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如此难得一见的奢华婚礼,谁能想到新娘家的婚礼用品居然是偷的......
1
历城县曾经出了个吏部尚书,名叫殷士儋,我们就叫他老殷吧。
老殷小时候虽然家里穷,但他却是个有胆识的孩子。当时他们县里有一所府宅,是当地以前的一个世家大族的地产,占地好几十亩,亭台楼阁连绵起伏。但因为宅子里老是发生一些诡异的事情,所以没有人愿意住进去,宅子慢慢地也就荒废了。就这么荒了几年后,院内杂草丛生,后来,就连白天都没人敢进去。
2
有一天,老殷和县里的一些秀才们聚在一起喝酒,有人问道:“县里那个老宅子知道吗?”
“闹鬼啊,谁不知道。”
“你们要是有谁敢在里面睡一晚上,我们大家伙儿就一起凑钱请他吃大餐!”那人玩笑道。
本来就是玩笑话,大家也没当真,老殷却跳起来说:“这有什么难的?”
这话一出,大家都开始起哄,让老殷去住一晚上。老殷也不含糊,从家里拿了一张席子,果然就在朋友们的簇拥下去了老宅。

图片来自网络
3
等到了门口,有人戏谑道:“你放心进去吧,我们在门口等你,万一看到什么恐怖的东西,你叫一声,我们就来了。”
老殷挑眉笑了笑道:“看不起我不是?要是我今天真遇上个什么鬼魂精怪的,我就抓一只出来,让你们这帮胆小鬼开开眼。”
在大家的嬉笑声中,老殷不紧不慢地走进了院门。这院子确实荒芜地太久了,到处都长满了及膝高的莎草,连路都看不见,蒿艾生得密密麻麻,都快长到了脖子那么高。
当时正是月初,天上挂着一轮弯月,借着昏黄的月色,老殷才勉强分辨出门窗的位置。他摸索着走过了几重院子,这才到了后边的阁楼。顺着一个楼梯,老殷爬上了院子里最高的赏月台,他发现这个地方景色不错,整个月台在月光的照耀下泛起淡淡的清辉,看起来赏心悦目。
老殷决定,今天就在这里过夜好了。再看西边的月亮,已经落得很低了,只有山边那儿还有一丝月光隐约可见。老殷在月台上坐了很久也没发现任何异常,他心中暗自好笑,看来,外面流传的那些话根本就不可信。于是他干脆躺在地上,头枕着石头,看着天上的牛郎织女隔着一片星辉遥遥相望。
4
到了半夜一更天,老殷恍恍惚惚地就快要睡着了,突然他听到楼下传来密集的脚步声,似乎有一群人正往楼上走来。老殷并不打算躲藏,他干脆就躺在原地假装睡着了,眯着眼偷看。只见一个穿着青衣的小厮,手拿莲花灯上了月台,看见睡在地上的老殷,吓了一跳,连连倒退。
他对身后的人说:“这里躺着个男子。”
下边的人问:“谁呀?”
小厮回答道:“不认识。”
不一会儿,上来一个老头,他凑到老殷面前看了一眼,说:“这是殷尚书,我看他睡得挺沉。我们只管办好自己的事情,殷大人向来洒脱不羁,应该不会责怪我们的。”
5
于是陆陆续续一部分人进了楼,他们将楼上的门窗全部打开。没过多久,越来越多的人进到了楼里,他们奔走忙碌,整个楼上灯火辉煌,亮得像白天一样。
老殷稍稍翻了个身,假装打了个喷嚏。老头一听老殷醒了,急忙迎出来,跪在他身前道:“老头子我有个女儿,今晚正好要在这儿出嫁。我们并不是有意冒犯贵人您的,希望您不要怪罪。”
老殷连忙上前扶起老头,抱歉道:“我都不知道今天有这么大的喜事,连贺礼也没准备,实在是惭愧啊。”
“今天能有您这样的贵客光临,就已经是蓬荜生辉了,要是等会儿小女的婚礼,您愿意成为我们的座上宾,那更是我们的荣幸啊!”
这有什么难,老殷自然欢欢喜喜地答应了。进到楼里一看,哪里还是刚刚那一派萧索的样子,室内的陈设焕然一新。一个老妇人大约四十来岁,施施然走来,拜见了老殷。
老头介绍道:“这是我夫人。”
老殷连忙朝妇人作了一揖。
6
又过了一会儿,只听到楼下鼓乐齐鸣,一名小厮跑了上来,喊道:“来了!”
