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7是一个传奇的电影角色,到现在已经拍了25部了。
记得小时候,只有拿到内部电影票才能看到这种特供电影,那个年代好像录像带都还没普及。
我印象非常深的一点是,妈妈看完电影对我说:“你看人家电影里话特别少。”
是的,这是我第一个印象。在看惯了国产片的年代,有一部电影从头打到尾,基本没什么啰里八唆的台词,真的太有意思了。特别里面有那么多新鲜有趣的动作场面和科技元素。
真的有意识去看007,应该是皮尔斯·布鲁斯南的《黄金眼》,感觉这是现代版007的起源,从此跟着上映节奏,一部不拉。
当第一次听说丹尼尔·克雷格演007,和所有的影迷一样,觉得这怎么行。这个演员和以往所有的邦德比,一点不帅啊。
在我们印象中,詹姆斯·邦德的标准就是要帅,要瞬间俘获美女的心。当然詹姆斯·邦德是一个水性杨花的男人,美女对他来说只是过客或者工具。身在花丛过,片叶不沾身。甚至现在想想,他是不是个Gay啊。
但丹尼尔一次次地告诉我们,这个长得像个杀手的男人,真的能演好007。并且带给我们一种全新的角度来看007。他比以往所有的演员,对007塑造得更加有血有肉。007不再是一个外表帅气,却像个机器人一样的间谍。而是一个知道爱,懂得珍惜,又经历了心碎的硬汉。
昨天刚看完《无暇赴死》,建议大家还是去看IMAX,真的效果很好。对了,开头一段要小心你的小心脏,被吓了2次。
虽然《无暇赴死》豆瓣评分并不高,也许因为不像以往有很炫酷的东西,也没有一个非常厉害的反派。
其实客观来说从最开始的意大利公路追逐,到幽灵党聚会的街头枪战,最后基地轰炸,都还不差。
我对《无暇赴死》很喜欢,可能更多的是因为丹尼尔最后的道别吧。有一种看了很久的精彩连续剧或者小说,看到最终章的那种依依不舍,希望美好的时光能再长一点。
有几个画面来看,丹尼尔确实老了,是时候该换人了。长江后浪推前浪,年轻的邦女郎已经来了。
M和中情局探员费利克斯已经先走一步,老邦德也该谢幕了。
别了,丹尼尔·克雷格。
致敬,丹尼尔·克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