浑身哆嗦、毛骨悚然,回到家里仍是心有余悸,凡登过一次“鬼推磨”顶,就是胆大壮汉平生再也不敢攀登……

鬼推山上“鬼推磨”,历经千年风雨沧桑,由于人迹罕至,至今依然凶神恶煞地矗立在那里,完好如初。

禹州李百万:他爹葬在鬼推山,头枕跑马岭,脚蹬代龙山

李百万兄弟虽对风水先生所寻墓地靠近“鬼推磨”有所忌讳,但为了后代子孙的荣华富贵仍以先生之言,按该山北高南低之势,挖坑六尺深,头北脚南把父亲李驴葬于此处山坡。

当时,正值初冬时节,白日里艳阳高照,天空如碧,待午后申时下葬之时,突然,四周云雾升腾,霎时间风雪交加,鹅毛大雪普天而降,风吹雪粒,让人难以睁开眼睛。

李家人匆忙将棺椁下葬,草草地封了些土,转眼间,风停雪住,一扭头发现大雪须臾间已将墓穴严严实实覆盖了四指来厚;一时间,李家众人心里十分惊异,忐忑不安,不知是福是祸,如何是好……

李百万葬别父亲之后,家里一切倒也安然,转眼间一月有余,第二天便是父亲的“五七”忌日。

禹州李百万:他爹葬在鬼推山,头枕跑马岭,脚蹬代龙山

头天晚上,李百万睡得很晚,朦胧之中,父亲李驴飘然而至,十分悲切地呼唤着李百万说:“孩子啊,快救救你爹吧!自从你爹我被葬在鬼推磨之后,在那里受尽折磨,夜夜推磨,现在已是瘦骨嶙峋,我再也忍受不了了!”

李百万一觉醒来,方知自己刚才做了一个梦,李百万不敢怠慢,赶紧打发兄弟去北乡再请风水先生,先生问罢埋葬过程,急忙拍了下脑门说:“唉,怪我糊涂,这也是你们李家无福消受这一穴风水宝地,本来此地北高南低,平常葬法,该用头向北脚朝南,而此地北有跑马岭,南有代龙山,应该倒葬头南脚北,或用立葬之法,后辈方可大富大贵,另外你爹的名字叫李驴,犯了地名的大忌,天意凑巧,才酿成大错。”

当地至今仍流传着一首民谣:“李百万,想做官,把他爹葬在鬼推山,头枕跑马岭,脚蹬代龙山。”

禹州李百万:他爹葬在鬼推山,头枕跑马岭,脚蹬代龙山

随后,风水先生又在落凤坡下重勘吉地,名曰“凤眼地”,先生当时反复交待李百万家人,让其先把其父葬在正穴位的下面第三代的位置,以后下代人死后重新埋葬依次向上,直至李驴葬入第一棺正穴之位,后代方可大富大贵。

在清光绪四年(1878年),李百万兄弟三人因分家,家产分配不公而诉至禹州知州宫国勋处,闹得沸沸扬扬,以至于把风水大师的话搁在一边,直到后来清末民初,才发现在李驴墓穴正上方约五米之处,因雨水冲刷,地中现出酷似凤眼的月牙形穴位一处,“凤眼”周围,赖礓石依次排列环绕,自然形成似眼睛一样的奇特穴位,刚好能放置一副棺木,后人看后唏嘘不已,方才恍然大悟,想想风水先生交待的话句句是实,如今却为时已晚!但李百万家族后人依然人丁兴旺,人才辈出……

据李家老辈人传说,在清同治年间,清政府腐败无能,李百万兄弟因痛恨官府横征暴敛,遂在家中密谋反清。

禹州李百万:他爹葬在鬼推山,头枕跑马岭,脚蹬代龙山

受高人指点后,夜间在后院制作皮人皮马一百箱,每箱放置皮人型将士一百名,皮马造型一百匹,共计皮人一万名,皮马一万匹,做完后,使用道家法术咒语祷告,待放置百日后,给皮人皮马开箱点化,列队出征,举兵反清复明。

一天,李百万的大舅哥来家串亲,听说此事后非常好奇,偷偷潜入后院,打开箱子,一时间,皮人皮马金盔金甲骑战马执兵器从箱内蜂拥而出,直飞天空,遮天蔽日,因他不懂法术秘诀,无法收回……

那一天,皮人皮马被封置在皮箱中只有九十九天,只差一天就是百日期满,才能派上用场;仰望天空,皮人皮马群起向北飞行,李百万只好使用呼风唤雨之术,霎时间,暴雨如注,皮人皮马溃不成军如无头苍蝇互相碰撞纷纷跌落……李百万捶胸跺足,但一切于事无补了。正是:

落凤坡下李百万,

智慧超人赛神仙。

造得木驴能拉磨,

皮人皮马升了天。

十三兄弟戴官帽,

皇赐牌匾美名传。

禹州李百万:他爹葬在鬼推山,头枕跑马岭,脚蹬代龙山

【作者简介】李月岭,禹州人,曾著书《脊背上的建国故事》。

1、本文由作者授权发表,文责作者自负,如有侵权,请通知“老家许昌”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本文作者观点不代表“老家许昌”今日头条号立场。

2、文中图片部分来自网络,部分由作者提供,版权归原摄影者或原制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本文所用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老家许昌”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

3、“老家许昌”版权作品,转载或投稿请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

爱许昌老家,看“老家许昌”。 老家许昌,情怀、温度、味道!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