老头立马迎了上去,老殷也跟着起身一同迎接来宾。没多久,门口出现一盏灯笼,红纱缠绕,分外喜庆。紧随其后,新郎也走了进来,看起来十七八岁,仪表堂堂、丰神俊朗。
老头把他领到老殷面前,让他先拜见贵客,老殷也连忙施了个半主礼。接着老头又和新郎相互行礼,礼结束后,众人都入席落座。
不一会儿,一群精心打扮的丫鬟们涌了进来,忙碌穿梭在宾客间,她们为客人送上了上好的酒菜,整个室内香味弥漫,热气蒸腾,玉碗金盆,光洁照人,几乎把桌子都照亮了。
酒过三巡,老头吩咐丫鬟去将小姐请出来,丫鬟应了一声,起身进了内室,可是过了老半天,也不见出来。老头又亲自起身去催。
7
一会儿,新娘子就在几位丫鬟和老妈子的簇拥下缓缓走了出来,每一步行走都伴随着环佩清脆的叮当声,一股醉人的香气随着她的举手投足间飘散出来,是清淡的兰草香夹杂着诱人的麝香。新娘在老头的指引下先是朝着座上的贵客拜了一拜,然后起身坐在母亲旁边。老殷侧过头偷偷看了一眼,新娘头佩凤钗、耳戴明珠,容貌无双,是世间难得一见的绝色。
老头显然很开心,拿出珍藏的金爵向大家敬酒。老殷一瞧,这金爵看起来就不是凡品,一杯可以装好几斗酒,正好拿一个回去当证据,给那帮家伙开开眼。他偷偷将自己的金爵藏进袖子里,然后就假装喝醉了,东倒西歪地躺在桌上呼呼大睡起来。
假睡了一会儿,就听到新郎说要起身告辞了,顿时又是一阵锣鼓喧天,纷杂的脚步声听起来是往楼下去了。
8
老头这边结束了酒席,开始收拾各种器具,可收拾来收拾去却突然发现少了一个金爵,急得满屋子丫鬟小厮到处翻,却怎么也找不到。有人私下议论,说是老殷给拿走了,老头急忙制止了他,生怕被老殷听到。
又过了一会儿,楼里楼外都渐渐没了声响,老殷偷偷打量四周,发现人确实都已经离开,这才起身。此时天还未亮,到处都是一片漆黑,没有一丝灯火,屋子里还残留着脂粉气与酒香,提醒他之前发生的一切都是真实的。
再等了一会儿,东边的天空开始微微发白,老殷慢悠悠地坐起身,从容地下了楼,伸手摸摸袖子,发现之前偷藏的那个金爵还在。走出老宅的大门,之前约定的那些朋友早就守在门口等着他了,大家见老殷从里面出来,脸上都写满了不相信。
有人怀疑道:“老殷,老实说,你昨晚是不是偷偷回去了,然后今天一大早再赶回来的?”
老殷但笑不语,从袖中拿出了那个金爵。大伙纷纷传看,这金爵不但个头大,做工还格外精美,实在不像是老殷的家庭条件能拿得出的,于是不得不相信了他的话。
9
之后,老殷考中了进士,在肥丘做官。当地有一户姓朱的世家宴请老殷。饭桌上,宾主尽欢,老朱让仆人去拿一套大酒杯过来,结果等来等去也不见那仆人回来。
过了一会儿,一个小童仆跑了过来,和老朱耳语了几句,只见老朱面有怒色,但最终还是压了下来,只是交代了童仆几句,让他下去。
后来,那仆人终于取来了金爵,老朱举杯邀老殷共饮一杯。老殷仔细端详着手中的金爵,不管是款式还是杯子上的雕花都和之前结婚的那家狐狸的杯子一模一样,他顿时有些怀疑。
“朱兄,我看你这套金爵做工精致,想来来历不凡吧。”老殷试探地问道。
“殷大人真是好眼光,这套金爵总共只有八个,是我祖上在京城做官的时候,特意找来当时的能工巧匠定制的。这金爵是我家祖传的宝贝,珍藏了好多年了,今天大人您屈尊光临寒舍,自是要拿出来招待的。只是……”老朱脸色突然变得有些不好看。
“只是怎么了?”
“刚才我让我那仆人去箱子里拿杯子,发现居然只剩下七个了。”
“哦?难道……”
“是啊,我也以为是家里哪个仆人手脚不干净给拿了去,可箱子上落的灰尘一点也没动过,不像是被人打开过的样子,我实在是想不明白呀。”
老殷听到这里,心中算是明白了大半,他笑了笑,安慰道:“看样子,是那只金爵得道成仙飞走了吧!不过这祖传的宝贝可不能丢,我家正好也有一只金爵,和你这个有几分相似,我把它送给你吧。”
宴会结束后,老殷回了衙门,他找出珍藏的那个金爵,立刻派人快马加鞭给老朱送了过去。没过几天,老朱又亲自登门来道谢。
“殷大人啊,多谢您送的金爵,和我家的那套简直一模一样,只是小人有些好奇,为什么……”
“这啊,说来话长,还得从我年轻时候的一场赌约说起……”
10
这篇故事来自《聊斋志异》之《狐嫁女》,故事讲述的是当时的吏部尚书殷士儋年少时的一段传奇。整个故事情节亦梦亦幻,连殷士儋本人都难以分清究竟是梦境还是现实,倒是最后袖子里藏着的那个金爵证明了一切。虽然这个故事讲的是狐妖嫁女儿的故事,其实整个婚礼步骤参照的都是明清时期,民间嫁女儿的流程,整篇读下来难免对当时那场豪华的婚礼心驰神往,恨不能能亲眼一见。
聊斋志异 - 狐嫁女
历城殷天官,少贫,有胆略。邑有故家之第,广数十亩,楼宇连亘。常见怪异,以故废无居人;久之,蓬蒿渐满,白昼亦无敢入者。会公与诸生饮,或戏云:“有能寄此一宿者,共醵(jù)为筵。”公跃起曰:“是亦何难!”携一席往。众送诸门,戏曰:“吾等暂候之,如有所见,当急号。”公笑云:“有鬼狐,当捉证耳。”遂入,见长莎蔽径,蒿艾如麻。时值上弦,幸月色昏黄,门户可辨。摩娑数进,始抵后楼。登月台,光洁可爱,遂止焉。西望月明,惟衔山一线耳。坐良久,更无少异,窃笑传言之讹。席地枕石,卧看牛女。
原文篇幅太长,这里就不全部放出,请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行查阅。